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背景资料:宋庆龄。
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返 回
课文大意
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临出门,小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小庆龄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宋庆龄,广东文昌人,早年求学美国。1915年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背景资料
耀
庆
盼
叠
歉
yào
qìng
pàn
dié
qiàn
会认字
葵
分
盼
我会认
pàn
目
盼望,想望。
形近字
盼(期盼)
份(身份)
葵
大
庆
我会认
qìng
广
祝贺。如,欢庆。
会意字。从兼(像手持禾),从欠(像人打呵欠,表示不足),兼(jiān)亦声,合起来表示收成不足。本义是庄稼歉收。泛指缺乏、不足
我会认
歉
qiàn
篆
隶
楷
歉
易读错
耀:读yào,不读rào。
歉、盼:前鼻音。
庆:后鼻音。
近义词
解释—说明 漂亮—美丽
反义词
失信—守信 漂亮—丑陋
词语解释
准备:
奇怪:
扑空:
解释:
忘记:
打算。[例句]春节我准备回家。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没有在目的地找到要找的对象。
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例句]今天,我忘记带图画本了。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返回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返 回
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理解。抓住描写小庆龄言行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1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
小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
第二部分(2~9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
妈妈的劝说,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第三部分(10段):讲述了小庆龄并不后悔,因为她履行了诺言。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部分?
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这位伯伯家?
阅读理解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宋庆龄为什么想去伯伯家?
阅读理解
因为她想到,她跟小珍约好了,今天小珍来宋庆龄家,宋庆龄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为什么不去伯伯家了?
阅读理解
爸爸:“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
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宋庆龄不去伯伯家了,家人是怎样劝她的?
妈妈:“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
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阅读理解
表面上看,妈妈的建议似乎是个好方法,但其实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思考:你觉得妈妈的建议是个好方法吗?
阅读理解
面对爸爸妈妈的劝说,宋庆龄是怎么做的?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阅读理解
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经认识到尽管改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小珍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她。“把手抽回来”直接体现了宋庆龄坚定的态度。
宋庆龄认为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不能失信,更不能有意地失信,从而体现了宋庆龄品格的高尚。
阅读理解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 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尽管一个人在家很没劲,可是宋庆龄不后悔,因为她觉得虽然没有去成伯伯家,没有家人的陪伴,也没等来小珍,但自己遵守了跟小珍的约定,遵循了做人的原则。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怎样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
阅读理解
高兴 看鸽子
想起约定 坚决留下
小珍没来 并不后悔
出门前
我不能失信
出门时
结 果
履行诺言
诚实守信
结构图示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返 回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例句解析
方法点拨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可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小庆龄非常期盼能到伯伯家去,因为可以见到漂亮可爱的鸽子,但是为了遵守和小珍的约定,小庆龄选择独自一人留在家等候。小珍没有来,小庆龄是多么孤单哪,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联系生活实际是理解句意常用的方法,就是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
返 回
原文片段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耀眼(yào rào) 国庆(qìng qìn)
盼望(pàn fēn) 道歉(xiàn qiàn)
随堂检测
√
√
√
√
●
●
●
●
原文片段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1.伯伯家养的鸽子,( )的嘴巴,( )眼睛,
漂亮极啦!
2.今天天气真好,( )的云,( )的风,正适
合去郊外散步。
随堂检测
尖尖
红红
淡淡
微微
原文片段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了妈妈的建议? 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随堂检测
宋庆龄认为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不能失信,更不能有意地失信,从而体现了宋庆龄讲信誉、守承诺的高尚品格。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关于诚信的成语、名言。
2.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返 回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德]海涅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关于诚信的成语
课外拓展1
关于诚信的名言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立木为信
课外拓展2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在开始推行新法前,为了取信于民,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能将它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 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史称“徒木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