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题
对比:怀念的秋天 秋天的怀念
亲爱的同学们,小小的题目,一换一品,就读出了它的韵味。就带着这样的体会,让我们去读读整篇文章的韵味。
同学们,那我们来聊一聊。通过你们的预习,大家应该知道,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用书本的话说,叫双腿瘫痪。你想啊,像这样一个年轻人,突然瘫痪,自然受不了了这个打击,他自然地会变得像书中写到的那样,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谁来给大家读读课文的这一段,让我们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个暴怒无常!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生读,在一旁做手势,重读。(教师要投入)读到:“我可活什么劲儿!”
是啊,同学们,我们也一起跟着他再读读
我狠命地捶打着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言外之意,想不想活?
那么,课文里还有一句这样的话,读
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他又会怎么想呢?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上下文,说说看。
给他掌声,你看他啊,能就着课文中那唰唰啦啦的树叶去想,把他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还有吗,咱们再听听你的想和他的想有什么不同吗?
从同学们的补白中,我们还是听到了还是他那句,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喊着:
假如你是他的妹妹,或者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不想活了,你能不能劝劝她哪怕说上一句话也好啊。
我就采访你吧,我刚发现还有这么多同学想劝史铁生,谢谢大家。你们有这样的一颗爱心呀。我就问问你奥,请实话实说。你讲的这些道理啊,可真好,有的同学的语言啊,像诗一样。如果像他一样,看着自己的双腿,已经不想活了,看啥烦啥,听啥烦啥的他,你给他讲这样的大道理他会听得进去吗?
那么,作为最了解她的妈妈,她是像你们这样劝他合适呢,还是采取另一种办法来做呢?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位母亲,她怎么对待她这样的儿子,才能让他的儿子从骨子里,从心里,去改编他这样的状态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他狠命地捶打着自己可怜的双腿,喊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哦,同学们,跟着这位同学们,咱们再读读这句话。
好啊,谢谢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母亲是这样做的,我们再读一遍这样的话,开始!
这是母亲做的,现在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了,大家请注意看。
母亲扑过来,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呢?可以再读到课文中去,联系上下文,和史铁生的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把你的这个理解,带进去,再读,用声音,让我们感受。奥。同学们,这个同学也会读书,联系课文,理解了这个扑,太好了!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太好了,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一下这句话。
言外之意,母亲抓住的,是我的生命,是儿子活下去的信念,是坚决不让儿子死下去的?念头。你再读,把理解带进去。
同学们,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呢?请你们再读课文,默读课文,可以小组内交流交流。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
你听到他的发现没有,总结一下,老老师听到了两个,母亲忍住的是她的病痛,母亲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咱们给他喝彩,在这个忍字上,他发现了两个。
母亲得的是什么病?读读?谁来读读 可以提示。妹妹段,邻居把她。
请问,你刚才说的母亲得的是肝病,用医学上的学名其实它是肝癌,肝癌的晚期才会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才会像课文里写的那样,大口大口地吐着献血。生活中的肝癌,老师补充一下,像得这样病的病人啊,除了像课文中交代的那样,她的肝啊,越来越硬,用生活中的语言叫做肝硬化,她的体重越来越清,全身乏力,腹部积水,大口大口吐着鲜血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母亲她活着很苦啊!(回扣一下“苦”字)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这样的母——亲!那么这样的一位得绝症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就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墙四周的墙壁”?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像他儿子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拍着大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一个字?再说一遍!为了谁?
哪儿又看出了,母亲忍住了儿子的脾气。/母亲又是怎么忍的呢?
这位同学们,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啊,孩子,你在发现母亲忍住孩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地方,读得特别地轻,而且这里还重复出现了。这是母亲的忍,你读了两个悄悄的。我们再请他读一读,大家注意听着两个悄悄地,悄悄地。
文章还有一处,还有这份悄悄地忍啊,往下读,在哪里,同学们。
好啊,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就是这么的会发现,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母亲的这份忍,老师也把这三句话打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自选一句话,自由地读。
好,老师现在把这悄悄地去掉!还读读你刚才读的那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再把它送回来。谁来说一说,谈谈这份悄悄地,对你的感受。
第二句。又,刚恢复沉寂,她又回来。眼睛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回来看我,对儿子那么地不放心,这种关心,心疼在这里化作一份,对儿子特别地?
送进去,读,体会母亲的耐心。我们一起来体会母亲的耐心。
第一句,关心到很细。细心。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母亲的这份细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呐,儿子这样的暴怒无常,儿子这样的不想活的情况下,母亲是这样,悄悄地,悄悄地,悄悄地。你们在这个悄悄地背后有了一份新的发现,感受到了母亲伟大的爱是那么的细心、耐心、小心。如果说,母亲活着苦,自己的病让她——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
母亲除了以上,还如何用心良苦了?
第一次,第二次去看菊花的话。读。她没有对儿子发一点一点脾气,儿子第一次没有去,她没有放弃,她又来,这里用了一个词,央求。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来体会。
你怎么央求。 除了央求,
母亲是一个爱花的人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同学们,你们真会发现,这是怎样的忍啊,这是怎样伟大的母爱啊。把我们的理解带进去,再读这句话,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活儿。
亲爱的同学们啊,儿子不是要死吗,母亲得让孩子活,而且是好好活,请问,母亲的好好活重复了两次,那么,母亲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你们刚才说了这么多,都是母亲要告诉儿子的,可是母亲却偏偏没这么说。不过同学们说的这么多的道理,嘱托和安慰,都浓缩在这句话里了。
在文章最后,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在课文最后一句才说——
生:“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
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很热烈,之后发言)
生1: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
师: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就是创造。好,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读略)
生2: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掌声)
师: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略)
生3:我想补充,不管有多少秋风萧瑟,有多少风雨打击,人活着就要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就是说,要活出自己的尊严。
师:好,让我们感受你的尊严。读吧。(读略)
生:我觉得“高洁”就是说人活着要高尚、纯洁、善良。
师:多么独特的理解啊——“善良”,我看到了你那柔软的心。
生4:我看,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热烈的掌声)
师: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我不说了,你们说。(笑声)
生:活出自己的个性。比如“热烈”——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
师: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这句话。(读略)
生:我还想说,像丑菊一样活。(众笑,议论。)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跟菊花一样,秋风萧瑟,菊花给你的感觉可能不如另一些花那样五彩缤纷?但你的心里——
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众大笑)
师:哎哟,那就不说,读!(该生读。笑声、掌声)
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也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
师: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玻璃砸碎吗?(出示课件: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
生:不会!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墙壁吗?(出示课件: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生:不会!
师: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课件出示:此处让学生再次创造,和前面内容形成对照。)
生: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到母亲微笑着在窗前和我说话的情景。
师:原来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什么?
生;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现在,儿子终于知道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他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他想象母亲是微笑靠在窗前的。因此,这回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我绝对不会像这落叶一样死去,我已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掌声)
师:就这样,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就这样,直到今天。前两天,我们采访了史铁生,他说,文字更能表达他的心,我们就来默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生:他终于懂得了活着,好好儿活着,就是一种满足。
生:现在,在史铁生叔叔的眼里,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生:活着就应该满足。如果说史铁生懂得了痛苦,他把这苦当作一种别开 生面的游历。
(点评:用《病隙碎笔》中的话,告诉学生,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学文本走向课外读物,把学生引向更丰富、更宽阔的天地。)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超然,这是怎样的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最初生病对他来说是痛苦的,那么,现在的他对“好好活儿”怎么一个“苦”字了得?
师:对这样一位校友,因他对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