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四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四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0 01:19:47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平地面上置有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S甲A.ΔF甲一定小于ΔF乙 B.ΔF甲可能等于ΔF乙 C.ΔF甲可能大于ΔF乙 D.ΔF甲一定等于ΔF乙
2.如图所示,两个人密度均匀质量相等的圆柱体A、B,底面积之比为。若将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叠放在B的正上方后,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B水平面的压强,A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叠放后B的总高度相同,A截去的高度与A原高度之比,A、B的密度之比,则(  )
A.
B.
C.
D.
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比较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和m乙以及对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m甲可能小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B.m甲一定小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C.m甲一定大于m乙,p甲可能等于p乙
D.m甲一定大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4∶1 B.4∶3 C.1∶2 D.8∶1
5.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宜选择较细的注射器和量程较大的测力计进行实验
B.实验前要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是为了排尽针筒内的空气
C.实验中应测量这个筒壁的长度,是为了计算针筒的横截面积
D.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可能是因为注射器筒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6.已调零的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装满水的薄壁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如图所示。此时溢水杯中水深8cm,电子秤的示数是0.33kg。将一重为3N的物体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另一容器接收,不会流到电子秤上),静止时物体沉入水底。已知溢水杯的底面积为3×10-3m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体的体积是100c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物体前,溢水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为8000Pa
B.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1N
C.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0.53kg
D.放入物体后,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强为1100Pa
7.如图所示,形状不同,底面积和重力相等的A、B、C三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关系为: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C.液体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小,对C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
D.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8.如图所示,在小瓶中装入适量带色的水,瓶口用橡皮塞塞住。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把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
B.瓶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变小
C.瓶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小
D.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变小
9.如图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8:1
C.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D.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2:1
10.如图甲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按以下方式切割后,剩余部分对地的压强p′与所切厚度Δh符合如图乙所示图像的是(  )
A.若A、B质量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若A、B质量相等,沿竖直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若A、B密度相等,沿竖直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D.若A、B密度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11.如图,A、B两个密度之比为ρA∶ρB=8∶1的实心正方体,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地面对乙图物体的摩擦力更大
B.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1∶1
C.甲、乙两种情况的A、B间相互作用力一样大
D.地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1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50cm2,高度h甲和h乙之比为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 h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1
②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③ h∶h乙=1∶3
④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二、填空题
13.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将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4楼,瓶内气体压强比瓶外气压______(选填“高”或“低”)__________Pa;从1楼到5楼,大气压降低了________Pa。(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0 5.3 5.7 6.0 6.3
14.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后正立、倒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pA 和 pB,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 和 FB,则 pA ______pB,FA______FB(选填>/1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 和p乙,液体对两管底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p甲_______ p乙,F甲____F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1m,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Pa,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为______N。
17.底面积为0.1米2的正方体,重为200牛,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牛,压强为___帕。若将它沿竖直方向切掉,则剩余的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甲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F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将甲图倒放时如乙图(图中没有画出水的位置),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F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则F1_______F2,p1______p2.(填“>”、“=”或“<”)。
19.如图所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正方体A和B,边长之比2∶1,将它们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与物体B的重力之比为______,物体B对A的压强与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三、实验题
20.水平餐桌上有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瓶身上标有“净含量330mL”的字样,小明拿起瓶子时发现方格桌布上留有环形印迹,他想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估算一下压强值。桌布上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cm。他先利用方格桌布一角测出了水深,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又数出了印迹占有多少个小格(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印迹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瓶子的质量忽略不计。求:
(1)瓶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这瓶水对方格桌布的压强。
2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由图甲和图乙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2)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对比;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在图丙中,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不变,使金属盒橡皮膜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在______的压强大小关系;
