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9 15: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参差cī    熨帖yù    未雨绸缪móu    横波回澜lán
B.湍流tuān    编纂zuǎn   载笑载言zǎi    亘古不变gèn
C.福祉zhǐ    悖理bèi    街谈巷议xiàng   相形见绌chù
D.罹难lí    夙昔sù    一沓贺卡dá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选项中两个短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爱而不见 贻我彤管
B.匪女之为美 夙兴夜寐
C.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D.士贰其行 隰则有泮
3、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时几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也有人满为患之虞。
B.安居工程实施的消息传来,小羊圈的老住户弹冠相庆,这下他们能有新房住了。
C.新的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无所不至,从学习到生活,到娱乐处处关怀着我们。
D.如果我们为了突出政绩而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文段回答第5—12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 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
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荫后檐(遮盖)
C.渠会永无缘(他) 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
6.下列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言”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7.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8.与“桑之未落”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D.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二)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B.面对兄长逼婚,她允婚,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顺从性格。
C.“阿母”的话,表现了刘母并不理解兰芝的真实想法,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却在为儿子的逼婚推波助澜。
D.“六合”是指迷信的人所认为的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合的意思。
10.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是
A.“婀娜”是“轻轻飘动的样子”,“赍钱”是“赠送钱财”。
B.“杂彩”是“各种颜色的绸缎”,“流苏”是“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
C.“登即”是“立即”,“踯躅”是“缓慢不进的样子”。
D.“交语”是“交相传话”,“交广”是“交往的人多”。
11.下面各句的“适”与“处分适兄意”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2. 与“登即相许和”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1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3分)
(2)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3分)
(三)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是写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只用“地白”二字点出清美的意境。
B.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丝丝寒意,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此句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C.诗的前两句写景,却不提一个“月”字,第三句也只是写他人望月,诗人并没有由月宫的凄凉而引出自己入骨的相思。
D.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你认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妙在哪里?(4分)
15.默写(10分)
(1)静女其娈, 。 ,说怿女美。
(2)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4)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
(5)曾子曰:“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小题。
人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6-17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6.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
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17.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
18.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19.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文学类),回答问题(15分)
①40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在英文《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②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③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④其实,这个sunset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⑤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⑥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⑦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⑧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自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985年4月26日清晨
20.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6分)
(1)使作者心惊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字)(3分)
(2)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12字)(3分)
21.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这段中拟人手法的好处和作用。(6分)
采用拟人的手法的好处是□□□□□□□□□□□□□□□□□□□□□□□□□□□□□,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不超过30字)
22. 作者最后一句说:“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这句话是要表明什么的?(不超过12字)(4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3、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删减)(6分)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精细严密决定你的内秀,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耐得寂寞决定你的忍性,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24、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线相应横线上填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有韵味。(6分)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你也许每天都会见到年长的亲人或者邻居接送小孩的情形,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用书信体的方式,给你同学写一封信,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要求:1、观点鲜明;2、有自己的思考;3、800字左右。
中大附中2013届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6
17
答案
1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3分)
(2)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3分)
14(2)你认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妙在哪里?(4分)
15.默写(10分)
(1)静女其娈, 。 ,说怿女美。
(2)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4)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
(5)曾子曰:“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8.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19.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20.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6分)
(1)使作者心惊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字)(3分)
(2)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12字)(3分)
21.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这段中拟人手法的好处和作用。(6分)
采用拟人的手法的好处是,
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 。
(不超过30字)
22. 作者最后一句说:“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这句话是要表明什么的?(不超过12字)(4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3、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删减)(6分)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精细严密决定你的内秀,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耐得寂寞决定你的忍性,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24、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线相应横线上填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有韵味。(6分)
中大附中2013届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6
17
答案
D
D
B
B
A
D
D
C
D
D
A
B
C
BE
D
13
(1)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为此,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记分点:归还、相、下心意、慎各1分)
(2)那些结党营私的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致使)国家前途黑暗、险恶。
(记分点:党人、偷乐、幽暗各1分)
21(6分)
思路解析: 答好处的时候,要答出两种修辞手法的共性,同时也要答出在此处的特殊作用。
答案:
好处: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把云霞写得有活力,有一定的灵性。(3分)
表现内容: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3分)
22(4分)
思路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但读文章时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前后句子一定联系起来,因为写文章或说话,其思路是连贯的。用这样的思路来思考,前后联系一下,答案还是能够得出来的。
答案: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23(6分)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严密,你的忍性决定你的耐得寂寞。
24(6分)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