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液体的压强(同步精选练习)-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9.2.1 液体的压强(同步精选练习)-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1 17:56: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而产生压强,又因为液体具有 性,所以液体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深度越____,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______;其中ρ表示液体的_______,单位用 ;h表示液体的 ,单位用 ;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是pa(帕),1pa= N/m2。
3. 如图1所示的三个容器内都装有水,A 、B点的深度分别为________ cm、_____cm;C、D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C= ,pD= 。(g取10 N/kg)
4.如图2所示,取一空塑料瓶,在瓶壁上扎几个小孔,放入盛水容器或水槽中,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根据如图甲、乙所示的现象,可以说明: 。
5. 如图3所示,小敏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0.3米,她装满开水后,则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为 帕(g取10 N/kg);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的重力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对脸盆底的压强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
6.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把U形管压强计(如图4所示)中的金属盒浸没在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度。
B.将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C.将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7. 如图5所示的容器,水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8.如图6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pC B.pA=pC>pB C.pA>pB=pC D.pA=pC<pB
9.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
(1)pA、pB和pC中,最大的是 。
(2)要使甲、乙两容器中A、C两点的压强相等,下列做法一定可行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向甲容器里加入酒精
B.在乙容器中抽取水
C.在两容器中抽取同样高度的两种液体
10.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图8所示(ρ盐水>ρ水):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____法。
(2)通过比较______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丙、丁两个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11. 观察图9(a)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名称是______。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需用_______液体进行研究(选填“一种”或“多种”)。在图9(b)(c)和(d)所示的实验中,同学们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的关系。
12. 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请在图中把压强计中红墨水所处的大致位置涂黑(已知ρ水>ρ煤油)。
二、巩固与提高
13. 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 因为P=F/S,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C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D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14.如图11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相同,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p乙。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p乙。
(

1
2
)
15. 如图12所示,甲、乙两只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液体后,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甲试管斜至其中的液面与乙试管中液面相平时,甲、乙两试管底部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B.p甲<p乙 C. p甲>p乙 D.无法确定
16.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图13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17. 如图1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压强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_____。(以上三格均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8. 如图15所示,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紧贴一轻质薄塑料片,将玻璃管下端浸入水面下0.3米深处,然后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当管中的酒精液面与管外的水面相平时,塑料片受到酒精的压强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的压强。若将玻璃管缓慢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时塑料片有可能掉落,为使塑料片不致掉落,则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米。
19.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16(a)、(b)和(c)所示。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d)、(e)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1)观察比较图(a)、(b)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2)观察比较图(d)和(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20.某同学用如图17所示容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靠近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当隔板两侧注入相同深度、密度均为ρ1的同种液体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a)所示;当隔板两侧注入不同深度、密度均为ρ1的同种液体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b)所示;当隔板两侧注入相同深度、密度为ρ1和ρ2的不同液体(ρ1<ρ2)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c)所示。
① 比较图17(a)和(b)可知:                 。
② 比较图17(a)和(c)可知:                。
21. 如图18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某一容器内装有500 cm3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8 cm,容器高h2为10 cm,容器底面积为50 cm2。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水的重力。
(4)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的大小,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2.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的质量为5千克。
① 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 分别从甲、乙两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抽出液体前 抽出液体后
p甲水(帕) 1960 980
p乙液(帕) 1960 1078
(a) 求抽出液体后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b) 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 并说明理由。
23.如图19(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它是用来______________的仪器。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
(1)对图(b)中两容器内装入液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金属盒在两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应满足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某同学利用甲、乙两种液体(已知ρ甲 > ρ乙),经过实验后记录的部分数据,经分析可得到初步的结论是:
液体 种类 实验 次数 深度 (厘米) 橡皮膜 朝向 U形管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甲 1 3 朝上 2.6
2 3 朝下 2.6
3 3 朝侧面 2.6
4 6 朝上 5.0
乙 5 3 朝上 2.3
6 3 朝下 2.3
7 6 朝侧面 4.6
a.分析实验次数l、2和3(或5和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实验次数1与4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
c.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5或2、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而产生压强,又因为液体具有 性,所以液体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深度越____,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答案】重力,流动;相等;深,密度。
【解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而产生液体内部压强,又因为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______;其中ρ表示液体的_______,单位用 ;h表示液体的 ,单位用 ;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是pa(帕),1pa= N/m2。
【答案】ρgh,密度,千克/米3;深度,米;1。