(4)为了直接比较密度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小刚设计如图丁的实验,将两金属盒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丁所示,则ρ1______ρ2(选填“>” “<”或“=” )∶若使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B容器中的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
(5)换用其它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当金属盒在液体中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为了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______)
A.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B.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C.换直径更大的金属盒
D.U形管中装更多的液体
(6)对比戊、己两图∶小明分析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己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______(烧杯深度足够)对比戊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C
7.D
8.D
9.C
10.A
11.B
12.B
13.高 600 130
14.< >
15.大于 大于
16.3000 60
17.200 2000 不变
18.< >
19.8∶1 4∶9
20.(1);(2)
21.深度 乙丙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各个方向 > 增大 A L≥18c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安全锤一端设计成锥状
B. 压路机碾轮的质量很大
C. 载重车装有许多轮子
D. 啄木鸟有尖尖的喙
2.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底面为正方形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和B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它们的高度相同,底面边长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
A.mA:mB=2:1,PA:PB=2:1
B.mA:mB=2:1,PA:PB=1:1
C.mA:mB=4:1,PA:PB=4:1
D.mA:mB=4:1,PA:PB=1:1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装有两种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容器内等高的A、B两点的压强相比较(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
4.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盛有不同的液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液面位置如图所示。两个量筒内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同一高度上A、B两点的液体压强为和,则(  )
A. B. C. D.无法判断
5.将塑料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杯口,手压紧硬纸片,然后将塑料杯上下倒转,纸片受到大气对硬纸片的压力,如图所示,若将塑料杯倾斜,纸片受到大气压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相同,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一方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用竖直薄隔板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底面积是左侧的2倍,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液体,液面在图中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相等 B.左侧液体的质量大于右侧液体的质量
C.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密度相同 D.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的密度
8.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同时握住铅笔两端,拇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食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l>F2 p1>p2 B.F1C.F1=F2p1>p2 D.F1=F2p1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按甲和乙两种方式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在水平拉力F1和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1______F2;图中,图甲、图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p1______p2(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装满液体的轻质密闭圆台形容器如图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将该容器倒置放置,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将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_,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封闭容器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容器倒置过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则p1________p2;F1______F2(选填“>”、“=”或“<”)。
12.在我市很多广场上,都铺有布满鹅卵石的甬道,人们喜欢在这种小道上行走,可以起到按摩脚底的功效。这是由于鹅卵石凹凸不平,使脚底跟地面的接触面积______,从而使脚底受到的压强______。
13.边长为10cm、质量为5kg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 ______Pa。
14.如图所示,甲、乙两轻质圆柱体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面积之比为3:1,液体密度之比为1:2,液体高度之比为2:1,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之比为__,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15.在水平地面上放一块砖A,然后在它上面再放同样规格的半块砖B,如图所示,则B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
16.如图所示,A为边长0.1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则图甲中B所受压力为______ 牛,受到的压强是______ Pa,图乙中B所受到的压强为______ Pa。
三、实验题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做了如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3)比较______图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4)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小明保持(f)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g)所示。比较(f)、(g)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小宇认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
(5)若图(g)中U形管左侧红墨水面比探头放入液体之前下降了,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______。()
18.在学习《气体的压强》的课堂上,老师做了覆杯实验(如图18),将纸杯装满水,用塑料片把杯口盖严,一只手按住塑料片,另一只手抓住杯底,在空中将纸杯倒过来;移开按塑料片的手后,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根据此现象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大气有压强;小明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是由于塑料片被水粘住了,与大气压无关;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集思广益,提出一个实验方法,研究小明提出的问题,实验步骤如下:
(1)用铁钉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孔;
(2)用手指堵住杯底的孔,将纸杯装满水后用塑料片把杯口盖严,用另一只手按住塑料片将纸杯倒置;
(3)移开按住塑料片的手,观察到______,然后,放开堵住杯底小孔的手指,观察到______;本实验说明小明提出的看法是______(选填“正确的”、“错误的”、“不知道”)。
19.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 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C
6.B
7.D
8.D
9.等于 大于
10.变大 不变 变小
11.= =
12.减小 增大
13.4000
14.1:1 3:1 1:1
15.2∶3
16.11 1100 100
17.B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 未控制深度相同
18.塑料片和杯中的水不落下
塑料片和杯中的水落下
错误的
19.海绵的形变程度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铁轨铺在枕木上 相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各自沿水平或竖直切去部分,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均沿竖直方向切,如果它们原来的密度相等,切去相等体积后,一定小于
B.均沿竖直方向切,如果它们原来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可能等于
C.均沿水平方向切,如果它们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去后使剩余厚度相等,可能大于
D.均沿水平方向切,如果它们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一定大于
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甲、 p乙,且 p甲< p乙,则(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3.如图,A、B两个密度之比为ρA∶ρB=8∶1的实心正方体,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地面对乙图物体的摩擦力更大
