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检测基础卷
语文试题
试卷分数: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流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B.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3.请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选出正确的一项(3分)
A.比喻 拟人 设问 B.比喻 夸张 反问
C.拟人 夸张 排比 D.比喻 排比 设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院子里很干净也很凉爽”,与原文句式相比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博喻的修辞。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新的喻体,写一个连续比喻的句子。(5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报告文学与新闻通讯 ①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 ② ,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摩擦、矛盾、冲突……。二、报告文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画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法的运用。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 ③ 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的原则。
二、课内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8-10题。
甲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乙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8.甲文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9.以甲乙两文为例,分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不同的写作特点,写出两方面即可。(4分)
10.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中,《记念刘和珍君》《荷花淀》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请你依据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拟定一个“研习专题”,写出专题发言稿的题目和正文提纲。(7分)
三、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得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
(摘自《“锻炼锻炼”》,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腿疼”的腿“疼”与“不疼”的对比,揭示了她自私自利、逃避劳动、爱占便宜的个性。她从年轻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
B.“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C.“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D.“吃不饱”来向“小腿疼”告密,还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可见她善于煽风点火,拨弄是非,也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
1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B.“小腿疼”“吃不饱”是小说中人物的外号,这也是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充满智慧地表现生活,很容易被农民接受。
C.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D.赵树理巧妙地运用了“光荣退兵”这个褒义词,幽默地讽刺了“小腿疼”在社房里的无理取闹,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运用反语的手法,增强了作品语言的风趣性。
13.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4分)
1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6分)
四、命题作文(6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段时光使我们难以忘却,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久久回味;总有一段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可能源于陌生人善意的帮助;可能源于朋友温暖的笑容;可能源于长辈殷切的叮咛……可能是生活里平凡瞬间的连缀,也可能是时代中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些时光值得我们回味,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请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北京市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检测基础卷答案详解教师版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原文中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强调“流言”的种子。
A. 表引用,“暴徒”是引用的政府“令”中的话。
B. 表特殊含义,“的”“矢”是下面要解释的对象,具有特殊的含义。
C. 表特定称谓,是给包身工的一个外号。
D. 表突出强调,强调她们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类比,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与“煤的形成”的过程类比。
A. 类比,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和革命队伍中的装腔作势形成类比。
B. 比喻中的明喻,本体是贴着几片云的蔚蓝色的天空,喻体是围着纱巾穿着蓝色夏衣的女郎。
C. 类比,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类比。
D. 暗喻,圆规是喻体,本体是细脚伶仃的豆腐西施;类比,将我忘记了豆腐店的事情和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类比。
3.虽然徒手请愿的意义寥寥,却也值得记念与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要求“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概括原文中的内容,第一段“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写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第二段写“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是一个转折,上文提到了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此处转折是写既然已经流血牺牲,亲友们伤心、记念也是必要的。
由此可以运用转折复句进行压缩:虽然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但是他们也是值得记念的。
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等句子都是比喻;“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则是拟人;“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是设问。
5.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原文用短句点明劳动的时间、空间,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中人物的勤快、利落。短促简洁,表现力强,而改写后仅为一般的陈述性句子,表达效果一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先以“月亮升起来”点明时间,其实也点出了院子处于月色的笼罩下,也是一处环境描写,再写女人劳动的“院子”,连续两个“得很”,既写出院子环境的美好,又反映出女人的勤快利落,把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且句式短促,更有表现力。
改后的句子“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把环境变成单纯的时间表述,失去了月色笼罩的美;“很干净也很凉爽”,不像原句那样把副词置后,没有强调作用,同时把原本几个短句改成长句,缺乏了语言表现力。
