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文档属性

名称 晋中市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09 20: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晋中市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地理试卷
(命题人:陆金东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要求:在答题卡上做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地貌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km B.550km C.760km D.1100km
2.图示气压系统较长时间控制该区域时
A.海轮向东横渡北印度洋顺风顺流 B.南极昆仑站出现极昼现象
C.东北平原时常受寒潮侵袭 D.鄱阳湖流域大批候鸟栖息
右图中NOM、NPM、NQM分别表示经线圈、晨昏圈和纬线圈的一部分,三弧交于M、N两点,O、P、Q分别为这三条弧的中点,读图回答3~5题。
3.NQM的纬度是
A.0° B.10° C.30° D.60°
4.在一年中,能与太阳光线平行的线圈是 21世纪教育网
A.NOM B.NPM C.NQM D.NOM、NPM
5.若O与P的距离为一年中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B.日本樱花盛开
C.玉溪人民喜过中秋 D.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最大
读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图,回答6~7题。
6.关于月球上昼夜交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因是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B.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
C.昼夜交替周期是23时56分4秒
D.昼夜交替周期大约是阴历一个月
7.与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无关的因素是
A.热容量较小 B.自转周期长 C.日月距离远 D.没有大气层
读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气压单位:百帕),回答8~10题。
8.关于图示各地风的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北京吹干冷的西北风
B.郑州吹暖湿的东南风
C.武汉风力大于长沙
D.北京和平壤的风向相似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可知,图示日期
A.平壤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B.东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福州阴雨,气温较低
D.北京气温的日较差小于淮南
10.图示区域最大的气压差值可能为
A.25百帕 B.30百帕 C.35百帕 D.40百帕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回答11~13题。
11.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
位于我国省区
A.新疆 B.福建
C.安徽 D.广东
1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水资源短缺
B.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C.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D.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
13.如果图示的4号地层中含有石油,则最佳采油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甲、乙两区域图”, 回答14~15题。
14.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均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湖泊 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
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D.两湖均为内流湖
15.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带城市首位度资料。据此回答16~18题。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广东省
平均值
湖北省
平均值
青海省
1984年
2.3
5.2
2.5
7.621世纪教育网
4.9
10.2
1997年
1.9
3.8
2.3
5.9
4.1
8.3
16.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新加坡 D.墨西哥
17.造成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 B.自然环境地域差异大
C.区域经济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D.政策优惠,重点发展首位城市
18.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 ④产业转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下面左图为甲岛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乙岛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B.甲岛面积小于乙岛
C.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甲乙两岛的地势都是东高西低
20.关于甲、乙两岛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地壳都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河流径流都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年太阳辐射量东部都大于西部 D.年降水量东部都大于西部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图回答21~22题。
21.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21世纪教育网
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23~25题。
23. P、Q、R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A.713 714 715 B.711 712 713
C.715 713 714 D.714 711 713
24. 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25.下列地貌与该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冲积扇地貌 D.喀斯特地貌
读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Ⅰ~Ⅴ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回答26~28题。
26. 影响图中温度带Ⅱ—Ⅴ
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
27. 图中海拔最高处大致在
A.107.5°E,34°N B.107.5°E,34.5°N C.108.5°E,33.5°N D.106°E,33°N
28.乙河流域与甲河流域相比,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21世纪教育网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弱
读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29~32题。
29. 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30.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
判断A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 B.200 C.400 D.800
31. 关于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B.重要的棉花产区
C.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 D.地表土是紫色土
32. 关于③④⑤所代表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的长度大于④ B.③的水能资源比⑤丰富
C.③、⑤都流入太平洋 D.⑤是国际河流,④只流经一个国家
读“世界某两国示意图”, 回答33~35题。
33.图示国家均为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两国农业对比,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①耕地都主要位于本国沿海平原 ②甲国家热量条件比乙国家好 
③甲国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乙国  ④甲国粮食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4.①②两地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工业中心,相对于②地,①最欠缺的是
A.洁净优美的环境 B.便利的交通 C.高科技人才 D.稳定的军事订货
35.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受地形和风向影响,甲国降水整体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B.受北方高大山脉影响,甲国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C.受西海岸高大山脉影响,乙国降水自西海岸向内陆急剧减少
