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平面镜 D.钻石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金星凌日”天象。金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庞”上缓慢滑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中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花水月 C.小孔成像 D.荷花倒影
4.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D.镜中花水中月——光的反射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强烈的光照到巨大的玻璃幕上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C.电影的屏幕选用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6.2021年11月16日晚,我市夜空中出现了月偏食这一天文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月偏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人眼成像 B.波光粼粼 C.雨后彩虹 D.小孔成像
7.如图,教室里装有智能大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书写,大屏两侧装有普通板,老师也可以在两侧黑板上直接书写,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关于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字的主要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B.屏幕上和黑板上的字都发生了漫反射
C.屏幕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D.屏幕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上的字发生了漫反射
8.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违反了光的反射定律( )
A.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
B.入射角减小15°,反射角也减小15°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40°
9.一人走过一盏路灯,人的影子长度会( )
A.一直变短 B.一直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光屏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小于90°)
D.只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小于90°)
11.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由真空射入不均匀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映明月”和“水浅”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句中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2.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甲图),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乙图)。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A.甲乙两图中,都不能成AB完整的像
B.甲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
C.甲乙两图中,都能成AB完整的像
D.甲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
1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度角入射,则入射角为_____度,若这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_____度,反射角为_____度。
14.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___(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5.一只天鹅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它在湖中的像是 ___________(实/虚)像,靠近湖面过程中它的像会 ___________(不变/变大/变小),当它距湖面8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__m。
16.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调整三棱镜,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若要检验100元人民币的真伪,可将它放在______(A/B)区域内。
17.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____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这是利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18.冬冬同学身高1.6m站在高度为1m的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她本人到像的距离为______m;她的像高______m;若她走近些,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三、作图题
19.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
20.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1.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
(2)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 ______放置;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前或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同学们测得两角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入射角 反射角
20° 20°
小明分析上表数据得出初步结论:______。小聪认为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针对实验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______。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为止,此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标出蜡烛B的位置,测出蜡烛B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像距,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4)细心的小雪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
(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3m处,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D
7.A
8.A
9.D
10.C
11.C
12.C
13.60 0 0
14.浅 折射
15.虚 不变 8
16.折射 B
17.一定 可逆
18.反射 6 1.6 不变 仍能
19.
20.
21.显示光路 垂直 不发生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22.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关系 完全重合 等效替代法 不能 虚像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6m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