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测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图标和实验室安全无关的是( )
2、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氢气
C.空气和甲烷 D.空气和氮气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主要是为了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4、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5、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B.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C.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石油裂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
7、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C.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8、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关于自救和灭火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后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并可以隔绝氧气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9、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降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
10、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净水方法及目的 B.灭火实例与原理
过滤--除去难溶性固体
吸附--将硬水软化
蒸馏--除去全部杂质得到纯水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D.化学中常见的“三”
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氯化钠是由Cl-和Na+构成的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A.A B.B C.C D.D
11、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图1表示“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增大 ,促进煤燃烧。
(2)图2表示击石取火,从燃烧条件分析敲打出火星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其中氮元素为-3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该实验你对燃烧的一个新的认识是 。
(4)图4所示装置可研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在a处只放白磷,b处只放红磷,Y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研究燃烧条件之一与氧气接触,在a处只放白磷,则b处所放的试剂是 。
14、化学兴趣小组改进了教材中燃烧条件的实验,在铜片上罩了一个烧杯,请回答: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现象是 。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 ,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
(2)罩上烧杯的作用是 ,本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
(3)小红在实验时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也燃烧了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低污染、低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 。(填序号)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2)为实现“低碳经济”,家用燃料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如图是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括号内是燃料的主要成分)。若将原有的液化石油气燃气灶改通天然气应将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工作示意图。
①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
②电解槽的作用是电解水,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化学能→电能→热能
④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
16、燃烧与人类的生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完成以下关于燃烧的主题研究。
探究一:认识燃烧
(1)木炭、氢气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现象是 (填序号)。
A.发光 B.产生黑色固体 C.放热 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认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实验如图一,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能说明 。
(3)解释有关燃烧的现象
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取出后点燃,测定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二所示。
①曲线Ⅰ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 。
②曲线Ⅱ对应实验的滤纸不燃烧,原因是 。
③曲线Ⅲ对应实验的现象为 。
探究二:调控燃烧
(1)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该反应说明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答出一点)。
(2)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17、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C 2、C 3、B 4、C 5、D 6、A 7、B 8、B 9、C 10、B
11、D 12、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Mg+N2 Mg3N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a处白磷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b处红磷不燃烧;白磷和80℃热水(合理即可)。
14、答案:(1)产生大量白烟;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空气)接触;
(2):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空气;
(3)白磷燃烧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15、答案:(1)①③⑤。
(2)小;
(3)①水;
②2H2O2H2↑+O2↑;
④晚上也能使用。
16、探究一(1)AC;
(2)①a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②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①70%的酒精燃烧放出热量,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放出热量;
②50%的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使水蒸发带走热量,温度达不到滤纸的着火点;
③酒精没有燃烧;
探究二(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
(2)用砂土盖灭(合理即可)。
17、解: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C2H5OH+3O22CO2+3H2O
46 96
92g x
x=192g
答: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19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