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蛮横(héng) 青荇(xìng) 劲头(jìn) 百舸(gě)争流B.隽(juàn)永 彳亍(chìchù) 弄(lòng)堂 浪遏(è)飞舟C.江渚(zhǔ) 绯(fěi)红 长篙(gāo) 叱咤(chà)风云D.勒紧(lēi) 瞋目(chēn) 浸渍(zé) 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句子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剑拔弩张 廖廓 斑斓 神彩飞扬
B.桀骜不驯 欧打 嘻闹 婆娑起舞
C.坚如罄石 噩梦 漫朔 风云变换
D.人才倍出 寒喧 编缉 陨身不恤
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没:没收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悬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准备 大行不顾细谨 行:作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B、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将于2012年10月22日在滁州举办,全市上下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C、参加活动的50位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将被邀请参加5月11日中午,在家园国际酒店四季厅举办的慈母宴,尽享天伦之乐。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矿施工过程中存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B.“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C.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D.帊夏说,美国中情局能发现本.拉登的原因,是因为美国财大气粗,相比巴方情报系统在巴境内有更多的“线人”。
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文艺创作走进“微”时代?
“自打微博横空出世,你写个信要是超过140个字,你都发不出去!谁有空去看你伤春悲秋?”
一位网友的感慨,折射出微博在当下的流行程度。
作为一种新媒体,近两年微博的发展可谓“神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也催生出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新鲜事物。一方面,寥寥数语并不妨碍一篇微小说完成人物的塑造与情绪的表达,90秒的时长同样可以演绎一个情节紧凑的电影故事;另一方面,手机、电纸书等阅读终端,让人们得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微小说、微电影等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人们即时消费的诉求。
第一篇微小说出自何人之手,答案莫衷一是,但今年以来,一些网站举办的微小说大赛、微电影节,着实激发出网友们的原创热情。草根力量的参与,让这些传统文艺形式的“微缩版”在语言和内容上与当下社会靠得更近。无论是反映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传递某种情绪,微小说、微电影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扣动一些人的心弦,引来共鸣。有人由此认为,微小说扩大影响范围是不可阻挡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文学“地图”。
对于目前由《老男孩》等掀起的微电影热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微电影突破了传统电影“高高在上”的姿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小人物、小命运、小细节或是虚构“悬念”、“奇观”等方面。
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微小说、微电影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真正给人以阅读、观影的愉悦,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留给人们回味的空间,震颤受众的心灵。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所在。
(新华网北京2011年08月07日专电,有改动)
7、不属于微博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流行程度之高的表现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媒体,近两年微博的发展可谓“神速”。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B.人们在140个字的篇幅内乐此不疲地写着、读着、评论、转发,并发现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很好地传递信息甚至沟通情感。
C.微博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也使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新鲜事物应运而生。
D.有人认为,微小说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文学“地图”。
8、下列关于“微”的含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指当下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给人的微妙的心灵感受。
B.指微博要求以一百多字表情达意的短小精练的特点。
C.指微小说以寥寥数语完成人物的塑造与情绪的表达。
D.指微电影以几十秒的时长演绎一个情节紧凑的故事。
9、下列关于文意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自打微博横空出世,你写个信要是超过140个字,你都发不出去!”这句话鲜明地表示出现代人对于真情的冷漠、网络对于情感表达的负面影响。
B.因为微小说、微电影在“体型”上契合了人们即时消费的诉求,所以,手机、电纸书等阅读终端才能让人们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来阅读娱乐。
C.无论是反映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传递某种情绪,微小说、微电影都能扣动人们的心弦,引来共鸣,所以,也就突破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
D.有些人认为,确切地说,微小说仍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字数的限制使作者必须锤炼语言,去掉繁复的修饰,文字因此简洁、有张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当时名士以示风雅的手中道具),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宫中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蜂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王衍传》)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总角尝造山涛 造:拜访
B.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 耻:羞耻
C.遂阳狂自免 阳狂:即“佯狂”,装疯。
D.衍自说少不豫事 豫:参与
11、下列语句编之四组,全都说明王衍高傲自大、虚浮妄诞的一组是(3分) ( )
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②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③常自比子贡 ④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⑤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 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衍神情清明秀美,终日清谈,风姿安详优雅,但山涛不喜欢他,说他可能“误天下苍生”。
B.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却很自负,常自比子贡。他妙善玄言,终日清谈《老》《庄》,常常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此很看不来。
C.王衍讨厌他妻子郭氏贪鄙,为表现自己的清高,从来不说“钱”字。即使回避不了,也要把钱称之为“阿堵物”。
D.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责任,后被石勒杀害。
第Ⅱ卷 (114分)
四、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及名句默写(23分)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尽
韩握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5分,每空1分)
(1)真的猛士, , 。
(2)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共19分)
关于精神
李书磊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惟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竞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也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地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16、文章中说“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句中“有毒”和“甜蜜”该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回答。(4分)
有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甜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欣赏李后主、苏轼和曹操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6分)
李后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题目是“关于精神”,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
B.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神秘而有意味,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
C.作者认为,李后主的悲剧是欲望太强而力量太弱,曹操的悲剧是力量太强而欲望太弱。
D.“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这里的“人生缺憾”主要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各种不幸。
E.本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思考,给读者深刻的启迪。
六、语言运用。(12分)
20、把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我突然听到了那茂密的果林里传来悠扬的牧童的笛声了。
②我轻轻将它们摘下,放进一只只竹筐里。
③就因为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吧,路上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人。
④我把装得满满的一筐筐果实放到你家里。
⑤收获了,我去果园采摘果实。
⑥它们挂在枝头,有的被绿叶挡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个字)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 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到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的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和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22、仿照画线句子,以本册(必修1)课文内容接写两句,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看烛之武,我看到了一位胆气豪壮眼光敏锐言辞有度的谋士。
, ;
, 。
七、(60分)
22、以“成长见证 的可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