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一、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1. 聚落的概念
城市
乡村
人类聚居的地方(生产和生活的地方)。
2. 聚落的分类: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林场→伐木
渔村→捕鱼
从事农业活动
不同类型的乡村
工业、服务业(非农业活动)
城市
思考一下: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建筑 高度 密度
交通 道路 车辆 人口密度 教育 条件 有无
农田
鱼塘
果园 自然
景观
改变
大小 生产活动
乡村
城市
少
多
小
差
大
好
有
无
小
大
工业
服务业
耕作/
放牧/捕鱼/伐木
稀疏
矮
密集
高
原因:乡村与城市的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
活学活用:判断图5.14、图5.15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A为乡村,B为城市,C为乡村,D为乡村。
聚落的产生和发展
1
2
3
4
小村庄
集镇
小城镇
城市
假如时光倒流,回到了远古时代………
部落首领正在召开会议,商议部落的居住地点。
神农氏已经教会我们种植庄稼,可以不靠采野果充饥了,那么我们选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住下来呢?”
请诸位献上锦囊妙计。
思考问题
气候
平坦
肥沃
充足
丰富
地形
土壤
水源
资源
适宜
自然因素:
其他因素:
二、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交通、宗教、历史、旅游、 科技等。
四大古文明都分布在河流的_____________,因为这里.......
中下游平原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②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
自然条件都较为恶劣,基本没有聚落或少有聚落。
①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
③终年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④极端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活学活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范围涉及12座县城(城市)、114座集镇,合计移民超过百万。假设现有一批长江三峡移民要到广东省某地定居,如果你是该地的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
A处更适合安置移民。这里地势平坦,在主要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离水源也比较近,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活学活用:你认为下面哪个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说说你的理由?
平原地区
团块状
山谷
山麓
河流沿岸
河流、山麓、谷地地区
条带状
三、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的影响
墙厚
窗小
隔热
防风沙
炎热干燥
三、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的影响
东南亚
双层木楼或竹楼
利于通风、散热、防潮
湿热
三、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的影响
冰屋
利于防寒保暖
寒带地区
三、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的影响
窑洞
气候干燥,
而且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高原
三、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的影响
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上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四、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埃菲尔铁塔
四、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大三巴牌坊
西递│安徽
宏村│安徽
传统聚落:
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的丽江古城、
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YES or NO
老北京鼓楼全景
拆
不拆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城堡、庙宇、雕塑、壁画、碑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1.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
“某某到此一游”。
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2.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这种做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