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0 09: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明用四盏灯、两个开关,设计了教室的照明电路,要求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
A. 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
B. 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C. 验电器上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 验电器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3.下列几种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接近4A的是( )
A. 电冰箱
B. 电视机
C. 节能灯
D. 电饭锅
4.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当感应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灯泡不亮,电铃不响
B. 灯泡不亮,电铃响
C. 灯泡亮,电铃不响
D. 灯泡亮,电铃响
5.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 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 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 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6.如图所示,粗心的小强把电流表当作电压表接在了L1的两端.此时如果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电源短路
B. 电流表损坏
C. L1不亮
D. L2的灯丝烧断
7.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荧光屏本身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A. 1.2A、1.2A
B. 0.3A、0.3A
C. 1.2A、0.3A
D. 1.5A、0.3A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
B. 闭合S1、S2,L1、L2都发光
C. S1、S2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
D. 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
10.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
11.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如图所示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AB间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S断开后,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I2的大小关系为( )
A.I1<I2
B.I1=I2
C.I1>I2
D. 无法判断
1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某粒子,设想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该粒子是(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核子
1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弹性
D. 导热性
15.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5A= ______ mA; 20000 μA= ______ mA;300mA= ______ A.
17.如图所示,只闭合S1,电阻R1、R2组成_________电路;断开S1闭合S2、S3,电阻R1、R2组成_________电路;同时闭合S1、S3,电路会形成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电路中:
(1)若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则L1、L2______ .
(2)如果只闭合开关S1而断开开关S2、S3,则灯 ______ 亮.
(3)同时闭合开关 ______ 是不允许的.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如图1所示,将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直接接触,观察验电器金箔是否张开,即可判断导体是否带电.导体所带电荷量越多,验电器金箔张角越大.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带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他们用验电器和一个悬挂的轻质小球B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他们让验电器的金属球A带电,A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金箔张角大小来观察,并将验电器的A球放到离轻质小球B不同距离处.已知图2(b)、(d)中,A球与B球初始位置的距离相同,图2(c)中A球与B球初始位置的距离小于图2(b)、(d)中两球初始位置的距离.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2中的(b)与(c)可知, ______ ;
②比较图2中的(b)与(d)可知, ______ .
20.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设计进行实验:
(1)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___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
(2)闭合开关,测出通过C点的电流后,小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两点,测出通过A、B两点的电流,填入下表.
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评估与交流
①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余和小乐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 ______ .
(2)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余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如下图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_____ .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连接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______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通过分析电路连接情况,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请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
(4)他们改正错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见下表: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在实验中可以采用 ______ 的方法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_____ .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教室的照明电路额定电压均为220V,则四盏灯全部正常发光,则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只能是并联;
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则开关在控制的两盏灯的干路上.
A、四盏灯串联,故A错误;
B、四盏灯并联,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故B正确;
C、四盏灯并联,一个开关为总开关,控制四盏灯,故C错误;
D、四盏灯并联,两个开关同时控制其中两个灯泡,另两个灯泡没有开关控制,故D错误.
2.【答案】C
【解析】当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玻璃棒上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少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带正电.
3.【答案】D
【解析】A中电冰箱的电流为0.5~1A左右;B中电视机的电流是0.5~0.8A左右;
C中节能灯的电流为0.2A左右;D中电饭锅的电流大约为4A,
所以正确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路发生局部短路,即灯泡短路,电流不再通过灯泡;故灯泡不亮,但电铃仍工作.故ACD错误,B正确.
5.【答案】B
【解析】(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2)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故两片金属箔也带正电.
6.【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电流表并联在电灯L1两端,将电灯L1短路,L1不会发光;
电流表与灯L2串联接入电路,电源不会短路,灯L2发光,电流表与灯L2不会烧坏.
7.【答案】D
【解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8.【答案】C
【解析】经分析可知,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3A,分度值为0.1A,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为I总=1.5A,即干路电流为1.5A;
电流表A2选择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3A,即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A;
那么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为:I1=I总-I2=1.5A-0.3A=1.2A.
9.【答案】D
【解析】A、闭合S1,断开S2,会造成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L1、L2都不发光,故A错误;
B、闭合S1、S2,闭合S1会造成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L1、L2都不发光,故B错误;
C、S1、S2都断开,则L1灯跟电源构成通路,L1灯亮,L2灯不亮,故C错误;
D、闭合S2,断开S1,灯L1、L2并联,L1,L2都发光,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由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选B.
11.【答案】B
【解析】用电流表测量灯泡L1的电流,根据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应将电流表和灯泡L1串联;并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A、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的是干路的电流,该选项错误;
B、电流表与L1串联,测的是L1的电流,该选项正确;
C、电流表与L2串联,测L2的电流,该选项错误;
D、电流表与灯泡并联,会烧坏电流表,该选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当开关S闭合时,L1、L2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的是通过两只灯泡的总电流即干路电流;
当S断开后,L2支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示数等于通过L1支路的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S断开后,通过L1的电流不变.
所以开关S闭合前电流表的示数大于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即I1>I2.
13.【答案】D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某粒子,设想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该粒子是核子.
14.【答案】B
【解析】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与导电性有关,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弹性、导热性无关,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15.【答案】A
【解析】如图,两次用带有不同电荷的带电棒靠近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均发生了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气球不可能两次带不同电荷,因此,气球一定不带电.
16.【答案】7.5×103;20;0.3A.
【解析】因为1A=103mA,1μA=10-6A=10-3mA,
所以7.5A=7.5×103mA;20000μA=20000×10-3mA=20mA;300mA=300×10-3A=0.3A
17.【答案】串联;并联;电源短路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2,断开S1S3时,R1、R2首尾顺次连接,它们是串联的;
(2)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2S3,断开S1时,R1、R2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它们是并联的;
(3)由电路图可知,同时闭合开关S1和S3,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
18.【答案】(1)串联;(2)L2;(3)S2、S3.
【解析】(1)当开关S2闭合,S1、S3断开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来,依次流过开关S2、灯泡L1、灯泡L2回到负极,所以灯L1、L2串联;
(2)如果只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时,L1被断路不能发光,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L2能发光;
(3)当同时闭合S2、S3时,形成了电源短路,这种电路是不允许的.
19.【答案】①在电荷量相同的情况下,带电小球与轻小物体间距越小,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
②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带电小球电荷量越多,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
【解析】:①比较图2中的(b)与(c),由于(c)中A球与B球初始位置的距离小于图2(b)中两球初始位置的距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象是(b)吊小球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比较大,说明带电小球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在电荷量相同的情况下,带电小球与轻小物体间距越小,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
②比较图2中的(b)与(d),由于(d)A球所带电荷量比(b)中A球所带电荷量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象是(d)吊小球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比较大,说明带电小球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带电小球电荷量越多,对轻小物体吸引力越大.
20.【答案】(1)串;(2)① 该小组同学只用两个灯泡,测了一组数据,就得出了结论 ;②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测几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③缺少了电流的单位.
【解析】(1)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由探究过程和表格记录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小组同学只用两个灯泡,测了一组数据,就得出了结论 ;
②改进的方法: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测几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了电流的单位.
21.【答案】(1)断开;(2)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不亮;A2、L2被短路;如图:
(4)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换灯泡;找规律.
【解析】(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表盘左侧,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此时,断开开关,将连接电流表的两根导线对换连接;
(3)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应将A1、L1之间的连线改接到灯L1右接线柱或开关的右接线柱.如图:
(4)由实验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测量三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换用不同的灯泡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进行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