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电流的测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电流的测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0 08: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的测量》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中对该部分教材的具体要求: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电流的测量》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引入电流的强弱,学习使用电流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内容,只有熟练使用电流表,才能为下节课完整地“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做充分准备,也为学生以后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该细化,按教材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自主学习,知道电流的符号、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同时因为电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部分内容增加人体对不同电流的反应(第十九章安全用电内容),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认识电流表的构造、量程,并且会读数。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小组讨论,明确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第三层次:在明确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并强调了电流表连接时易出现的错误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流。
第四层次:通过反馈练习、达标检测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能解决实际电路连接的问题。
第五层次:通过课后查阅测谎仪、心电图等有关电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科技改变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电流表是电学中学到的第一个仪表。本节课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节内容涉及到电流表使用的规则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所以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新的知识,为知识的运用打下基础。
2.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是电流表的使用,在实物中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如果不对他们多引导,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那么结果必然会使探究流于形式。
教学模式分析
我校采用“五要素”---导、思、展、评、练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思考为目的;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形式。
导:实验导入,用铝箔纸连接电池的正负极,铝箔纸燃烧。既让学生感受到短路带来的危害,又引入电流大小的概念。学生根据自主预习,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思: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目标一:电流的强弱。学生自学知道电流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换算。小组讨论完成完成目标二:电流的测量。目标二中分三个小目标,这三个小目标层层递进,分别是电流表的构造、读数、使用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三,学生连接电路进行探究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训练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特点。
展:小组起来展示,其他小组补充,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评:包括小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老师归纳总结重点、难点、易错点。
练:当堂检测。展示强化练习题当堂训练,针对训练中的问题,做出处理和课下练习安排。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一个点拨、指导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通过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 、课标中对本部分教材的具体要求(《物理课程标准》22页)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 、课程目标分析
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基于课标中的要求,我觉得本节课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认识电流和电流表,并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其中电流表在实物中的连接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了解生活中常见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知道电流表的构造,会正确读数。
3.通过实验探究,会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观察电流表和练习使用电流表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5号电池,铝箔纸.
学生实验:小灯泡1只,电池2节,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1只、开关一个.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自学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用铝箔纸连接电池的正负极,铝箔纸燃烧。然后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根据自主预习,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思、展、评、练---探究新知,完成目标
目标一:电流的强弱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电流是表示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和 。换算关系:1A = ______mA 1 mA = ______μA
学生展示
介绍安培,希望学生学习安培刻苦钻研的精神。展示人体对电流的感受和反应,加强“珍爱生命 安全用电”教育。了解生活中用电器的电流值,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单位换算,强化对电流单位的记忆和换算。
目标二:电流的测量
  我们发现不同用电器的电流不同,那么我们用什么仪器测量出电路中的电流?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叫电流表。
1.电流表的构造
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电流表,认识电流表。看一看它上面的字母、数字、接线柱和它们的颜色下面的数字符号以及中间的一个小螺丝,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交流讨论(着重注意表上的“一个字母”、“二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一会儿各小组起来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通过读数总结出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小组讨论归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如果违反以上操作,会造成哪些影响?投影,同学们观察连接情况并指出错误之处
目标三:用电流表测电流
学生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再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你认为那次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老师补充“试触法”。
(三)练---当堂检测
1.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是50mA,合___ __A .
2.能正确测量通过L1的电流的是(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学生总结展示,然后教师归纳并投影本节内容。
(五)课后拓展
查阅测谎仪、心电图等有关电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相互分享交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