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明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
A. (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B. 长期施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说明(NH4)2SO4的水溶液呈酸性
C. 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呈碱性
D. 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2.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 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D.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环境
4.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 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5.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沉淀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锌 ②一定含有铁 ③一定含有铜 ④可能含有锌 ⑤可能含有铁 ⑥可能含有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6.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结合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
A. H+、Na+、OH-、NO
B. Na+、K+、Cl-、OH-
C. H+、K+、CO、HCO
D. K+、Ba2+、Cl-、SO
7.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aCl KNO3
B. CuSO4 NaOH
C. AgNO3 HCl
D. NaOH H2SO4
8.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9.“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漳州”的是( )
A. 不向水中丢垃圾
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 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
10.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只知道是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磷矿粉Ca3(PO4)2。现各取少许进行鉴别,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A. 熟石灰
B. 水
C.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溶液
11.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下列物质属于硫酸盐的是( )
A. H2SO4
B. Na2S
C. K2SO4
D. SO2
12.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农药、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所以应该大量使用
B. 如果可燃冰开采不当造成甲烷泄漏将加剧温室效应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
13.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Cu2+、NO、Cl-
B. Na+、Mg2+、SO、Cl-
C. Na+、K+、CO、SO
D. Na+、Ba2+、Cl-、NO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氧气、铁、二氧化碳、氧化钙、稀硫酸、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钙中的五种物质(所选物质至少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四种类型),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入对应的环内。
(2)“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若NaCl的产率偏低(产率=×100%),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 NaCl溶液50.0 g,需称取NaCl________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________。
18.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化肥。下图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下: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________(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
(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甲酸熔点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0.4 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长期施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碳酸钾的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和显碱性的物质混合使用,因为这样能够降低肥效。
2.【答案】D
【解析】A项,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O22CO2,错误;B项,该化学方程式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错误;C项,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D项,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A项,药的作用就是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正确;B项,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可以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不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切合实际的,要防止“白色污染”,可以对废弃的塑料进行集中处理,错误;D项,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才能保护环境,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项,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明显现象,错误;B项,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正确;C项,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有明显现象,错误;D项,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有明显现象,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铜的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还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的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③正确,⑥错误;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②正确,⑤错误;可能含有锌,①错误,④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A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B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C项,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氨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D项,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
7.【答案】D
【解析】A项,KNO3、NaCl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错误;B项,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C项,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D项,NaOH、H2SO4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正确。
8.【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而氯化钙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反应,所以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够鉴别两者,正确;B项,煮沸或蒸馏能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将硬水软化,正确;C项,除杂质的原则是除掉杂质且不能消耗要得到的物质,氢氧化钡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硫酸镁能够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所以在除掉杂质的同时也除掉了硫酸镁,错误;D项,羊毛织物和涤纶织物燃烧时气味不同,羊毛纤维燃烧时会有焦羽毛味产生,而涤纶织物燃烧时没有焦羽毛味,所以分别燃烧,闻气味可以鉴别两者,正确。故选C。
9.【答案】B
【解析】A项,不向水中丢垃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B项,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错误;C项,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正确;D项,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据此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C
【解析】A是硫酸;B是硫化钠不含硫酸根;C选项正确;D选项为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12.【答案】A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错误;B项,因为甲烷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所以甲烷泄露将加剧温室效应,正确;C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D项,步行和骑自行车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C项,碳酸钾溶液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①能实现。②氢气燃烧生成水,水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故②不能实现。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③能实现;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④能实现。故选B。
15.【答案】D
【解析】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分别含有大量的H+、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6.【答案】(1)或
(2)分解反应
【解析】由“五连环”的结构可知有两种物质只和其他的物质中的一种反应,题目所给的八种物质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把它们的化学式填入最两边的两个圆环中,再依次填写其他的即可。若第一个圆圈内是氧气,在这五种物质中只有铁能与氧气反应,下一个是铁;下一个圆环内的物质能与铁反应,是硫酸;再一个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只有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7.【答案】(1)CBA (2)BC (3)2.5 量筒
【解析】(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2)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原因: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3)要配制5% NaCl溶液50.0 g ,则可求氯化钠的质量;熟记所需仪器。
18.【答案】(1)①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各物质的解度不一定相同
(2)③K2SO4 ④没有
(3)[猜想]苯甲酸、氯化钾
[实验探究]
【解析】根据盐的基本知识回答即可。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