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理解: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讲解了图像的真正定义,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与再现,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画面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定义和不同表现形式,怎样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学生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欠缺技能,对美术欣赏还是似懂非懂,甚至还以“像不像”来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认为画的不像的美术作品就不是好作品,画的越像,作品越优秀,这是一种非常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的评价方式,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困扰。特别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认同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教师引导的好,对学生而言,并不会造成困难,相反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讲解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画家的作画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有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2、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定义;三大美术作品分类的特征及表现方式。
3、学会欣赏这三类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定义;学会欣赏具象美术之外的美术作品。
难点:怎样三类美术作品的特征来欣赏这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美术鉴赏》课本。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刻意让学生观察、欣赏六幅三种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美术作品?为什么?
这些美术作品有的写实、逼真,有的似像非像,有的完全不像。但随着我们慢慢成长,欣赏美术作品不能只建立在像不像之上,因为美术作品除了可以表现客观存在的物像,也可以表现心情、声音、味道、梦幻等。
2、我们在用眼睛欣赏这些美术时,眼睛会把看到的物像反映到大脑形成图像。相同的物像反映到不同人的大脑时,所呈现出的图像也略不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像与眼睛》。
板书——《图像与眼睛》
二、新授课
1、初步分析
大家听过“牛吃草”的故事吗?
举例(故事):情人眼里出西施。
没有图像构成就没有美术作品,那么图像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呢?
板书——图像的要素: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2、比较
多媒体展示导入部分欣赏的六幅美术作品
不同的要素,构成了不同的画面风格,我们把这些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板书——美术作品的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三、深入学习
1、很“像”的美术作品——“具象美术”。
“具象美术”,顾名思义——有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
多媒体展示作品《父亲》、《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学生自主欣赏、对比,师生互动: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更深入的了解:什么样的美术作品是具象美术。
几幅美术作品诠释了“具象美术”的定义——具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2、不太“像”的美术作品——“意象美术”。
随着相机的出现,古典主义也达到了顶峰。慢慢的,一批油画家觉得写实没有意义了,开始谋求新的作画风格,不再追求“像”的美术就渐渐的诞生了。
多媒体展示: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鱼》,学生观察、欣赏,说说画的特征(看得出来画面是画的是什么,但却被画家经过夸张、变形)。
为什么画家要这么做呢?(其社会背景)
“意象美术”的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
多媒体展示、欣赏美术作品:《李白行吟图》、《狐狸的游戏》、《生日》,学生欣赏、对比,师生互动: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更深入的了解:什么样的美术作品是意象美术。
3、完全“不像”的美术作品——“抽象美术”。
人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唐朝,女性以胖为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美术作品也随之变化。慢慢的,一批批画家就在开辟着新的道路,“抽象美术”也随之诞生。
“抽象美术”的定义——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强调线,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影……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纯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
欣赏《古诗四贴》,提问:草书看的懂吗?看不懂,叫“抽象”,那如果这是一幅楷书,同学们看的懂吗?——看得懂的书法也是“抽象美术”,因为,欣赏美术作品要用国际性的眼光去欣赏,外国人基本看不懂中国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系列》,读懂画家的心情。
解读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
四、检测学生学习收获
多媒体展示:《无题》、《泼墨仙人图》、《静物》。
学生辨识每幅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美术作品。
五、总结
美术作品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鼎峰到突破,演变出现代精彩纷呈的美术类型。
六、学习拓展
社会的不断演变,美术作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出现的画派也越来越多,比如: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行为艺术……
多媒体展示、欣赏这些画家的作品,并析。
案例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从学生欣赏具象、意象、抽象三种不同的美术作品入手,在欣赏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认识美术作品的种类,理解各类美术作品的定义和表现方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中要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本课运用了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以主导作用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动脑。
《图像与眼睛》板书
图像构成的要素:点、线、面、体积、明暗、色彩、构图、肌理。
美术作品的分类:具象——客观物象
意象——客观物象+主观意识
抽象——主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