【解析】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表示密度,单位用千克/米3,h表示深度,单位用米,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是帕,1帕=1牛/米2。
3. 如图1所示的三个容器内都装有水,A 、B点的深度分别为________ cm、_____cm;C、D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C= ,pD= 。(g取10 N/kg)
【答案】30,50;4000,5000。
【解析】深度是指液体内部的点到液面的竖直(垂直)距离。A处的深度为:hA=50cm-20cm=30cm,B处的深度为:hB=50cm;C处的深度为:hC=40cm=0.4m,D处的深度为:hD=50cm=0.5m
压强是pC=ρghC=1.0×103kg/m3×10N/kg×0.4m=4000 pa
PD=ρghD=1.0×103kg/m3×10N/kg×0.5m=5000 pa
4.如图2所示,取一空塑料瓶,在瓶壁上扎几个小孔,放入盛水容器或水槽中,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根据如图甲、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答案】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析】①放入水槽中或盛水放入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乙所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图中,水的深度越深时,小孔中水喷射距离越远,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比较甲图或乙图,深度相同,小孔中水喷射距离相同,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 如图3所示,小敏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0.3米,她装满开水后,则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为 帕(g取10 N/kg);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的重力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对脸盆底的压强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3000,不变;小于,水的深度变小。
【解析】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pC=ρghC=1.0×103kg/m3×10N/kg×0.3m=3000 pa
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水的重力不变;因为水的深度变小,根据P=ρgh可知,水对脸盆底的压强小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
6.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把U形管压强计(如图4所示)中的金属盒浸没在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度。 B.将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C.将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答案】D。
【解析】金属盒浸没在水中,要使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即压强减小,根据p=ρgh,因为密度不变,只能是使橡皮膜的深度变小,所以应该将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所以选D。
7. 如图5所示的容器,水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答案】D。
【解析】深度是指水的内部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由图可知,深度hA<hB<hC,根据P=ρgh可知,pA<pB<pC。所以选D。
8.如图6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水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pC B.pA=pC>pB C.pA>pB=pC D.pA=pC<pB
【答案】D。
【解析】因为A和C两点到各自水面的距离相等,即深度相等,所以pA=pC。因为B点的深度大于A的深度,所以pA<pB,故选D。
9.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0.8×103 kg/m3)
(1)pA、pB和pC中,压强最大的是 。
(2)要使甲、乙两容器中A、C两点的压强相等,下列做法一定可行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向甲容器里加入酒精
B.在乙容器中抽取水
C.在两容器中抽取同样高度的两种液体
【答案】(1)pC。(2)B。
【解析】(1)液体内部A、B、C三点的深度关系为hA=hC>hB;因为ρ酒精<ρ水,所以pA、pB和pC中,最大的是pC。
(2)原来甲、乙两容器中A、C两点的压强不相等,pA<pC,要使甲、乙两容器中A、C两点的压强相等,可以增大酒精的压强或减小水的压强。
选项A:由于不知容器的高度,向甲容器里加酒精时,有可能溢出,与水的压强不一定相等,故A选项不一定可行;
选项B:在乙容器中抽取水时,水的压强减小,酒精的压强不变,所以一定可以使A、C两点的压强相等。该选项一定可行。
选项C:在两容器中抽取同样高度的两种液体时,剩余液体的深度仍然相等,A点的压强还是小于C两点的压强。故该选项不可行。
所以选B。
10.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图8所示(ρ盐水>ρ水):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____法。
(2)通过比较______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丙、丁两个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答案】(1)高度差,转换法。(2)乙、丙,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3)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解析】(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通过比较乙、丙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通过比较丙、丁两个图,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1. 观察图9(a)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名称是______。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需用_______液体进行研究(选填“一种”或“多种”)。在图9(b)(c)和(d)所示的实验中,同学们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的关系。
【答案】U形管压强计;多种;深度。
【解析】观察图9(a)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名称是U形管压强计。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需用多种液体进行探究,使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在图9(b)(c)和(d)所示的实验中,液体的种类相同,深度不同,同学们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2. 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请在图中把压强计中红墨水所处的大致位置涂黑(已知ρ水>ρ煤油)。
【答案】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液体内部压强;见图10a。
【解析】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装置,图中橡皮膜所在水和煤油的深度相同,但是密度不同,已知ρ水>ρ煤油,所以水的压强比煤油的大,即与水中的橡皮膜所连的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要大。
二、巩固与提高
13. 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 因为P=F/S,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C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D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答案】D。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ρgh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底面积等都无关,且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向各个方向的,所以选D。
14.如图11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相同,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p乙。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p乙。
【答案】C.
【解析】由U型管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可知,甲与乙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但是在甲液体中的橡皮膜的深度大,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因为容器底部的深度相等,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

1
2
)
15. 如图12所示,甲、乙两只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液体后,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甲试管斜至其中的液面与乙试管中液面相平时,甲、乙两试管底部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B.p甲<p乙 C. p甲>p乙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图知,液体体积V甲<V乙,根据ρ=m/V,∵m甲=m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又∵p=ρ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深度h相同),∴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甲>p乙.
故选C。
16.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图13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答案】B。
【解析】A与B两图中都是水,橡皮膜两面中,A图中右面水的深度大,所以对橡皮膜的压强大,橡皮膜应该向左凸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面水的深度相等,所以产生的压强相等,橡皮膜是平的,故B符合题意;
C与D两图,水与盐水的深度相同,因为盐水的密度大,所以对橡皮膜的压强大,橡皮膜应该向左凸出,所以C与D都是错误的。
故选B。
17. 如图1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压强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_____。(以上三格均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小于,小于。
【解析】根据p=ρgh,水的深度h相同,所以水对容器底压强:pa=pb.
