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下册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钉子精神。
第一阶:我爱识字
学习内容
1.识记生字。
2.写字。
会认字
曾经 蒙蒙细雨 泥泞 顺利
年迈 踏步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花
méng
nìng
shùn
mài
tà
jīng jí
bàn
yíng
mì
céng
曾经 蒙蒙细雨 泥泞 顺利
年迈 踏步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花
xū
xiàn
花瓣
献花
1.生字。
形声:锋 昨 留 弯 背 洒 温 暖
会意:冒
2.写字。
识字提纲
字理识字:冒的演变
我会认读
冒雨
感冒
金文
篆文
隶文
“冒”是会意字。金文的“冒”中的两个字符,一个表示眼睛的“目”,代指脑袋,另一个是半圆形的帽状物,指人头顶上所戴的帽子。秦篆后“目”没变,表示帽子的字符罩在“目”上。汉隶后,表示帽子的字符被写成了与“曰”极为相似的“ ”。
多音字
曾
辨析:
表示“曾经,从前经历过”时,读céng,如,曾经、曾几何时;表示“重(chóng),用来指与自己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等时,读zēng,如,曾祖、曾孙。
(céng)
(zēng)
曾经
曾孙
多音字
背
字歌:
背(bēi)起背(bēi)包向远方,背(bēi)负希望道路长。
背(bèi)水一战无余地,人心向背(bèi)细思量。
(bēi)
(bèi)
背包
背影
多音字
蒙
例句:
在细雨蒙(méng)蒙(méng)的春天,我们来到科尔沁大草原,蒙(měng)古族同胞盛情地款待了我们。我们饮酒高歌,跳起了舞蹈。我不胜酒力,感觉有些蒙(méng)头转向。
(méng)
(mēng)
承蒙
蒙骗
(měng)
蒙古
我会认读
形声字识记
锋
洒
暖
与金属有关
与水有关
与太阳有关
形旁表意
读音为fēng。
读音为sǎ。
读音为nuǎn。
声旁表音
洒脱 挥洒 洒水
锋利 先锋 刀锋
暖和 温暖 暖阳
易读错
“洒”读sǎ ,不读jiǔ;
“曾”在本课读céng,不读zēng;
“曾、蒙、泞、荆”是后鼻音;
“顺”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ùn。
会写字
锋
昨
洒
温
暖
左右结构
冒
留
弯
背
上下结构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钅
左窄右宽。“钅”的竖提要提得干脆“夂”的横撇与捺相互支撑,“丰”的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锋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上部要写得扁而宽,两横
与左右两边不相连;下部“目”的顶部在横中线上。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冒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上部第三笔“、” 要写对位置和方向;下面的“田”整体要写得匀称,略小于上面部分。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留
田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日”稍窄,“皿”稍宽,底横稍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温
氵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爰”要写得稍大,长撇要撅出去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自然稳重。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暖
日
易写错
上宽下窄。第三、四笔两横与左右相离。
里面没有横,与“酒”区分开。
左边是“日”,右边不是“爱”。
洒
词语听写
昨天 温暖 叔叔 足迹 迷路 爱心
锋利 冒充 留心 弯曲 背负 洒水 春风
近义词
足迹—踪迹
寻找—寻觅 年迈—年老
路过—经过 泥泞—泥淖
温暖—暖和
反义词
献出—索取 年迈—年轻 温暖—寒冷
学习内容
1.理解词语。
2.理解内容:雷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阶:我会阅读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年迈]年级老。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文中指雷锋做好事时付出的艰辛。
[晶莹]光亮而透明。
[寻觅]寻找。
理解词语
泥泞
帮助迷路的孩子
朗读课文,思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找到了吗?他在做什么?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帮助年迈的大娘
读文思考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长长的小溪
细细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什么不同?比较之后,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你在哪里”重复了两次,标点符号也不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知识卡
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使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手法。反复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节奏感,表达出强烈而真挚的思想情感。
反 复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环境恶劣
行走艰难
溪边的环境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泥泞的道路
根据诗歌内容,试着说一说: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是怎样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的?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雷锋叔叔是怎样帮助迷路的孩子的?他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请你接着“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这句话往下讲一讲。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再读读第一、二小节,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说说雷锋叔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心中有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帮助迷路的孩子
孩子们还去哪里寻找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呢?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帮助年迈的大娘
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第二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大家寻找雷锋叔叔的心情越来越急迫。
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的大娘,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读句子,想画面,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荆 棘
想象一下:雷锋叔叔是怎样克服困难背着年迈的大娘的?用自己的话,接着句子“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讲一讲雷锋叔叔的事迹。
“我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雷锋叔叔,寻找雷锋叔叔,其实是在寻找什么?