B.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1∶1
C.甲、乙两种情况的A、B间相互作用力一样大
D.地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4.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四个底面积均为0.01m2的薄壁容器,当在其中一个容器中装入0.9kg的水后,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1200Pa;则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A.量杯 B.烧杯 C.锥形瓶 D.量筒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距容器底部h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和相等,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是(  )
A., B.,
C., D.,
7.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和B,,,物体B的密度为,A、B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且让A放置在B的正中央,此时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现让B物体保持静止,A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B两物块的重力之比为
B.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40N
C.时,A对B的压强为
D.时,A对B的压强为
8.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压力、的关系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宽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  )
A.pA一定小于pB B.pA一定等于pB
C.pA一定大于pB D.pA可能大于pB
10.一未装满液体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在先后两次不同的放置方法中,液体对下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液体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所截去的高度的关系是(  )
A.一定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等于 D.可能游
1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内部盛有不同液体A、B(mAA.ΔpA=ΔpB,Δp甲=Δp乙
B.ΔpA>ΔpB,Δp甲<Δp乙
C.ΔpA<ΔpB,Δp甲<Δp乙
D.ΔpA<ΔpB,Δp甲=Δp乙
二、填空题
13.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甲、乙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为5×103kg/m3,甲、乙的高度均为0.1m,甲的质量为5kg,乙的质量为20kg,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N,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此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丙、丁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图丙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14.大气压与生活密切相关,驻守青藏高原的战士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同学们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来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们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脚拿到山顶,发现管内的液柱高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则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力FA________FB,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________pB(选填“>”、“<”或“=”)。
1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甲、乙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甲的密度和底面积为4ρ和2S,乙的密度和底面积为5和S,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_。为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后剩余压强不为0),可以在它们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甲、乙截去的一部分具有某一相同的物理量,该物理量是质量、体积或高度中的一个),则它们对地面压强减小量之比___________。
17.底面积为0.1米2的正方体,重为200牛,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牛,压强为___帕。若将它沿竖直方向切掉,则剩余的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为探究连通器的原理的简化图,其中A的上端封闭。如果往D中缓慢倒进足够水,当系统稳定后:
(1)液面最低的是______(选填“A”或“B”或“C”或“D”或“一样高”);
(2)如果把A的上端打开,则ABCD的液面______高(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3)如果再往B中适量倒入一些能浮于水面上的油,则能观察到______液面最高(选填“A”或“B”或“C”或“D”或“一样高”),通过以上实验,请把实验结论写在草稿纸上。
19.如图(a)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30帕和10帕,则对桌面压力较大的为______(选填“甲”或“乙”),如果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图(b)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______帕。
20.甲、乙两个密度均匀且质量相等的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p甲______p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现沿竖直方向各切去一半,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三、实验题
21.学习了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想估测一下大气压的大小。他们准备了如下器材: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两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刻度尺、一个铁丝做成的T型钩、细线、橡皮帽等。某组同学在实验中选了B规格的注射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了。于是设计了图甲实验装置,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②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③然后慢慢地拉注射器,刚好拉动活塞时,两个测力计示数均为F。
请根据他们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本次测量大气压值p=______。(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得测量结果比当天气压______(填“偏大”或者“偏小”)。请你想一个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写出你的操作方案______。
(3)另外一组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量计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他们选择的是哪个注射器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
2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5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来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如图1所示,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7.5N;
C.用刻度尺测出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00cm。
(1)实验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
(2)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值p=______Pa,若实验过程中注射器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为了减小摩擦力产生的误差,同学采取图2的方法测量了大气压,将原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封小孔,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上左滑动时,测得烧杯和水的总重为7.5N,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烧杯和水的总重为4. 5N,不计摩擦和细线重,则注射器简与活塞的摩擦力为______N; 所测大气压为______Pa;
(4)若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C
6.C
7.D
8.C
9.A
10.C
11.A
12.D
13.50 5×103 12500
14.变大 减小
15.< >
16.1∶2 2∶5
17.200 2000 不变
18.A 一样 B
19.甲 280
20.小于 不变
21. 偏小 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C注射器 因为大气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
22.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1.2×105 偏小 1.5 0.96×105 甲 拉动乙注射器所需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九章压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巩固强化(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比较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和m乙以及对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m甲可能小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B.m甲一定小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C.m甲一定大于m乙,p甲可能等于p乙
