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清新淡远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描述部分的多角度概括与多角度品读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落寞之音。
导入:刘勰《文心雕龙》也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心缘物而动《我与地坛》)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境由心生《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任务一:阅读课文《故都的秋》,圈画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概括作者情感。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任务二:寻找作者所造之境
活动1:寻色调,绘作家心中之景。
《故都的秋》:青天下、槐树叶、蓝色牵牛花、秋草、落蕊、灰沉沉的天底下、果树(青灰色为主色调,冷色调)
活动2:闻声音,听作家心中之音。
《故都的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残声、雨声、行人回答声(清静之下的悲凉)
活动3:看疏密,品作家内心审美。
《故都的秋》:青天下的驯鸽;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秋草;秋的点缀;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虽然景物之多,但终是疏朗)
任务三:赏作者心中之景
活动1:教师引导赏析第三自然段
1、写了哪些物:(衰败、衰亡)破屋、破壁、朝荣、秋草(空明)天色、鸽声、日光
2、使用了哪些动词(清闲)泡茶、一坐、细数、静对
3、使用了哪些数量词(简单、疏朗)一椽、一碗、一坐、一丝、十分
4、使用了哪些表示色彩的词(冷色调)青天下、屋子、茶水、碧绿的天色、日光、牵牛花的蓝朵
5、观察的地点与描写的角度
地点:破院前
远景:天色、鸽声
近景:日光、牵牛花
6、整幅画面里的声音
只有驯鸽的飞声,静寂
小结:尽管故都的秋是一幅冷清、衰败、单调的景象,但作都却表达了“十分”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观察的景物既富有故都的特色,又是极易被人们忽视,观察细致,观察的景物又具有清淡的色彩。
活动2: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从意象、色彩、疏密、声音、描写的视角及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意象:落蕊
色彩:白色的落蕊
疏密:铺得满地的落蕊、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
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
用词:大量使用虚词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来的点缀;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极微细,极柔软;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小结:落蕊静美,生活清闲,心中落寞,格调清淡。
任务四:研讨,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如此浓烈,可笔下的境总觉得是冷清、寂静、悲凉。故都的秋美吗?
活动1:审浓淡,鉴作家内心之情。
《故都的秋》:(浓烈)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活动2:物哀之美
1、首先,“物哀”不仅仅涉及到在感受物的基础上生发的“哀”,还涉及到物体本身所展现的“哀”,因此能够将物体本身的美感以不同的手段呈现出来,体现出相应的美学思想;其次,在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是一种令人可以感受到但是无法解脱的情感,也是一种无法看见光明和希望的“哀”,是人在绝望境地中对事物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物哀”与悲剧艺术中所营造的美感存在同一性。再次,“物哀”能够产生对其他感动情绪进行净化的作用,不仅能在文学作品中实现对其他多种世俗情感的超越,还能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也具有特殊的美感。最后,“哀”所展现出的精神境界尽管是高洁的,但是由于“物”本身具有相应的无偿性以及瞬间性限制,因此其在提高人精神境界方面的能力受到局限,导致其产生了无法摆脱和预料的偶然性,将其独特的美学意义充分的展现出来。
2、“物哀”就是以纯净的心去欣赏自然,又因无法挽留而心中生悲,展现出来的结果是将自然的凋落、生命的逝去等悲凉用细致而唯美的笔法包裹起来,形成一幅美的画面、美的意境。近似于中国传统的“以悲为美”“哀感顽艳”,沉寂、凄美。但又有不同,在“物哀”里,心如止水,清雅。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对故都的秋虽有浓烈的热爱之情,但作者在描摹心中之景时选择了偏僻、宁静之物象,笔调显得轻淡,心中安静,完全以一种欣赏的姿态静静地观赏秋之万物。
任务五:如何刻画心中之景
活动1:总结方法
示例:定情——选景——想象(虚实)——声、色、形(修辞及表现手法)——用词、造句(以表达人情感的词作为修饰词)
活动2:以飞凤山写作对象,合理选择物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心中的情感,力求情景合一。
教师示例:台阶上青灰的颜色很有历史感,可以想象当年学子登山的身影,随着台阶延伸的方向渐渐远去,步伐在风沙中沉淀,留下石阶上模糊的印痕。少许的黄叶东零西落地落在青灰的路上,微风拂过,脚步轻起,叶随风去。禅语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叶的零落自然不必因为风雨,而是进入了生命的时序。微微的萧瑟,淡淡的冷清,自然不必悲秋自伤。在这清静的时光里何不饮一杯秋风,赏一片景致,感受生命清淡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