根据F=PS,因为Sa<Sb,所以Fa<F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水+ G容器,因为Ga水<Gb水,所以<
18. 如图15所示,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紧贴一轻质薄塑料片,将玻璃管下端浸入水面下0.3米深处,然后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当管中的酒精液面与管外的水面相平时,塑料片受到酒精的压强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的压强。若将玻璃管缓慢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时塑料片有可能掉落,为使塑料片不致掉落,则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米。
【答案】小于;上;0.06。
【解析】当管中的酒精液面与管外的水面相平时,因为ρ水>ρ酒精,根据p=ρgh得:塑料片受到酒精的压强小于水的压强。
塑料片掉落时,管内酒精对塑料片的压强大于管外水对塑料片的压强,即p酒精>p水,h酒精>h水,所以将玻璃管缓慢向上移动。
为使塑料片不致掉落,管内酒精对塑料片的压强恰好等于管外水对塑料片的压强,
根据p水=p酒精,ρ水gh水=ρ酒精gh酒精,h酒精=0.3米不变,需要水的深度为h水=0.24米,
则移动的最大距离为:0.3米-0.24米=0.06米。
19.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16(a)、(b)和(c)所示。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d)、(e)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1)观察比较图(a)、(b)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2)观察比较图(d)和(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2)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解析】(1)因为图(a)、(b)、(c)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同,故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2)图(d)与(e)中玻璃管浸入的深度相同,水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橡皮膜在酒精中上凹,表明酒精产生的压强小于水的压强,橡皮膜在盐水下凸,表明盐水产生的压强大于水的压强。所以盐水产生的压强大于酒精的压强,又知道酒精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可得出初步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20.某同学用如图17所示容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在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靠近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当隔板两侧注入相同深度、密度均为ρ1的同种液体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a)所示;当隔板两侧注入不同深度、密度均为ρ1的同种液体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b)所示;当隔板两侧注入相同深度、密度为ρ1和ρ2的不同液体(ρ1<ρ2)时,橡皮薄膜形状如图17(c)所示。
① 比较图17(a)和(b)可知:                 。
② 比较图17(a)和(c)可知:                。
【答案】(1)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2)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解析】(1)图(a)和(b)中,是相同深度、密度均为ρ1的同种液体时,橡皮薄膜形状是平的,表明两面受到的压强相等,故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图(a)和(c)是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液体,橡皮薄膜向左凸出的,表明左面受到的压强小,故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1. 如图18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某一容器内装有500 cm3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8 cm,容器高h2为10 cm,容器底面积为50 cm2。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水的重力。
(4)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784 Pa; (2) 3.92N;(3) 4.9 N;(4)在口大底小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解析】(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水=ρ水gh1=1.0×103 kg/m3×9.8 N/kg×0.08 m=784 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水=p水S=784 Pa×50×10-4 m2=3.92N。
(3)G水=m水g=ρ水V水g=1.0×103 kg/m3×500×10-6 m3×9.8N/kg=4.9 N.
(4)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的大小,发现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口大底小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对于非柱形容器,计算水的压力时,一定应用F=PS,因为水产生的压力不等于水的重力。
22.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的质量为5千克。
① 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 分别从甲、乙两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 求抽出液体后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b) 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 并说明理由。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抽出液体前 抽出液体后
p甲水(帕) 1960 980
p乙液(帕) 1960 1078
【答案】①5×10-3米3;②0.1米;③5千克。
【解析】① V水=m水/ρ水=5千克/1.0×103千克/米3= 5×10-3米3
②(a)h水=p水/(ρ水g)=p甲 /(ρ水g)=980帕/(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b)m液=m水=5千克
两容器底面积S相等,抽出液体前,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均为1960帕,根据F=PS,说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相等。
圆柱形容器G液=F液,两液体受到的重力G相等,根据m=G/g,可得两液体的质量相等。
23.如图19(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它是用来______________的仪器。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
(1)对图(b)中两容器内装入液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金属盒在两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应满足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某同学利用甲、乙两种液体(已知ρ甲 > ρ乙),经过实验后记录的部分数据,经分析可得到初步的结论是:
a.分析实验次数l、2和3(或5和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实验次数1与4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
c.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5或2、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1)液体的密度不等;(2)位于同一深度处;(3)a.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b.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相同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解析】如图(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U型管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金属盒在两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应满足的要求是:则对两容器内装入液体的密度不等,但是应该使金属盒位于同一深度处。
(3)a.分析实验次数l、2和3(或5和6)可知,是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橡皮膜朝向不同,研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之间的关系,由于U形管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相等,故结论为: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b.分析实验次数1与4可知,是同种液体,深度不同,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结论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5或2、6可知,是液体的深度相同,密度不等,探究的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结论为:相同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