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21: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根据诗歌书写的行款格式,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默写在答题卡的方框里,注意布局美观。(作品中不得出现书写人的姓名)
二、单选题
1、 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如期而至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让我们柔软的心底顿生暖意,是什么使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为何他们能让人潸然泪下?是因为他们________,真诚得让人感动;是因为他们________,纯粹得让人感动;是因为他们________,执着得让人感动;是因为他们________,无私得让人感动。
①大爱无疆 ②朴素而高贵 ③善良而坚强 ④信诺而重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2、 下列词语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毁坏(hiǔ) 抱怨(yuàn) 瀑布 全神贯注
B: 模糊(hu) 讲究(jiǎnɡ) 马啼 断断继继
C: 咆哮(xiào) 参差(cān) 喜悦 跌跌撞撞
D: 包裹(ɡuǒ) 灯笼(lonɡ) 橡皮 排山倒海
三、填空题 ( 共2小题 )
1、 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音绕(____) 别(____)心(____)
(____)歌(____)舞 (____)俗共(____)
独(____)(____)心 (____)(____)如生
(1)只要你能拿出切实可行、__________的解决方案给我们看,大家当然会支持你。
(2)曲终人散,可__________,那优美的旋律还在我的耳畔久久回响。
2、 日积月累。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课文,其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课是《________》,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发生在他(她)身上最令你感动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用“____________”比喻______难觅或乐曲高妙。
(3)《七律·长征》一诗中出现的地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体现黄河气势磅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写词人听着田野中的阵阵蛙鸣,想象秋天丰收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1、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xiè)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h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 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这篇短文按照_________结构,依次介绍了苏州园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谈谈对下列句子加点部分的理解。
①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据说”“绝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结合短文,完成下列任务。
①向朋友简要介绍苏州园林,说清楚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择苏州园林中你最欣赏的一个方面,写清楚欣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________)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__)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_______)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再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________)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 )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C.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D.居安能忘危,见利能忘害。
六、语言表达 ( 共2小题 )
1、 应用文。
明天是12月8日,正好是黄林的生日,黄林想请小丽来他家一起过生日,可小丽没在家,请你在当天替黄林给小丽写张留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审题训练]审一审,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审清题材:这篇习作属于写______________(现实 想象)的文章。
【2】审清内容:这篇习作的题目“有你,真好”中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一只动物,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审清重点:题目的题眼是( )
A.有你 B.真好 C.有你,真好
答案与解析
一、《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默写,要主题题干的要求按照诗歌书写的行款格式,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默写在答题卡的方框里,注意布局美观。不要写错字即可。
二、1、C
2、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和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毁坏(huǐ )
B.马啼—马蹄:马的脚指甲。
断断继继—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C.参差(cēn)
三、1、余 梁 出 裁 莺 燕 雅 赏 具 匠 栩 栩 别出心裁 余音绕梁
解析: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桥 老支书 老支书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救人。 知音 高山流水 知音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解析:
(1)《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背景资料的掌握。《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七律·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4)《浪淘沙》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四、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天空中挂着圆月。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他的记性好。
五、1、【1】 总分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花墙和廊子的层次
【2】 一定要让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或是整体或是角落都产生“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3】不能去掉。“据说”是根据别人说,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绝大部分”也是表示具体数目不确定,去掉则不符合实际,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苏州园林从整体到每一个角落都具有图画美,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 我最欣赏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因为没有太多人工的雕琢,极尽自然之趣,使游览者参观的时候能忘却热闹的都市,仿佛置身山水之间,颐养身心。
解析:
【1】考查对选文结构和主要内容的理解辨析。
从第一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苏州园林”接下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运用了总分结构。
从第一自然段“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可知其余空的答案。
【2】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答案定位在文章第四自然段。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可以先把“据说”“绝大部分”去掉,然后进行比较,可以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进行辨析。然后可得出答案:不能去掉。“据说”是根据别人说,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绝大部分”也是表示具体数目不确定,去掉则不符合实际,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叙述。叙述要有条理,按顺序介绍苏州园林,写清楚欣赏原因。
2、【1】 D C B A
【2】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3】A
解析: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1】此题考查的是“其”字的用法,在这里全部做代词,指“它”,具体内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事物,作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前面提到了树,所以“其”在这里就指的是树。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接前面一句是“蝉高居悲鸣饮露”,所以“其”就指的是“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是接前一句“螳螂委身曲附”,所以“其”指的是螳螂。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是接前一句“黄雀延颈,欲啄螳螂”所以“其”指的是黄雀。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能力,这需要有扎实的文言基础字词的知识,很明显,这篇短文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最后一句。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掌握,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全面衡量,周全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身后的祸患。
六、1、示例:
留言条
亲爱的小丽:
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邀请你来我家陪我一起过生日。
12月7日
黄林
解析:
考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
首先认真审题,确定写作文体;然后确定写作内容(此题是要求以黄林的口吻给小丽留言,邀请她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接着回忆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尤其是要注意是否有时间要求等(此处表明“明天是12月8日”,要求“在当天”即12月7日);最后写完后再对照以上要求检查一遍。
留言条的格式也分四部分: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注意:要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写上“留言条”三个字。
称呼要顶格写,留言条给谁,就称呼谁。
在称呼下一行空二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在正文下面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右下角写明时间。
2、【1】现实
【2】 一株植物 一本书
【3】B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的能力。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基于现实的记叙文。题目的重点在于“真好”,要写清楚究竟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