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错题集(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的液体也能发生汽化现象
B.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烧水时常看到的“白气”,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窗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兰考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4.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5.“新冠肺炎”可防可治,下列对疫情防控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A.利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因为冰熔化放热
B.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C.打开存放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
D.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更凉,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6.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下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会出现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
B.甲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B.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内到室外,眼镜片上不会有小水珠
C.夏天冰棒周围“白气”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8.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B.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华而造成的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D.把﹣10℃的冰拿到0℃的恒温房间里,一段时间后,它会慢慢的熔化成水
9.拍摄电影《长津湖》时,户外气温达到,从人物的哈气到飘落在身上的雪花,都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哈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白气”形成时放热
C.雪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雪花形成时吸热
10.炼出来的钢水倒入模具后,能正确表示出钢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1.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二、填空题
12.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C。
13.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该物质在25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高温的碳蒸气,字迹便消失,此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
14.2020年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一般会出现初霜,与霜降的节气完全吻合,初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有人曾经实验过,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上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上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覆盖着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说明霜的形成过程要___________(选“放热”或“放热”)。
15.如图,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当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时,放在管口的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在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________随________减小而降低。
1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______形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______形成的。
18.暑假里,王星同学正在洗手,妈妈叫他把冰箱冷冻室里冻肉拿出来,当他送到厨房里时,发现手和冻肉粘在一起了,王星正要用力把手与冻肉撕开,有经验的妈妈说,赶紧放水里,一会就会分开了。手与冻肉粘在一起的物态变化是______,一会分开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三、实验题
19.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图中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2)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直至水面破裂;
(3)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根据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沸腾时,水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4)为缩短实验时间,在本实验中常用的做法是______。
20.如图(1)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漏填的数据应该是 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_____℃,由此判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_____(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4)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a)、(b)所示,则图 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气泡,气泡内的主要成份是 _____。
(5)请在图(4)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______
(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线 _____。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21.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1 2 3 4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的坐标轴上标出有关数据,并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_______)
(2)在加热4﹣6分钟时,试管内物体处于固液并存状态,此时的吸放热情况及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2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___________;
(4)为了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 ___________的(选填“较大的”或“等量较小”)冰块;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5)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如图4所示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C
7.B
8.B
9.B
10.D
11.C
12.37.8
13.非晶体 升华 吸收
14.凝华 放热
15.液化 放出
16.汽化 水蒸气 沸点 气压
17.凝华 液化
18.凝固 熔化
19.b 变大 99 先快后慢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提高水的初温
20.96 该同学所在小组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 98 小于 b 水蒸气 C
21.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 等量较小 搅拌棒搅拌 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