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1 古诗二首课件+素材(5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文1 古诗二首课件+素材(5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07:53:56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返 回
   学习内容
第一阶:我爱识字
1.识记生字。
2.写字。
会认字
黄莺 吹拂 河堤 柳条
心醉 歌咏 绦子 裁开


liǔ
yīng
黄莺 吹拂 河堤 柳条
心醉 歌咏 绦子 裁开
zuì
yǒng
tāo
cái
识字提纲
1.识记生字。
字理:丝
形声:诗 童 趁 碧 妆 绿 剪
2.写字。
识字提纲
字理识字:丝的演变
我会认读
丝:会意字。“丝”和“糸”原本同字同源同义。现在,它们在用法上已经发生
了分化,“丝”可以独立成字,“糸”(作左偏旁时简化为“纟”)仅作组字
构件使用,由它组成的字,大都表示与线绳、纺织物有关的意义,如:索、
紧、絮、线、绳、绸。
丝线、丝竹、蚕丝
周金
秦篆
汉隶

今楷
周金
雨 丝
多音字
字歌:
绿(lù)林好汉传说中,
马路绿(lǜ)灯可通行。
春来绿(lǜ)色染塞北,鸭绿(lù)江畔春意浓。
绿
(lǜ)
绿色
(lù)
绿林
我会认读


与说有关。
与刀有关。
形旁表意
读音为shī。
读音为jiǎn。
声旁表音
诗人 写诗 古诗
诗情画意
剪刀 剪纸
剪草除根
“诗、妆、趁”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丝、醉、裁”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堤”的声母是d,不是t;“拂”不要读成fé;“柳”的声母是l,不是n。
易读错
易读错
“碧”上部左边的“王”的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绿”右部第五、六笔是点、提,不要连写成横撇。
会写字

上下结构



绿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由“王、白、石”组合而成。“王”最后一笔横变为提;下方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相平衡。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
“女”让出空间;“女”写在竖中线偏右处。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边为绞丝旁,第二个“ ”从第一个的
收笔处偏右上方起笔;右边为“录”。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上宽、长,下扁、短。上部分“月”
“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的撇尖与长横左端垂直对齐。
返 回
1.理解词语。
2.理解古诗内容。
第二阶:我会阅读
   学习内容
返 回
词语听写
古诗 儿童 趁机
碧绿 化妆 丝线 剪刀
村 居
[清] 高鼎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
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
主要作品:《拙吾诗稿》。
背景资料
纸鸢
  纸鸢指的就是风筝。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对风筝还保留着“纸鸢”这一叫法。我国制作风筝的历史比较悠久。相传,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军事,被称为“木鸢”。东汉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来,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莺]鸟类的一种,体小嘴尖叫声很清脆。
[拂]轻轻擦过。
[堤]河堤,用于防水的构筑物。
[杨柳]指柳树。
[醉]沉醉。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散学]放学。
[归]回。
[纸鸢]指风筝。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 莺飞 二月天,拂堤 杨柳 醉春烟。
儿童 散学 归来早,忙趁 东风 放纸鸢。
再读诗歌,画出节奏。
/
/
/
/
/
/
/
/
诗歌解读
村 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草钻出地面,黄莺在天上飞。形容春日美景。
沉迷,过分地爱好。
春天的水汽,雾气。
放学。
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二月天
  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飞舞鸣叫。
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
(  )莺飞(   ),
拂堤杨柳醉( )烟。
(  )散学归(  ),
( )趁(  )放纸鸢。
草长
二月天