6.示例:①青春是亮丽的、闪耀着光芒的,就像簇拥着的娇艳花朵,也像天空中高远的行云。②母爱就像用软绵绵的白云织成的夜香花,吻着我们的一生;也像最高贵的信物,给冰凉的心灵一枝春。③在空中飞舞的雪像鹅毛一般,像柳絮一般,也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博喻就是一个本体有两个以上的喻体,原文句式是“像……也像……”,我们抓住这个句式特点,再选择一些合适的本体,如“书籍”“知识”“人生”“青春”“雪花”“柳条”等,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再想出两个喻体,如“朋友”“老师”“海洋”“殿堂”“长河”“旅途”等,再加上恰当的定语修饰即可。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
7.①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②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 ③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上下文的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所在句子位于段首,应是中心句。根据后面的内容可知,此处是说报告文学与新闻通讯的联系与区别,可填“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②根据前文“它们的区别在于”以及“以事带人”,可以推导出横线处应该填写“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之类的语句,可填“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③后文是“不能虚构……不能违反真实性的原则”,所以横线处的内容应从“真实性”方面来考虑,可填“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
8.①运用反复修辞,句中反复出现“沉默”这一词语,强调了作者对于大多数人的“沉默”的批判,指出这就是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原因所在,进而剖析“沉默”的两种结果,号召人们不要“沉默”,起来反抗;
②“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运用反问修辞,加强情感,表达了作者在“惨象”“流言”面前极度的愤怒,表达了对于反动政府残暴镇压学生运动的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运用反复修辞,句中反复使用“沉默”一词,从内容上,作者强调了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沉默”,从情感表达来看,作者表达了对人们“沉默”的不满,揭示了“沉默”的严重后果是“灭亡”,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在沉默中爆发”。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运用反问修辞,加强语气,增强情感,作者在强烈的反问中,表现对残酷现实的难以接受的心理,表达自己对“惨象”“流言”无话可说的愤怒,强烈批判了反动政府残暴镇压学生的恶劣行为。
9.①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选材内容特点不同:纪实作品的选材是真实的,虚构作品的选材是虚构的。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内容是真实事件,《荷花淀》的情节内容是源于生活的虚构;②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虚构成分的多少不同:纪实作品中虚构成分较少,虚构作品的虚构成分较多。如《记念刘和珍君》里的事件是作者亲历的现实真实事件,虚构成分很少;《荷花淀》是小说,作品通过虚构的情节、环境、人物等要素表现主旨,因而虚构成分较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从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的选材内容特点来看,两种文学作品的选材特点不同,如《记念刘和珍君》是散文,如文中的内容“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有绝对的真实性;《荷花淀》是小说,该小说的事件情节虽取材于抗日战争,但大部分是一种文学虚构,这种文学虚构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突出小说主旨,比如虚构水生嫂在院子中编席事件,事件原型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才让我们读起来更容易被感染,产生共鸣。
从虚构成分多少来看,纪实作品的虚构成分较少,只允许有合情合理的少部分细节虚构,如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中“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这些细节描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因而细节的人物动作等为合理的虚构成分,但虚构成分很少;小说《荷花淀》中则更多的是虚构的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如水生、水生嫂等人物,“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艺术虚构。
10.(1)题目:苦难中获得新生
(2)正文提纲:①文章开头:引入主题,我们这个世界好像从来都离不开痛苦,我们往往能在经历苦难后获得新生。
②正文部分:第一段,论述我们要正面面对人类社会到处遍布的痛苦。新与旧、生与死、野蛮与文明无时无刻不在激烈地对抗、搏斗。历史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正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游行中,刘和珍君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唤醒了一些人斗争的意识;《荷花淀》一文中,日寇横行,也需要每一位有识之士奋力反抗,以争取光明的到来。
③正文部分:第二段,克服苦难的意义是获得新生。如经历了艰难痛苦的抗日斗争,我们把日寇驱逐出中国;刘和珍等的呼号和牺牲让我们认清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寻求获得光明的道路。
④正文部分:第三段,当代社会也需要我们直面苦难。我们社会上还有贫困存在,还有战争存在,我们也应该努力消除贫困,消除不断出现的苦难,以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⑤结尾段:总结回扣主题,犹如凤凰涅槃,我们应努力在克服苦难中寻找、获得新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实际上本题是一道给出了主题和写作范围的写作题,拟出演讲稿提纲即可,可选择思路型提纲来写。拟提纲首先选择文体,题干要求写演讲稿的提纲,所以要选择议论文文体。可分为三部分拟写提纲,开头引入主题“苦难与新生”,明确苦难与新生的关系,即苦难中获得新生;正文部分结合《记念刘和珍君》和《荷花淀》,围绕“我们要正面面对人类社会到处遍布的痛苦”“克服苦难的意义是获得新生”“当代社会也需要我们直面苦难”不同层面来论证观点;结尾回扣主题,以做到行文结构完整。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她从年轻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说法绝对,“小腿疼”年轻时让丈夫伺候她,开始时不是装病,她那时确实因为生连疮。
1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项,“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语言、肖像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分析错误,没有肖像描写。
13.示例一:我更认可杨小四的工作方式。①杨小四敢于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并且勇于解决问题。他贴大字报批评落后群众,面对“小腿疼”的无理取闹丝毫不退缩,打击了她的嚣张气焰。②王聚海是一个不解决问题、只求了事的“和事佬”:“小腿疼”找杨小四算账,他不表明任何立场,甚至刚开始时还想以“没提名字”将事情糊弄过去;他做工作只求平息冲突,不让送“小腿疼”去乡政府;为了打发走“小腿疼”,只顺着她说话,不表明立场。
示例二:我更认可王聚海的工作方式。①王聚海能把握群众的性格,工作方式温和,易被群众接受。他对群众亲切温和,即便“小腿疼”来者不善,也一直称她“老嫂”,他极力消弭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将最激烈的冲突化解掉。②杨小四工作方式过于粗暴,以强权压人。落后群众并不是敌人,不需要无情打击,他并没有真正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是用政府、法律等吓唬老百姓。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如认可杨小四的工作方式,先要从文中找出杨小四的工作方式,如他贴大字报批评落后群众,面对“小腿疼”的无理取闹丝毫不退缩,打击了她的嚣张气焰。据此可以看出杨小四敢于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并且勇于解决问题。而当“小腿疼”找杨小四算账,王聚海却不表明任何立场,甚至刚开始时还想以“没提名字”将事情糊弄过去;他做工作只求平息冲突,不让送“小腿疼”去乡政府;为了打发走“小腿疼”,只顺着她说话,不表明立场,这些可以看出王聚海是一个不解决问题、只求了事的“和事佬”。所以支持杨小四的工作方式。