寻找雷锋精神
向雷锋学习
抱孩子 冒细雨 路上的脚窝
背大娘 踏荆棘 晶莹的露珠
四处寻觅
小溪
小路
春风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就出现在哪里
结构层次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1.课后作业。
2.内容拓展:雷锋日记
1.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再朗读这首诗歌,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
老师来指导
全诗结构相似,音韵流畅,比较适合朗读。朗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读好反复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句话中,第一个“你在哪里”后标的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标的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语速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第三小节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较第一小节语气加强,语速略快,更显急切。
课后习题1
1.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再朗读这首诗歌,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
老师来指导
(2)读好问答句。第一、三小节以问句结尾,第二、四小节为答句。根据情感需要,问句要读出探询的语气,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
读小溪和小路的话,要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如,读“瞧”,语气上扬,停顿稍长;读“瞧”后面的语句,要表现出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
(3)读好最后一节。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调,停顿久一点儿,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之情,最后一句中的两个 “哪里”重读,语速稍微慢一点儿。
课后习题1
老师来指导
2.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猜测是其中的一种。猜测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字形结构进行猜测,如“晶莹”中“晶”字有三个“日”,由此可猜出“晶莹”的物体是亮亮的;可以通过观察词语的部首来猜测,我们发现“泥泞”的部首都是三点水,它们一定跟水有关,再联系“泥"的意思,就可以知道这个词一定是指地面上有很多泥,形容路不好走;可以通过图片辅助或者联系生活体验猜测,生活中当地上有烂泥时走路
课后习题2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老师来指导
2.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上有烂泥时走路会非常吃力,所以猜测“泥泞”是指因有烂泥而不好走;可以通过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猜测,如“年迈”出现在句子“背着年迈的大娘”中,由需要背着的大娘可以猜出“年迈”是指年纪老;还可以通过联想近义词进行猜测,如“寻觅”的近义词是“寻找”,所以“寻觅”的意思就是“寻找”,“年迈”的近义词是“年老”,所以“年迈”的意思就是“年老”。
课后习题2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老师来指导
2.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可以通过图片辅助、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猜测“泥泞”的意思。
年迈:年纪老。可以通过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测“年迈”的意思。
晶莹:光亮而透明。可以通过字形结构等方法猜测“晶莹”的意思。
“晶莹”的“晶”有三个“日”,可知“晶莹”的物体亮亮的。
寻觅:寻找。可以通过联想近义词等方法来猜测“寻觅”的意思。
课后习题2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老师来指导
3.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完成本题时,要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可以通过想象周围环境和想象人物的表现来完成。第一小题,抓住重点词语“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想象周围的环境:流淌着的长长小溪,下个不停的绵绵细雨,使小路坑坑洼洼、湿滑不平,出现了一排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再接着想象人物在这种环境下的表现: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抱”的情形
课后习题3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老师来指导
3.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怎样?“抱”得紧紧的,甚至用自己的外套裹着孩子,生怕孩子被雨水淋着。第二小题,抓住重点词语“弯弯的小路”“路上的荆棘”,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当时周围的环境:雷锋走的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然后想象人物此时的表现: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背”的样子如何?“背”得背都弓着了,汗水直流。
课后习题3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答案供参考
3.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遇见一个迷路的孩子,他把孩子抱起来,抱得紧紧的,他用外套裹着孩子,小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他抱着孩子,顶着细雨,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课后习题3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答案供参考
3.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看到一位年迈的大娘拄着拐杖,寸步难行。他背起大娘,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前行,他的背一直弓着,不曾有片刻停歇,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不曾诉说苦和累,崎岖的小路上洒下了他晶莹的汗滴。
课后习题3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我想试试
《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阅读《雷锋日记》,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事迹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雷锋精神。
《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