D.受地形影响,乙国形成了与我国西北地区成因不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6.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是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右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37~40题。
37.右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8.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
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39.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40.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下图为某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示区域耕地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亳米以上地区
B.河流源头
C.河流下游
D.城市周边地区
42.图示区域近几十年来部分河流
逐渐变为季节性河流,致使下游地区
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A.雪线升高,冰雪融水减少 B.流域间调水与航运开发
C.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D.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加剧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3~44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水银行”卖出
价格(美元/m3)
水量(亿m3)
价格(美元/m3)
水量(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43.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4.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
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二、非选择题(共计56分。45、46题为必考题,47题为选考题)
45.下图为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的主岛,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斐济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制糖业、旅
游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斐济工业以榨糖为主,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
曾展出其顶级蔗糖。
材料二:苏瓦(18.1°S,178.4°E)、
纳迪(17.7°S,177.4°E)气候资料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苏瓦
气温℃
27.1
27.4
27.0
26.4
25.1
24.5
23.5
23.5
23.9
24.8
25.7
26.5
降水mm
315
286
371
391
267
164
142
159
184
234
264
263
纳迪
气温℃
27.1
27.2
26.9
26.2
24.9
24.2
23.4
23.6
24.4
25.3
26.2
26.7
降水mm
299
302
324
163
78
62
46
58
77
103
138
159
(1)简述该国主岛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7分)
(2)说出斐济三大经济支柱发展的主导区位条件。(9分)
(3)与苏瓦相比,纳迪降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原因。(10分)
4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 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 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其增长速度的措施。(10分)
47.选做题(10分):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A.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说出云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景点(至少2处),将旅游业确定为该省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B.2012年9月7日,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彝良县连续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如图),属于中强地震,是一般破坏性地震。但截至8日凌晨,地震已致79人遇难,743人受伤。结合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造成人员伤亡较多的主要原因。
C.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试列举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少于2类),并就其中的某一个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
晋中市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5:CAACD DCCBC ACABD 16—30:DCCDD CACAA CABCC
31—44:CBDDA CDBAB DCBD
二、非选择题(共计56分。45、46题为必考题,47题为选考题)
45.(26分)(1)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较平直(4分)理由:河流呈放射状水系(3分)(2)制糖业原料丰富;(3分)热带海岛风光优美独特,旅游资源丰富;(3分)劳动力丰富廉价(3分)(3)特点:纳迪降水总量较少(2分),且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或分旱雨两季(2分)原因:5月到9月纳迪处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苏瓦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10月到来年4月,两地均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2分)
46.(20分)(1)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2分)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2分); 原因: 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3分);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3分)。
(3) 碳足迹, (2分) 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全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答4点即得8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47.选做题:(10分)
A.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路南石林、玉溪澄江化石地等。(4分)意义: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云南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交流等。(6分)
B.滑坡、泥石流、坍塌等(2分)原因:两次强震叠加,且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大;离震中较近,住房质量较差,房屋倒塌和损坏大;山高坡陡,易引发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加重灾情;人口密度大,在室率高;当地居民的防灾减灾的意思和能力较落后;交通不便,医疗卫生落后,救援不及时加剧伤亡等。(答出4点即得8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C.问题: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粉尘等大气污染、施工及生活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地面沉降等。(4分) 措施:
选一:建筑垃圾处理对策:实现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根据需要增设建筑垃圾放置场地与设施;与运输方签订垃圾清运协议,并将垃圾消纳长的资质证明备案;列出项目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提高回收利用量;现场废弃油手套、涂料包装桶、清洗工具废渣、机械维修保养废渣等废弃物由专人及时收集并处理。(6分)
选二: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音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进行打桩作业;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加强运输管理,建材运输等尽量在白天进行,控制车辆鸣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