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疯狂的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主要原因:英法对德意日侵略扩张实行绥靖政策
一.<慕尼黑协定>
1.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38年9月
2)与会国:英 法 德 意
3)结果:签定 <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的顶峰
2、<慕尼黑协定>的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
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
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安全
给予”国际保证”
萨尔区苏台德区 思考: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厉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趋势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他们便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慕尼黑协定》的签定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3、绥靖政策的实质、目的与危害 以牺牲别国利益企图求得自保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目的把战争的祸水东引到苏联,危害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其结果极大的损害了他国利益,到头来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它加快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的讲话 二.二战的爆发及扩大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德法边境“静坐战争”德国军队在华沙游行敦刻尔克德国西线进攻和敦克尔刻撤退1940年4、5月丹 麦丹 麦丹 麦丹 麦丹 麦丹 麦挪威挪威挪威挪威挪威丹 麦挪威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马奇诺防线敦刻尔克撤退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4.5月英国抗战 1940年7—10月,(不列颠空战)德军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英国军民进行英勇抵抗,粉碎了希特勒的企图。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占领东南欧 至1941年6月,德国先后控制、侵占了东南欧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希腊五国。二.二战的爆发及扩大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虽大,但已没有地方可退,后面就是斯大林,就是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为什么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呢?大家来说说 苏联大清洗运动丧失大批高级军官,战斗力被削弱;苏联准备不足;德国采取闪击战。二.二战的爆发及扩大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太平洋战场) 返回航空母舰后,日军飞行员为他们的赫赫战绩而开怀大笑。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向日本宣战,中、英等20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国宣战。至此,战争达到了最大规模。一九四一年八月发表《大西洋宪章》一九三七年结成轴心国集团一九四二年初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正义力量携手联盟大战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形势,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它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战转折点 此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力量,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同时苏军的胜利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1942. 6)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2年10月英军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发生了转折。1943年5月,北非战场战事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瓦解。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时间:结果:意义: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背景:时间: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
和法西斯主义。②惩办战犯。③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④成立联合国。⑤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
月内对日作战法西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 国家: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柏林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日本投降 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停战诏书(原件)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根据《联合国家宣言》的宗旨,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哪些联合行动?分别有何意义?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 诺曼底登陆 美英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攻之中 攻克柏林 苏、美英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 法西斯遭到毁灭,正义最终胜利主义,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统一战线)的建立思考:战争对我们的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才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二 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达到最大规模: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942.1.1《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1944.英美盟军)会议:雅尔塔会议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建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
失败: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战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
役 诺曼底登陆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导致“二战”爆发的最根本因素是( )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
D、英法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
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 3、“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毫无二致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BAC4、1940年12月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7、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①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②确立新的欧亚政治版图
③严重损害中国主权④决定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BD10、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
A、绥靖政策只能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可以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D、制止世界大战的前提是大国间协调一致B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既是最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又是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意大利 D 西班牙课堂练习3、诺曼底登陆被称为:
A“巴巴罗萨”计划 B“海狮”计划
C“霸王”计划 D“白色”计划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美国利益受到法西斯侵害
B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德战场上与
平型关大捷有相似意义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不列颠之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敦刻尔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