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19课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个子目之间是何关系?
层层递进,以时间为线索,
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及影响。
背景
过程
意义
1、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3、组织基础
4、思想基础
5、军事基础
6、有利时机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材料一:
1、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
2、1906年预备立宪;
3、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皇族内阁”。
《成才之路》第70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二:
① 兴中会
时间:
地点:性质:
1894年
美国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夏威夷群岛
檀香山
② 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东京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三: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1885-1905)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
“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
材料四: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五: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阅读以上材料,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学思之窗)
进步性:①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局限性:② 缺乏明确的反帝的纲领;③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六: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
次日慷慨就义。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林觉民(1887年-1911年),字意洞,中国民主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陈意映(1891-1913)
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
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岁。
材料七: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来自绅士、商人、地主和农民,且农民占股很大。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1、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3、组织基础
4、思想基础
5、军事基础
6、有利时机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清政府统治危机步步加深。
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清末民权意识的增长;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孙中山“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的建立(同盟会)
同盟会发动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1911.5.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爆发:
2、高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1、内容 1912.3.11施行
2、性质
3、目的
4、意义
①主权在民
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状元桥》第71页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爆发:
2、高潮:
3、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袁世凯旧照
1、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3、思想文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局限性:112页最后一段
狭义:
广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你怎么看?
《状元桥》第72页史论总结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的革命
①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⑤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2)“失败”的革命
①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