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甲同学在一根18米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2.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3.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
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5.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 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
6.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的波形图如图.若把频率为 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图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7.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m B.约44m C.约214.3m D.约294.8m
8.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空气可以传声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9.牛的叫声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的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幅度较大
C.牛的叫声音调更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
D.蚊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更低,说明蚊子翅膀振动的振幅较小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A.10.20 秒 B.10.78 秒 C.10.49秒 D.10.08秒
1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空气可以传声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12.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超声波信号第一次被汽车反射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正在朝着测速仪的方向运动
C.汽车从反射第一次信号到反射第二次信号过程中,所用时间为1.7s
D.该汽车速度为163.2km/h,超速了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在瓶子里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吹奏乐曲.音乐声是靠空气柱的_____产生的,吹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______m;客车的速度为______m/s。(假定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5.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塞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活塞越向下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16.有一根足够长的装水的自来水管,甲同学在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耳朵贴在水管上的另一端听到_______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播来的。若把此实验移动月球上去做,另一端的人能听到________次声音。
17.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
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1(Do)”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
19.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 、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0.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1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_____ ;
(2)如图2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变大,听其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 _____ 有关。
21.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______。
2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③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
(5)如图⑤所示,我们把水倒入瓶中时,通常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瓶中水的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C
6.D
7.C
8.D
9.C
10.B
11.D
12.C
13.振动 音调
14.1122 34
15.音调 响度 低
16.3钢管2
17.振动 真空
18. 音调 丁
19.③ ⑤ ④ ⑤ 20
20.瓶和水 空气柱 高 振幅
21.小 好 海绵材料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袜子
2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高变低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变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嘹亮”是指唱歌的响度大
B.常温下,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C.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使钢尺振动幅度相同,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快
D.大象能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3.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超声波预报地震、台风
B.防噪耳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4.有关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00dm
B.中学里一节课的时间约为0.9h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 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D.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200Hz
5.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校排演了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音乐伴奏声和合唱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6.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20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5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低
7.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
B.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
C.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8.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9.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明声音是会发生反射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10.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只能在水中传播
C.能被人耳听到 D.不能传递能量
11.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少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只是为了装饰美观
12.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
A.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B.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C.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D.山间小溪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
13.蝴蝶的翅膀在1s内可以扇动4 5次,我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个声音,是因为这个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低”或“响度小”)。
14.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从B端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竹管的C处开有小孔,用嘴吹竹管A端,可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______振动产生的,活塞从B处向C处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逐渐变高”或“逐渐变低”)。
15.学校体艺节晚会上,小月在演奏古筝前,需要用如图所示的仪器校音,该调音器显示的是琴弦振动的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演奏时古筝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更准。
16.如图,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鼓声是鼓面______ 产生的,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会增大。假如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变为0.1m / s,游戏中,将会出现什么情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7.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其他同学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8.下面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资料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 ______、______有关;
(2)在长为85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声是通过 ______(固体/液体/气体)传来的,再经过2.33s听到第二声,这是通过 ______传来的;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______。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______(此时气温约为15℃)。
三、实验题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这说明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此研究方法属于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推理法”)。
20.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听到:______;
看到: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
21.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直尺在______。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频率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______与振幅的关系。下压距离越大,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越响,这是因为直尺的______越大,响度越大;站在距离直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______(填“强”或“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B
6.D
7.C
8.D
9.B
10.A
11.A
12.A
13.不能 音调低
14.空气柱/空气 逐渐变高
15.频率 音调
16.信息 振动 响度 鼓停时花还在传递
17.振动 空气
18.介质的种类 温度 固体 空气 5000m/s 铝
19.乒乓球被弹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不能 声音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推理法
20.乒乓球多次被弹开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 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1.C 振动 变高 变高 响度 振幅 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少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只是为了装饰美观
2.有关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00dm
B.中学里一节课的时间约为0.9h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 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D.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200Hz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根据响度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声音的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7.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8.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20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5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低
9.如图甲、乙、丙、丁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发出的声音响度比丙小 B.丁的声音为噪声
