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0 14: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18 童年的水墨画
返 回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背景资料。
3.认写生字,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课文大意
本文是一组儿童诗,分别写了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或是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作者简介
  张继楼,1926年生,江苏宜兴人。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多部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主要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背景资料
  我生在农村,婴儿期就受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学的熏陶,熟记江南传统童谣。因此,我学习儿童文学,是从写儿歌开始的……当然成功的原因,还是来自生活。……(这组儿童诗)都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用的都是白描写法,没做过多的心理描写,像录像一样,摄下一个个场景,虽叫《童年的水墨画》,画面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这就是诗和画的区别。
——节选自《作家和你谈课文》之《淡淡彩墨画童年——忆<童年的水墨画>写作过程》
会认字
墨 染   碎
浪   溅   

rǎn
suì
làng
jiàn


打碎
我会认
suì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使变碎。



我会认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

水墨画
我会认

浪,形声字。水(氵)表意,篆书形体像水流,表示水流会产生波浪;良表声,良有很意,表示很大的水波是浪。本意是大水波。如,海浪、波浪。
我会认

会意字。篆书右下是木,表示古代染料多从草木中提取;左边是水,表示染料要配成染液;右上是九,表示染色要进行多次色才均匀。本义指使布帛着色。如,染色、染料、印染。
碎: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染、溅:是前鼻音。
浪:是后鼻音。
易读错
会写字

上下结构




左窄右宽

特殊结构

竿



书写指导
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成为本字最宽的部分。“土”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书写指导
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四个撇点要收紧。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
上部横长,下部左窄右宽,“月”的撇伸到左边部件下面。

葫芦
易写错



下面是“土”,不要写成“士”。
右部是“发”,不要写成“ ”。
先写左边两个撇、点,再写右边的两个撇、点,最后写竖撇和捺。
词语听写
水墨画 钓竿 扑腾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垂柳 扇动 戏耍 松树
松针 传染 破碎
近义词
蹦跳—跳跃 戏耍—玩耍  抖落—抖下
明明亮亮—明明晃晃
反义词
平静—喧闹
笑哈哈—哭啼啼
明明亮亮—昏昏暗暗
词语解释
[梳妆]梳洗打扮。 
[水葫芦]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短,叶子卵形,叶柄中下部膨大像葫芦,花淡紫色,有黄斑。浮生在水面,根垂生在水中。
[清清爽爽]清洁凉爽。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 叶子等制成。
[抖落]抖动使落下。
斗笠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返 回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理解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写孩子在溪边钓鱼的场景。
阅读理解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溪水很静、很平。
阅读理解
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烘托了画面“静”的气氛,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人影
红蜻蜓
阅读理解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鱼儿上钩的那一刹那,上文中的“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了。
动作描写
阅读理解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写孩子在江上戏水的场景。
阅读理解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表现孩子们在水里快乐玩耍的情景。
把孩子们比作下水的鸭子。
阅读理解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顽皮、可爱
代指水性好的孩子
阅读理解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写雨后孩子们在林中采蘑菇的场景。
阅读理解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大雨过后山林清新、洁净的环境。
拟人
比喻
阅读理解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孩子们发现蘑菇后惊喜的样子。
夸张
阅读理解
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蘑菇吗?
童年的水墨画
静态:垂柳照镜 钓竿立蜻蜓
七彩童年欢乐如歌
溪边
充满欢乐
林中
相映成趣
动态:人影碎了 蹦跳着鱼儿
江上
比喻:像鸭群拍水戏耍
动作:拨动浪花笑哈哈
比喻:蘑菇像斗笠
特点:两排银牙
比喻:斗笠像蘑菇
鲜明的
形象感
结构图示
第三阶:方法学用
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学习内容
返 回
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课文内容
本课中的插图与诗歌《江上》的意境非常吻合,有助于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方法
借助 插图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于是溪里的人影也就是绿的了。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当时的情景来理解。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返 回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语。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
朗读时,首先要注意停顿。如,“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其次要读出音韵美。每首小诗都是六行三句,句末押韵。如,《江上》押a韵,《林中》押ang韵,要表达出舒畅、欢快、昂扬的情绪;《溪边》押的ing(eng)韵,开口度没有那么大,读的时候比较舒缓。
课后习题1
同时,要边读边想象,如,《溪边》前四行诗描绘了澄清碧绿的小溪,映出依依的垂柳,映出钓鱼的孩子及钓竿上静静立着的红蜻蜓,要读出安静、舒缓的感觉;诗的最后两行中的“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蹦跳着” 等词语,展现了当鱼钓上来时,溪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草地上蹦跳的鱼儿和手忙脚乱的孩子,要读得活泼、欢快一些。
课后习题1
背诵《溪边》。
背诵《溪边》时,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作诗句填空式背诵;也可以先记住每一行的关键词,如“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等,然后再借助关键词进行背诵;还可以梳理诗歌的结构再进行背诵:第1句写环境,溪边的垂柳和平静的小溪;第2句写事件,人在溪边钓鱼;第3句是一个特写,鱼钓上来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课后习题2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溪边》看到的画面:垂柳依依,孩子们在溪边垂钓,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溪水碧绿,鱼儿上钩了,滑落在溪边的草地上,欢笑声一片。在《江上》看到的画面:孩子们在水中拍水戏耍,其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又钻出水面,江面上水花四溅,他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齿。在《林中》看到的画面:一场雨过后,松林里一片清新的景象。地上的小蘑菇像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几个孩子正头戴斗签,在林中一边采蘑菇一边玩耍。
课后习题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课后习题3
第一个句子的上文共有两行诗句。第一行诗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是很静、很平的, 所以才能当镜子。第二行诗点明是“山溪”,是说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联系这两行诗,可以知道“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人影也被溪水染绿了”。
课后习题3
第二个句子的上文,一阵“清清爽爽”的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联系上文,可以知道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蘑菇。
原文片段
一、读拼音,写词语 。
mò shuǐ rǎn sè pò suì bō dòng
( ) ( ) ( ) ( )
hǎi làng hú lu shuǎng kuài
( ) ( ) ( )
随堂检测
墨水
染色
破碎
拨动
海浪
葫芦
爽快
原文片段
二、 比一比,组词语。
随堂检测
墨( ) 杆( )
黑( ) 竿( )
碎( ) 狼( )
翠( ) 浪( )
墨水
黑色
木杆
竹竿
打碎
翠绿
狼毛
浪花
原文片段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改成“被”字句)
2.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随堂检测
溪水被垂柳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玉带一样平静。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童年的彩墨画》节选。
返 回
课外拓展
《童年的彩墨画》节选
《童年的水墨画》,原名《童年的彩墨画》,共6首小诗,除了课文选取的 3首,还有3首。
街 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课外拓展
花 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课外拓展
树 下
黄桷(jué)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