儿童
来早
东风

把诗句补充完整。
村居
写人:
草长 莺飞 杨柳醉
写景:
儿童(放风筝)
结构图示
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
主要内容
  《村居》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时节,乡村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唐] 贺知章
咏 柳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自号  
     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以诗文知名。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人称 “诗狂”。
突出成就: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 
     “饮中八仙”。工书法,尤擅草隶书。写景之作,较清新
     通俗。
主要作品:《咏柳》《回乡偶书》等。
[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本诗中指歌颂、赞美。
[碧玉]碧绿色的玉。本诗中用来比喻柳树上翠绿的新叶。
[妆]打扮。
[一树]指整棵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数量,是“满、全、整个”的意思。
理解词语
[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绿丝绦]本诗中指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指柳树新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理解词语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 妆成 一树高,万条 垂下 绿丝绦。
不知 细叶 谁裁出,二月 春风 似剪刀。
/
/
/
/
/
/
/
/
再读诗歌,画出节奏。
理解词语
诗歌解读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诗词等来叙述。诗中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打扮。
泛指柳树枝条多。
绿色的丝带。本课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通过巧妙的想象,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带来绿色的春天。
设问
结构图示
咏柳
描绘
碧柳玉树
春风裁叶
碧玉
一树高
比喻
万条
绿丝绦
想象
柳叶
谁裁出
自问自答
春风
似剪刀
主要内容
  《咏柳》一诗,诗人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了春天,赞美了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对比阅读
题 目
《村居》
《咏柳》
相同点
不同点
写 法
代表性的景物
情 感
喜悦、赞美。
歌颂、赞美。
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以柳写春景,绘春意,借景抒情。
草、莺、堤、杨柳、春烟。
柳树。
先写景后写人,景人合一。
先写景后想象,自问自答。
返 回
1.课后作业。
2.内容拓展:
(1)传说故事
(2)谈古论今说“碧玉”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课后习题1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朗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注意“莺、拂、堤、鸢、妆成、丝绦、裁”的读音;其次要注意节奏,以“二二三”的节奏为宜,如“草长/莺飞/二月天”,读出韵律美;最后入情入境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情感。“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老师来指导
(1)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1
答案供参考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村 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
.
.
.
.
.
.
.
.
.
.
.
.
.
.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
.
.
.
.
.
课后习题1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我们可以回忆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参加其他活动的情景,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想象放风筝的场地和孩子们的动作、欢声笑语及心情。《咏柳》前两句可以抓住关键词“碧玉”“丝绦”的特点,想想它们与柳树哪部分的特点相似;后两句抓住设问句中的一问一答,想象一下: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剪的呢?从而想到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
老师来指导
(2)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1
(2)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村居》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轻抚着堤岸,好像沉醉在春烟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他们欢笑着,你追我赶,忙着放风筝。
《咏柳》 柳树的枝干 苍劲有力,枝条细长、柔软,发出黄绿色的新芽。微风一吹,无数条柳枝随风摆动,就像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答案供参考
课后习题1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背诵课文。
要从熟读古诗、理解诗意两方面入手,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这两首古诗每首只有四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可以根据头脑中形成的画面去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背诵,如“草、莺、杨柳、儿童、纸鸢。
老师来指导
(3)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2
2. 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
拂堤杨柳醉 。
不知细叶谁裁出,
草长
二月天
春烟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后习题3
3.读一读,记一记。
这四组词语都含有本课的会认字。朗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堤”读dī,不要读成tí;“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牢牢记住这些词语。
老师来指导
3.读一读,记一记。
课后习题3
hé dī dī àn yáng liǔ liǔ tiáo
河 堤 堤 岸 杨 柳 柳 条
chuī fú chūn fēng fú miàn huà zhuāng
吹 拂 春 风 拂 面 化 妆
shū zhuāng dǎ bàn
梳 妆 打 扮
答案供参考
返 回
返 回
1.金龟换酒
2.谈古论今说“碧玉”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我想试试
金龟换酒
相传唐天宝元年,年轻的李白初到长安,暂居一家小客栈。一天,李白在长安城的道观紫极宫遇见了太子宾客贺知章,就立刻上前拜见。贺知章对李白瑰丽的诗歌早有耳闻,今一见其飘逸不群的风采,印象更加深刻,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交谈中贺知章问李白:“近来可有什么诗?”李白拿出了他的新作《蜀道难》,贺知章一口气读完,对李白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称李白是“谪仙人”,从此李白就有了“谪仙”的美誉。
我想试试
金龟换酒
两人趣味相投,遂到一家酒馆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结账时,贺知章一摸身上没带任何银两,李白也囊中羞涩,情急之下贺知章解下身上的金龟饰袋作抵押,总算避免了一场尴尬。李白与贺知章尽管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通过“金龟换酒”竟成为忘年交。后来贺知章把李白推荐给唐玄宗,使李白名满天下。再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饮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与贺知章的交往,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遂传为佳话。
我想试试
谈古论今说“碧玉”
  “碧玉”在今天,指的是一种绿色或暗绿色的软玉,与硬玉相对。“碧”形容玉的颜色。“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常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等。与“小家碧玉”相对的是“大家闺秀”。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