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4.2圆的一般方程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4.2圆的一般方程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0 12: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2.4.2圆的一般方程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一般方程
2.能根据某些具体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1.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结合教材实例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
2.数学运算:圆的一般方程的求解.
3.逻辑推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把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展开,得
x2+y2-2ax-2by+a2+b2-r2=0
由于a, b, r均为常数,令-2a=D,-2b=E,a2+b2-r2=F
结论:任何一个圆方程可以写成下面形式
x2 +y 2+Dx+Ey+F=0
1.是不是任何一个形如 x2 +y 2+Dx+Ey+F=0方程表示的曲线都是圆呢?
答案:形如x2+y2+Dx+Ey+F=0的方程不一定是圆的方程.
2.下列方程表示什么图形?
(1)x2+y2-2x+4y+1=0;
(2)x2+y2-2x+4y+5 =0;
(3)x2+y2-2x+4y+6=0.
(x-1)2+(y+2)2=4
(x-1)2+(y+2)2=0
(x-1)2+(y+2)2=-1
把方程:x2 +y 2+Dx+Ey+F=0配方
(1) 当D2+E2-4F>0时,表示以(- , - )为圆心,以
( )为半径的圆.
D
2
E
2
1
2
D2+E2-4F
(x+ )2+(y+ )2=
D
2
E
2
4
D2+E2-4F
(2) 当D2+E2-4F=0时,方程只有一组解x=- ,y=- ,表示一个
点(- ,- )
D
2
E
2
D
2
E
2
(3) 当D2+E2-4F<0时,方程无实数解,所以不表示任何图形.
圆的一般方程:
x2 +y 2+Dx+Ey+F=0(D2+E2-4F>0)
说明:① x2与y2系数相同并且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③圆心为(- ,- ),半径为
D
2
E
2
1
2
D2+E2-4F
思考: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各有什么特点?
(x-a)2+(y-b)2=r2
x2 +y 2+Dx+Ey+F=0(D2+E2-4F>0)
标准方程易于看出圆心与半径.
一般方程突出形式上的特点.
题型一
圆的一般方程的辨析
例1若方程x2+y2+2mx-2y+m2+5m=0表示圆,求:
(1)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圆心坐标和半径.
(1)据题意知D2+E2-4F=(2m)2+(-2)2-4(m2+5m)>0,
即4m2+4-4m2-20m>0,
m∈(-∞, )
(2)将方程x2+y2+2mx-2y+m2+5m=0写成标准方程为(x+m)2+(y-1)2=1-5m,故圆心坐标为(-m,1),
已知曲线C:x2+y2-4mx+2my+20m-20=0.求证:当m≠2时,曲线C是一个圆,且圆心在一条直线上.
∵D=-4m,E=2m,F=20m-20,
∴D2+E2-4F=16m2+4m2-80m+80=20(m-2)2.
又m≠2,∴(m-2)2>0,∴D2+E2-4F>0,即曲线C是一个圆.
设圆心坐标为(x,y),
消去m,得x+2y=0,
即圆心在直线x+2y=0上.
题型二
求圆的一般方程
法一(待定系数法):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
将P,Q的坐标分别代入上式,
令x=0,得y2+Ey+F=0,
∴(y1-y2)2=(y1+y2)2-4y1y2=E2-4F=48.
故所求方程为x2+y2-2x-12=0或x2+y2-10x-8y+4=0.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解题策略
(1)如果由已知条件容易求得圆心坐标、半径或需利用圆心的坐标或半径列方程,一般采用圆的标准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r;
(2)如果已知条件与圆心和半径都无直接关系,一般采用圆的一般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常数D,E,F.    
题型三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角度一 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设点M的坐标是(x,y),
化简,得x2+y2+2x-3=0,
即所求轨迹方程为(x+1)2+y2=4.
角度二 代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点P在圆C:x2+y2-8x-6y+21=0上运动,求线段O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设点M(x,y),点P(x0,y0),
∵点P(x0,y0)在圆C:x2+y2-8x-6y+21=0上,
∴(2x)2+(2y)2-8×2x-6×2y+21=0,
角度三 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5已知直角△ABC的斜边为AB,且A(-1,0),B(3,0),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
法一:设顶点C(x,y),因为AC⊥BC,且A,B,C三点不共线,所以x≠3,且x≠-1.
且kAC·kBC=-1,
化简,得x2+y2-2x-3=0.
所以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2x-3=0(x≠3,且x≠-1).
法二:同法一,得x≠3,且x≠-1.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1)2+y2+(x-3)2+y2=16,
化简,得x2+y2-2x-3=0.
所以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2x-3=0(x≠3,且x≠-1).
法三:设AB的中点为D,由中点坐标公式,得D(1,0).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由圆的定义,知动点C的轨迹是以D(1,0)为圆心,以2为半径长的圆(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应除去与x轴的交点).设C(x,y),则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1)2+y2=4(x≠3,且x≠-1).
求轨迹方程的三种常用方法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建立坐标系,设出动点坐标,找出动点满足的条件,然后化简、证明;
(2)定义法:当动点的运动轨迹符合圆的定义时,可利用定义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代入法:若动点P(x,y)依赖于某圆上的一个动点Q(x1,y1)而运动,把x1,y1用x,y表示,再将Q点的坐标代入到已知圆的方程中,得点P的轨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