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1 09:4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汤建立了商朝。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经过武王伐纣战争,商朝被周武王灭亡。西周建立。西周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衰亡。周平王迁洛,开始了东周的统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家天下”;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
认知提示:初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周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策略
  讲解法:通过对夏、商、周三个朝代兴亡更替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图示法:利用挂图,结合教科书的图画,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理解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相关资料搜集图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预习背景知识、观看历史视频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我们所看到的《三字经》显示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那么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有哪些特点?在它后面建立起来的是哪两个朝代,我们从中能够学习到什么知识?这便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晚期,随着禹的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师:阅读第4课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同学们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
  (1)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什么是世袭制?
  (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
  (3)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来回答问题,让学生熟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世袭制与禅让制。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后,老师出示答案:
  (1)启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王位的,启继禹位意味着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3)阶级贫富分化加剧和等级界限分明。
  (二)观兴衰:解王朝更替
  师:禹建立了夏朝,夏朝能否长久地存在下去?它又是被哪个朝代取代的?后面又经历了哪些王朝?大家看课本18、19、20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兴亡的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亡国时间
  夏                  
  商                  
  周                  
  学生完成后,老师出示答案。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亡国时间
  夏   约前2070年   阳城   禹   征服三苗之乱   桀   约前1600年
  商   约前1600年   亳、殷   汤   盘庚迁殷   纣   前1046年
  周   前1046年   镐京   武王   牧野之战   周幽王   前771年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基础知识。
  分组讨论问题:(1)商朝兴起的原因有哪些?(2)商朝为什么要迁都?盘庚迁殷后,商朝的局势怎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
  (2)商朝迁都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稳定下来,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在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师:商后期纣王的残暴统治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请大家看视频:“武王伐纣”。
  请大家阅读课本20页至22页的内容,找出武王灭商的背景、时间、关键性战役。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问题:
  生: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是商纣王统治残暴,而武王在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下,则使得周部落日益强盛,发展迅速。灭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关键性战役为牧野之战。
  师:西周初年的分封制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到了后期,由于政局腐败,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
  (三)论成败:议分封利弊
  师:周朝建立后,面对广袤的疆域,周天子是如何进行有效统治的呢?假如你是当时的周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辽阔的疆土呢?
  设计意图:面对广阔的疆域,如何及时、迅速地巩固统治,让学生理解分封制的两方面影响,从后来的社会发展来看,分封制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想到了许多方案,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封制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让自己的亲属功臣共同享受胜利果实,巩固统治。
  针对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内容、作用继续设计3个问题深入学习。
  问题1:假如你是当时的周天子,你如何来进行分封?你分什么?封谁?
  问题2:假如你是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你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问题3:从诸侯的权利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弊端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点拨。
  生1:如果我是天子,我会分封给有功之臣、我的亲戚和同姓来巩固我的王权。除了我占有一块土地之外,把其余的土地和臣民进行分封。
  生2:大王进行分封后,我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我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对我的部下和亲属进行再分封。
  生3:诸侯力量强大,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师: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诸侯,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战争不断。
  师: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以史为鉴,思治国之策。
  (四)鉴未来:思治国之策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通过看图片,大家有哪些感想?
  生: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残暴无道,致使民怨沸腾,重用奸佞小人,听不进正确的意见。
  生:要想避免亡国,国君就必须勤于政事,爱惜民力,大力发展生产,缓和刑罚,广泛地选拔人才,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得民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暴君的展示,让学生知道统治者如何管理国家,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的历史过程,无疑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亦是彰显了国家的本质所在。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