C.丙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D.甲、乙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10.有一段长为17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1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1.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可达120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闭车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2.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音调低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二、填空题
13.小王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歌声“青藏高原”,他一听便知是谁在唱,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他奶奶称赞歌手的声音很尖,这是指她唱歌时发声的______高。
14.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从B端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竹管的C处开有小孔,用嘴吹竹管A端,可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______振动产生的,活塞从B处向C处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逐渐变高”或“逐渐变低”)。
15.如图,不断抽出钟罩内空气,闹铃声______,推理出______。
16.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___________,音调较 _____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17.动物受伤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吗?英国科学家用番茄进行研究,科学家先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接着科学家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进行录音,然后将录音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强度很小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传播速度”)。
1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
(2)“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15日登陆火星成功是全球瞩目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的骄傲。火星车上的信息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这是因为______。
19.小明学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首先进行了如下估计: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___,他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5_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单位),在接下来的分组探究活动中,小明又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的四组数据分别18.31cm、18.32cm、19.31cm、18.31cm,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宽度为___________cm。学了声音的产生的和传播后,小明和小刚又进行了如下的小实验: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小刚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小明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是声音依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入他耳朵的。
20.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_______不能传声。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不选另一个作声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
22.小雨用一把钢尺,要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1)小雨首先用钢尺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___________,音调越来越高。此实验表明:___________。
(2)接下来小雨用钢尺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应注意保持钢尺 ___________不变;
23.利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声现象的有关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
(2)在图甲中,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听音叉发声的变化,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该实验可探究声音 __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_____。
(4)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_____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选填“甲实验”、“乙实验”或“均不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A
6.C
7.B
8.D
9.D
10.A
11.B
12.D
13.音色 音调
14.空气柱/空气 逐渐变高
15.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16.大 低 甲
17.超声波 音调
18.振动 不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cm s 19.31cm 18.31 钢管 空气
20.振动 真空 介质
21.机械闹钟 音叉不能持续发声 B 泡沫
22.快慢 快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伸出桌边的长度
23.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响度的影响因素 可以传递能量 甲实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强化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音叉所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从波形图可以得出( )
A.甲音叉振动的频率较高 B.甲音叉振动的幅度较大
C.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 D.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
2.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响度的一组是( )
①轻声细语
②脆如银铃
③震耳欲聋
④隔墙有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下列生活实例场景所蕴涵的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长期戴着耳机大音量听音乐会造成耳聋是因为音乐声传递的信息量过大
B.乙图,用同样响度的声音在室内和室外讲课,在室内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加强原声
C.丙图,家庭中安装真空隔音玻璃窗可有效降低噪声是因为真空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丁图,倒车雷达发射超声波,接近障碍物发出“嘀嘀”报警声表明声能传递能量
5.某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小明观察到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发生变化的是(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以上三者都发生变化
6.我国的空间站正在太空翱翔,本次航天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将再次在太空进行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空间站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D.王亚平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高
7.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速度可达120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闭车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8.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2017年开始,迁安实行了春节禁放政策。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正确( )
A.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是噪声
B.鞭炮声音调非常高,影响人的健康
C.电子鞭炮代替鞭炮,是因为电子鞭炮能够模仿鞭炮的响度
D.禁止燃放鞭炮,是在声源处消声
9.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12.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根据响度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乙图: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戴上防噪声耳罩,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丁图:使用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可以确定地震、火山爆发的方位
二、填空题
15.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能够传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16.如图所示,用细线拴着的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第1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第2次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相较第1次,可以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 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_____有关。
17.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有水面高度不同的水,如图所示,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4(Fa)”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
18.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套乐器,时隔两千多年还能发出悦美的音色。当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敲击大小相同而制作不同的钟组时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春天,公园里鸟语花香,游人如织。鸟鸣声是起鸣膜___________产生的,游人的脚步声不时惊起湖中的鱼儿掀起朵朵浪花,这说明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 。
20.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它的_____太高(选填“振幅”或“频率”);利用超声震碎结石,免除开刀之苦,这是因为声音具有_____。如果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秒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水的深度_____米。
21.声音有三大特性,“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 ______高,“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 ______来判断说话者的。为了研究某一特性,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应按 _______选项排列,如果在实验中,小红和小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第一个瓶子,可以探究声音的 ________和 _______的关系。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丙乙丁
三、实验题
22.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a、b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声音特征的实验。
甲同学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钢尺使其上下振动,听钢尺振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乙同学选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瓶子,先后用相同的力对着瓶口吹气,听到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1)甲同学在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同时,还要观察______;
(2)乙同学实验时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瓶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甲、乙两同学对各自所做的实验分析、交流,发现:发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填“高”或“低”)。
23.小方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
(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24.在探究声的特性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频率,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______,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A
7.B
8.D
9.D
10.B
11.A
12.D
13.A
14.D
15.液体 音调
16.较大 振幅
17.音调 丙
18.音调 音色
19.振动 能
20.频率 能量 3000
21.响度 音色 B 响度 振幅
22.钢尺振动的快慢 空气柱 高
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气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24.改变 不改变 改变 幅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