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桥西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选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综合
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域的内容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图中a星为北极星。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这些有规律的弧线说明
A.太阳运动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月球公转
2.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据此推断摄影
师拍摄的地点位于我国
A.长白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半岛
图2为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3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4.图3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3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是位于某城市的本初子午线(H)地面标志。读图完成6-7题。
6.本初子午线(H)的地面标志位于
A.法国的巴黎
B.希腊的雅典
C.意大利的罗马
D.英国的伦敦
7.北京与该地经度相差接近120°,当北京在
秋季某日的正午时,H线所在的该地可能是
A.朝霞满天 B.满天星斗
C.夕阳西下 D.骄阳似火
图5中D地此时地方时是2020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刻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完成8-9题。
8.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
A.等于一半 B.大于一半
C.小于一半 D.全球同处一日
9.轮船到达 C地时,当地的时间为
A.2021年1月6日16时
B.2021年1月5日8时
C.2021年1月5日16时
D.2021年1月6日8时
图6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春分 B.乙为夏至 C.丙为冬至 D.丁为秋分
1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 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
12.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的是
A.小暑→立秋 B.雨水→清明 C.寒露→大雪 D.小雪→立春
图7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
A.甲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花岗岩 B.乙类岩石中很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一般具有气孔构造 D.丁类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14.地质作用④
A.使地下岩石上升至地表 B.可能形成玉石、宝石
C.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D.形成新的岩浆
图8为“局部板块构造剖面示意”。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16.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
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图9为“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A.海浪作用强
B.冰川作用强
C.风化作用强
D.流水作用强
18.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②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层凝聚
③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 ④岩浆在冷却过程中⑤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A.⑤→①→④→③ B.④→①→③→⑤
C.⑤→③→②→① D.②→⑤→③→①
图10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9-20题。
19.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下降,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图11为地壳运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同一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不同地点流水下蚀与侧蚀速度(v)关系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点处于河流最下游的是
A.甲 B.丙 C.丁 D.戊
22.导致丁地下蚀速度大于乙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丁地岩性更硬 B.丁地流量更大
C.乙地落差更小 D.乙地在断层线上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据此完成23-24题。
2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图12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25-27题。
25.该地的冬季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6.冬季风的源地
A.蒙古、西伯利亚B.夏威夷群岛 C.阿留申群岛 D.冰岛
2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这是一篇文章中对世界某地区的描述。据此完成28-30题。
28.文章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部 D.马来群岛
29.“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其原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30.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B.地处热带,全年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无四季变化
第II卷 (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含3个小题,共40分)
31.图13示意的是2020年8月某一天昼夜分布情况,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其中M点为晨昏线与
80°纬线的切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用在图中画出夜半球。
(2)该日,地球的极夜范围为 。
(3)描述张家口此后3个月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
趋势 。
32.图14为“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某地理研究所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 ,
理由是 。
(2)凉水河的流向是 ,
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 。
(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
。
33.图15为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 ,理由是 。
(2)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
(3)简述亚欧大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张家口桥西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CCBD 6-10DBACC 11-15DBDBB 16-20DCCDC 21-25ACCDB 26-30ACDAB
二、综合题(本题包含3个小题,共40分)
31.(共12分)
(1)(10°N,120°W) 画出夜半球(如右图) (4分)
(2)80°S及其以南地区(2分)
(3)秋分日前,昼长夜短,昼渐短;
秋分日,昼夜等长;
秋分日后,昼短夜长,昼渐短。(6分)
32.(共16分)
(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4分)
(2)自东向西(2分)
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2分)
(3)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4分)
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4分)
33.(共12分)
(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 (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4分)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分)
(3)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6分)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