如认可王聚海的工作方式,要分析王聚海在处理工作时的优点,他对群众亲切温和,即便“小腿疼”来者不善,也一直称她“老嫂”,他极力消弭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将最激烈的冲突化解掉,可以看出他能把握群众的性格,工作方式温和,易被群众接受;而杨小四并没有真正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是用政府、法律等吓唬老百姓,可以看出杨小四工作方式过于粗暴,以强权压人。
14.①叙述语言完全口语化: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像一位质朴的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②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叙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③使用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血盘儿”“过来过去”等。④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文中的叙述完全口语化,如“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像一位质朴的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如“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叙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如“血盘儿”“过来过去”这些方言的使用,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使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15.【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命题式的材料作文。本次作文要求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值得回味的时光”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时光”,修饰语是值得“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回味”是:从回忆里体会。“回”,回忆。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回味”。但是得品出点东西来,品出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思考;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这才叫“值得”回味。“值得”一词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现象,即所选择的材料要是有意义的、充满正能量的,要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考生在写作时,如果只写回忆,写体会是不准确的。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和抒情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 ,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以情感人,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有画面感。
立意:
(1)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这份情又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2)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地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地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3)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
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就是前人实践的记录。看看先辈们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经过反复的摸索一步步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取得前人从未达到的创造性成果,无疑对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富有创新性的工作,也有所启示和助益。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做出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创新,不是关起门来独自苦思冥想所能产生的,而是完全来自实践中对周围客观实际情况所做的周密调查和正确分析,而且是经过若干曲折,包括对原已做出的部署做出必要的调整,实行新的尝试,从中得出的结论。正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个批评十分辛辣,又极为中肯。客观事物是复杂而多变的,而人的认识能力常常有一定局限。因此,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难在很短时间内一次完成,甚至会因判断失误而遭到暂时或局部的挫折,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盘算,同时多研究前人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做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而且有着普遍意义,才会形成真正可靠的理论创新,取得成功。
3.《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例文:
值得回味的时光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挽不回逝去的光阴,它如同攥在手中的细沙一般,从指缝间一点点流走。然而逝去的时光就真的不值得体会了吗?
几年前的暑假,父亲出差带回一个折叠式棋盘和一些墨绿色、 乳白色的棋子。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东西问道: “这是用来下棋的吧?不如我们现在就比比看谁的技艺高?”带着对新鲜事物那份饱满的热情,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几天前刚学会下棋的“新手”,语气中竟带有一丝骄傲与趾高气扬。父亲只是笑笑,又点点头,有条不紊地将包装拆开,棋盘摆好,主动将黑色棋子的子放在我这一边,有意让我先落子。我不屑地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了一句:“我如果先出棋你就等着输吧……”
我满怀信心地坐在棋盘前,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粒棋子,任凭棋子在手指间肆意摇晃,将这枚棋子随意放在棋盘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随心所欲”地开始了这个棋局……
随着时间推移,一枚一枚棋子被我们安放在棋盘上,它们排列得整齐有序,黑白相间的颜色看上去赏心悦目。这时, 我迎来了决定胜负的一子,将棋子胸有成竹往棋盘上一掷,偷偷地撇了父亲一眼。
只见他眉头紧皱,仿佛发现了对自己不利的棋局,半边落在棋盘的棋子又猛地收回,紧紧夹在指间,生怕棋子滑落而影响棋局。父亲凝视着棋盘却又犹豫不决。棋盘上的棋子仿佛也因等待昏昏欲睡。我抱怨道:“不就是一步棋吗 ,不用这么长时间思考吧。”
父亲终于将那枚棋子放在自己心仪的位置,不久,棋局以我意想不到的失败而告终。我诧异地盯着布满棋子的棋局嘟嚷道: “刚才明明是我赢了呀……”低头沉思的父亲终于抬起头,望着垂头丧气的我,他语重心长地说:“做事不仅需要最初那份饱满的热情,更需要将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耐心,投入在这件事上,才能以完美的结局而告终。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如果你带着对学习的热爱并全身心的投入,那么结果必定是可喜的。”
多年后的今天,我漫步在记忆的沙滩上,捧起这把细沙慢慢回味。重新拾起那些璀璨耀眼的贝壳,当年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对如今的我来说受益无穷。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的谆谆教诲总会再次回想耳畔,每一段时光都值得细细回味,因为那里藏着人生之路的“大道理”。
行文结构: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父亲与自己下棋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作者小时候与父亲下棋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轻视对手导致失败,父亲通过这件小事教育作者,做事不仅需要最初那份饱满的热情,更需要将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耐心投入在这件事上,才能以完美的结局而告终。通过回忆这件小事,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教育方式,说明了较为深刻的哲理,同时这个道理影响作者至今,感情真挚,蕴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