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0 17: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展示图片:
  提问: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学生回答并计算)
  明确:该将一天中4次测得的气温累加起来,除以4,得到的值就是日平均气温。
温(7
+15+12
+4
)/4=
9.5
  引导学生思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呢?(学生回答)
  明确: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得到日平均气温;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得

到月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得到年平均气温。
  某地气温曲线日变化图

提问:该地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几时?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几时?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是多少?(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该地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是
31.2
C,出现在14时;最低值是24.
2
C
,出
现在日出前后;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是
7
C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
引出概念: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气温月较差——一月中最高日均温与最低日均温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之差
(三)气温的空间变化
冬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

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教师
活动: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
指示
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
(四)夏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家炳二中校本研修观摩课教学设计
科组 政史地 年 级 七年级 备课人员 主备课者 集体备课人员
张春花
课题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七(2 )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法、测定方法,温度带的划分。’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能够说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材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能总结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材难点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归纳法、比较分析法 教仪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检查人数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雕、海南岛椰风海韵。   提问:大家能说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回答)   明确:哈尔滨是寒冷的气候;海南岛是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板书) 三、新课探究,信息搜索 (一)气温   提问:什么是气温?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回答)   明确: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 C)来表示。提问: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几次?2.分别在哪个时间段测量?(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
(
时间变化
) (
空间变化
) (
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
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
 
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五)温度带的划分
  
1.在教师的提示下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

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四、课堂巩固

1.云贵高原所处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热带
2、
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
A.北京 B.长春 C.上海 D.广州
3.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大忙了,这是因为 (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C.海陆差异大 D.垂直差异大
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5、在冬季我国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等温线是:( )
A.8
C
B.0

C
C. 8
C
D.16
C
6、我国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

A.漠河、武汉 B.哈尔滨、吐鲁番 C.漠河、吐鲁番 D.哈尔滨、武汉
7、在五个温度带中北京处于:(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五、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
六、作业: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 (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的变化

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气温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习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的同时,主要采用通过巧设情景,置疑问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指图、 阅读课文、讨论、举身边例子、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循序诱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