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11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41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
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
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下列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梁,吾仇也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
④燕王吾所立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还矢先王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④/②⑤/③⑥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7.下列对《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呜呼”开篇,落笔兴叹。接着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B.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庄宗先父的遗恨、遗志,接着概述庄宗接受遗命、为父报仇的史实,照应首段的“盛”与“得”。这段叙事是重视“天命”的表现,不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写庄宗的“衰”与“失”而张本。
C.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紧接上文,用“其意气”之句回应了首段的“盛”与“得”,接着写庄宗的“败亡”。
D.第四段,先评论庄宗的盛衰成败,从而推出更为普遍的结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对前面议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发,也是对开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发挥。
8.根据《五代史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4分)
(1)欧阳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分)
译文: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其中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的两个连词“而”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
11.下面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的文字介绍,把这段文字转变为流程图后,请将内容补充完整,要求表述完整准确,语言连贯,每个框内不超过6个字。(6分)
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要求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医疗救援并报告领导。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各方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答:
二、阅读提升(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祇。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为这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15.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
译文: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A项,“原”是“推其根本”的意思。
2.解析:选D。“归”分别为“归附”“到”。“其”分别为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代词,“他”。
3.解析:选B。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匣子装”。
4.解析:选B。B项,古今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思。A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5.解析:选C。③⑥是省略句,①⑤是被动句,②④是判断句。
6.解析:选A。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7.解析:选B。“天命”应改为“人事”。
8.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题,作答时要注意其中的提示语,如第(1)题中的“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1)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9.答案:(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10.解析:此题要求“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就是让学生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作用,即说明增加虚词“而”带来的表达效果。所以,应侧重赏析虚词的语境作用。
答案:修改后的句子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所以,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对增加的这两个“而”字拍案叫绝。
11.答案:①启动应急预案 ②临时应急救治 ③医疗救援 ④报告领导 ⑤向上级报告 ⑥现场指挥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断句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盛衰有常理”的意思是盛衰有寻常的事理。其中“盛衰”作主语,“有”作谓语,“常理”作宾语。句意合理,语法正确,所以应在“常理”之后停顿,排除B项、C项。“尽忠王室”句中的“王室”作“尽忠”的宾语,所以应在“尽忠王室”的前后停顿,排除D项。所以选A项。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B项,“谪”指贬官。所以选B项。
1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几种常见的设误类型: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张冠李戴,任意拔高,等等。B项,文中“武皇依违之”中的“依违”指“顺从和违背”,即犹豫不决。所以选B项。
15.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
答案:父亲应静养韬晦,等待他的衰落,哪用得着这么沮丧!
参考译文
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武皇征讨王行瑜时,庄宗十一岁,随父出征。起初让他入朝见天子,敬奉俘虏和战利品,迎驾回宫,唐昭宗一见他便惊讶地说:“这孩子有异相。”于是赐给他酒卮、翡翠盘。战事结束,被授以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任汾、晋二郡,都是隔很远监控。庄宗精通音律,常让人在他面前歌舞。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微通晓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武皇在云中起义,部下都是北方强兵,等到破贼迎驾,庄宗功劳最大,因此逐渐优待宠爱士兵,士兵常不守法。有时凌侮官吏,掠夺民众,白天抢劫,酗酒赌博喧哗吵闹。武皇没有制止,而庄宗却看不过去,便平心静气地劝说武皇,武皇犹豫不决。等安塞一战失利之后,形势艰难,梁将军氏叔琮、康怀英频频侵犯边界,疆土越来越少,城门之外也踏成了战场,武皇的忧虑在脸上表现出来。庄宗对武皇说:“盛衰有寻常的事理,祸福关系到神的旨意。我家三代忠于唐王朝,形势窘迫,力量衰竭,无愧于心。物不到极点不会走向反面,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现在朱氏攻击逼近皇帝,窥视皇位,陷害良善之人,欺骗神明上天。照我看,大概已到极点了。父亲应静养韬晦,等待他的衰落,哪用得着这么沮丧!”太祖听了后放下心,又饮酒取乐。等到沧州刘守文受梁朝攻击,他的父亲刘仁恭派人来请救兵,武皇恨他反复无常,不想答应。庄宗说:“这正好是我们重新振兴的机会,不必因为这个介意以前的怨恨。把天下分九份,朱氏现在占了六七份,赵、魏、中山在他手中,贼寇所害怕的,只有我们和刘仁恭了。我们的兴衰,在此一举,不可失去机会。”太祖于是从燕地征兵,攻下潞州,不久丁会果然献城投降。天佑五年一月,武皇病重,召见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说:“我喜欢这孩子,他志气远大,可继承我的事业,希望你们多加教导。”武皇死后,庄宗便在晋阳即王位,时年二十四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