D.m甲一定大于m乙,p甲一定小于p乙
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仍然相同,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无法判断
3.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的拉力,可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4.甲、乙两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100cm2,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 B.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右
C.乙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D.甲对乙的压强为1000Pa
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内部盛有不同液体A、B(mAA.ΔpA=ΔpB,Δp甲=Δp乙
B.ΔpA>ΔpB,Δp甲<Δp乙
C.ΔpA<ΔpB,Δp甲<Δp乙
D.ΔpA<ΔpB,Δp甲=Δp乙
6.如图,A、B两个密度之比为ρA∶ρB=8∶1的实心正方体,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地面对乙图物体的摩擦力更大
B.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1∶1
C.甲、乙两种情况的A、B间相互作用力一样大
D.地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7.如图所示,在小瓶中装入适量带色的水,瓶口用橡皮塞塞住。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把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
B.瓶内液面上方的气压变小
C.瓶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小
D.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变小
8.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底面积相同且质量不计的A、B、C容器中,如图所示,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清水、盐水,己知ρ酒精<ρ水<ρ盐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A=pB= pC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A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A' 9.一密度为的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把用ρ=1.0×103kg/m3的复合材料制成边长分别为2m和3m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把G1=2×104N的物体放在甲上,G2=3×104N的体放在乙上,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p甲:p乙=2:3p甲′:p乙′=3:4
B.p甲:p乙=2:3p甲′:p乙′=4:3
C.p甲:p乙=3:2p甲′:p乙′=3:4
D.p甲:p乙=3:2p甲′:p乙′=4:3
11.如图所示,在中学校门口街奶茶店购买的一杯没装满的纯奶茶,当奶茶杯正立放置和倒立放置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奶茶对杯底的压力相等 B.倒放奶茶对杯底的压强较大
C.正放杯子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倒放杯子对桌面的压强较小
二、填空题
12.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 ,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若第一次沿虚线 a 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露出桌面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第二次沿虚线 b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_。
13.正方体木块甲和乙边长之比为1:2,密度之比是4:1,将物块甲放在物块乙的中央,则物块甲对乙的压力F1与乙对地的压力F2之比为______,则物块甲对乙的压强p1与乙对地的压强p2之比为______ 。
14.“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木桶的底面积为4×10-2m2(不计桶的厚度),当桶装满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N。
15.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______,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______,桌面受到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的高度h甲______h乙。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p乙。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3×103kg/m3,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1m,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Pa,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重力为______N。
18.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a,压力为Fa,桌面受到压强为,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b,压力为Fb,桌面受到压强,则pa_____pb,Fa______Fb,______。(均选填“>”、“=”或“<”)
1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体积相等的两个不同物体分别放入到两个容器中,物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则两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___ρ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_____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________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________pB′.(均选填“>”“<”或“=”)
20.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表达式的推导:=_______,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_______有关,所以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的压强计使用前,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并且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___________。
(3)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B、C、D所示,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
①比较图B和图C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请你再加一个实验步骤,用来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课后小明用两端开口且粗细均匀下端套上橡皮膜的玻璃管和刻度尺测出了未知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推导出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①将玻璃管竖直且缓慢地插入水中如图乙,固定竖直插入的玻璃管,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距水面深度为:
②然后将烧杯内的未知液体缓缓地向管内注入,当橡皮膜的形状又变为与玻璃管口平齐,如图丙所示___________为。
③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未知液体的密度ρ。请写出推导ρ表达式的过程。(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________)
22.小明利用2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9N。然后利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Pa。
(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原因,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______。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
(4)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一个20mL的注射器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后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V/mL 4 6 8 10 12
p/kPa 120 80 60 48 4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p=______(不要求换算和书写单位),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______m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D
6.B
7.D
8.B
9.B
10.A
11.D
12.700 变小 不变
13.1:3 4:3
14.2000 80
15.变大 变小 不变 变大
16.> <
17.3000 60
18.= > <
19.> > > >
20.ρgh 铁块高度 三
21.用手按压橡皮膜,观察U型管两液面差是否会随压力大小变化 液体的压强大小 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用同样大小的烧杯,装与水等高的酒精,将探头放入酒精中,调整位置与C图等深,观察U型管两液面差,并与C图进行比较 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距该液体表面的深度
22.9.8×104 1×105 C 4.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