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开始
加深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1840
1856
1894
1900
1919
1949
中国各阶层人民的不断抗争、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1860
1883
中法战争
戊戌维新运动
1898
瓜分狂潮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清末新政
1840
1851
1901
1911
1919
1949
近代中国的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49)
公车上书
云集京师的举人们义愤填膺,奔走相告。为首的康有为用一昼两夜,起草了长达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三百多人连署。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 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274 1432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阶级: 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民族资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打着孔子旗号宣传资阶改良思想(托古改制);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支持者:帝党
1.序幕:
2.开始:
一、戊戌变法背景
二、戊戌变法目的
发展资义,救亡图存。
三、戊戌变法过程
3.结束:
变法历时 103 天,史称 “ 百日维新”
1895公车上书。
1898.6《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高潮,民族危机加深。
经:民族资义经济初步发展。
阶:资阶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支持者:帝党。
1898.9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1898.9.21戊戌政变
颁布新法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四、戊戌变法的措施、影响
以上改革措施有哪些进步之处?是否完全反映了维新派的要求?
未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利于民族资义经济发展(经济工业化)
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政: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官僚体制,推动政治民主化
文:传播新思想、推动教育近代化
军:推动军事近代化
材料1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
材料2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破坏新政
③民族资阶软弱、妥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④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②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①操之过急
五、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客观:
2.主观: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材料1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材料2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1.原因:
2.过程:
1898年秋,山东兴起,袁世凯镇压
直隶、京津地区
清政府采取“招抚”政策,利用义和团
1900夏,义和团进入京津城,达到高潮
中外联合绞杀
3.清政府态度:
镇压→招抚→铲除
①根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直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0)
4.口号:
扶清
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利于争取官兵
灭洋
爱国主义精神
盲目排外性
扶清灭洋
5.败因:
(1)客观:
(2)主观:
(3)根本:
6.意义:
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0)
1900年,俄、德、法、美、日、奥、意、英八国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为由,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经过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①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根因:
直因:
②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寻求原料和市场。
镇压义和团运动。
廊坊、杨村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5.28八国联军侵华
俄国军队趁机占领中国东北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庚子大事记》
皇城危急,清政府有何反应 南方诸省是何反应?
慈禧:“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南方:东南互保
教材补缺
1900《东南互保章程》
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目的:抵制义和团南下,维护东南秩序
签订方:东南各省督抚(张之洞、刘坤一为首)、帝国主义
内容:“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 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影响:
一定程度上使得东南地区免于战祸。
清朝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P106
内容 危害
3.结果:
4.影响:
①赔款4.5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拆炮驻兵)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爱国官吏 、停华北科举、严禁反帝
清政府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签订《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思维升华: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沿海→内地
④侵华方式:直接侵华→“以华治华”
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侵略:破坏主权,以华治华
文化侵略:传教布道,渗透思想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病历卡
姓名:近代中国 患病时间:1840-1949
病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要症状:民族危亡,亟需救亡图存
已用药:太平天国运动(已停药)、洋务运动(已失效)
阶段性用药:
药方 处方开具者 药效
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 改良派 惨遭停药,
但留下思想解放
义和团运动 民间爱国 群众 惨遭联合制裁,产生后遗症:八国联军侵华
专家会诊:只有结束专制统治,才能挽救民族危机→民主革命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1898.6-9)
义和团运动兴起(1898-1900)
公车上书(1895)
序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借口
《辛丑条约》(1901)
东南互保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
农民阶级
背景篇:甲午战败
瓜分狂潮
过程篇:上层改良
下层革命
结果篇:庚子国变
半殖半封
总结篇:挽救危亡
路在何方
改良之药—清末新政
革命之药—民主革命
历史的风陵渡口,
中国将何去何从?
旧邦新造
改天换地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斗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19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