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 如图1所示,上端_______、下端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______液体,当液体_____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___的。
【答案】开口,连通,同一种,不流动,相同。
【解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 连通器原理:如果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对于该原理,小华的解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空格内容。
以连通器底部的液面CD(可设想成一个硬纸片)为研究对象(如图2):当液体静止不动时,根据_____可知,液面CD受到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左=F右,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强p左___p右;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______,因为密度ρ相同,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深度h左_____h右。
【答案】二力平衡条件,=,ρgh,=。
【解析】以连通器底部的液面CD(可设想成一个硬纸片)为研究对象:当液体静止不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液面CD受到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力F左等于F右,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强p左=p右,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相同,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深度h左=h右。
3. 如图3所示,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它是利用______原理来工作的,当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________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相平时,闸门A打开,船驶出闸室。
【答案】连通器,闸室。
【解析】三峡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当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闸室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相平时,闸门A打开,船驶出闸室。
4. 如图4所示,是乳牛自动喂水器,其中容器A和B由中间的细管C连接,组成一个 ,容器A和B的水面在水不流动时总保持 。乳牛饮水后使得B的水面下降,A中的水会由C流向 ,此时A中的水面会 ,从而将阀门D向上顶开,就自动补水。
【答案】连通器,相平,B,下降。
【解析】容器A和B由中间的细管C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容器A和B的水面在水不流动时总保持相平。乳牛饮水后使得B的水面下降,A中的水会由C流向B,此时A中的水面会下降,从而将阀门D向上顶开,就自动补水。
5. 小璐同学发现洗手盆下方有如图5所示的下水管道,该管道属于连通器部分的是 ,若管中有水时,______液面总相平(以上两空均选填“A与B”、“B与C”或“A与B与C”),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 管液体产生的压强比 B管液体产生的压强 ,从而使水开始流下。
【答案】A与B,A与B,大。
【解析】该管道属于连通器的是A与B两管。若没有水流入时,A、B 液面总相平,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 管液体产生的压强比 B管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从而使水开始流下。
6. 小明家新购置的房间要装修,从地板到墙上1m处要贴不同颜色的瓷砖,为此要在墙的四周画一水平线。装修师傅用如图6所示的一根长胶管里装适量的水,先在某一标准1m处定一个点A,然后将管的一端放在A点,另一端分别放在墙面不同位置,在水面处定出B、C、D等点,用直线将A、B、C、D连起来,便画出了水平线。
(1)这是运用了_______原理。
(2)如果胶管的粗细不均匀,将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水平线的准确程度。
(3)若把胶管的一端提高0.1米,待水静止后,管内水面的高度差为 米。
【答案】(1)连通器;(2)不影响;(3)0。
【解析】(1)胶管开口、底部连通,相当于连通器,当水不流动时,两端的水面相平,所以能确定瓷砖是否水平。
(2)如果胶管的粗细不均匀,将不会影响水平线的准确程度,因为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3)若把胶管的一端提高0.1米,待水静止后,根据连通器原理:同种液体静止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管内水面的高度差为0米。
7.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7所示的事例中,与连通器原理无关的是( )
【答案】D
【解析】水壶、自动饮水机、下水弯管都是连通器,运用了连通器原理。拦河大坝不是连通器,船闸是连通器。
所以选D。
8. 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道流到污水处理池,但我们却闻不到池中的臭味,这是因为下水道采用了如图8所示的哪种结构( )
【答案】D。
【解析】图D的弯管为U型管道,是一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厨房、卫生间里的水在下流时,会在U型管道内存有一部分水,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而A、B、C图中,不会有水存在于管道中,不能隔离房间与下水道,所以选D。
9. 如图9所示,能够正确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盛水容器的图是( )
【答案】C。
【解析】这些图所示的都是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当内部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内的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所以C正确。
10.如图10所示为一个连通器,在里面灌入某种液体,静止后最右面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其它管内大致画出液面位置。
【答案】见右图。
【解析】这是一个连通器,在里面灌入某种液体,根据连通器原理,静止后液面一定相平。
11.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塑料软管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情况,他在塑料软管内装入同种液体,观察到液体静止后液面情况如图11(a)所示;接着,他将塑料软管弯成不同形状,液体静止后液面情况分别如图11(b)和(c)所示。
(1)分析比较图11(a)或(b)或(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11(a)和(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连通器中只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2)连通器中只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与形状无关。
【解析】(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知,这三个图都是连通器,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知,这三个塑料软管都是连通器,形状不同,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与形状无关。
12. 图12(a)为始于宋、辽时期的倒装壶,它没有壶盖。某小组同学对它的仿制品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向壶内注水时,需将它倒置过来,将水从图12(b)所示的壶底小孔处灌入到壶腹内,此时尽管注入较多的水,水也不会从壶嘴漏出。将水倒出时,与平时的茶壶一样,此时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
根据倒装壶的使用特点,他们绘制了倒装壶的结构图,如图12(c)(d)所示,请判断,倒装壶的结构图应该为 图(选填 “c”或“d”)。若倒装壶中盛有大约半壶的水量,请在你选定的结构图中,用虚线示意出水在壶中的情况 (包括正放时和倒放时)。
倒装壶正放时,由于注水管高于壶底,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又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了 ,所以水可以从壶嘴倒出。
【答案】d;见图;连通器。
【解析】根据“向壶内注水时,需将它倒置过来,将水从图12(b)所示的壶底小孔处灌入到壶腹内,此时尽管注入较多的水,水也不会从壶嘴漏出”进行判断,倒装壶的结构图应该为d图。
倒装壶正放时,由于注水管高于壶底,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又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了连通器,所以水可以从壶嘴倒出。
二、巩固与提高
13. 如图13所示,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__p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______(选填“流动”或“不流动”)。
【答案】小于,不流动。
【解析】A、B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组成了连通器,因为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 a、b两处的深度ha<hb,所以压强pa小于pb。当打开阀门时,液体不流动。
14. 如图14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面积为3.14×10-4m2。则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水产生的压力为____N。(g=10N/kg)
【答案】8×105Pa,25.12N。
【解析】水产生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8m-10m)=8×105Pa,
由p=F/S可求水的压力:
F=pS=8×105Pa×3.14×10 4m2=25.12N
15. 如图15所示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A、B两底面积相等,A中的液面比B高,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强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强;当把中间的开关打开后,等液面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力 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力(均选填:“>”、“=”或“<”)。
(
图
15
)
【答案】>,=。
【解析】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因为A中的液面比B高,根据P=ρgh可知,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强大于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强;当把中间的开关打开后,A、B构成一连通器,等液面静止后,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深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强,A、B两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F=PS,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力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力。
16 .如图16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等深度的酒精、水和盐水,三个容器的底面积及容器的质量均相同。则(均选填“>”“<”或“=”):
(1)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A FB FC。
(2)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 pB pC。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 FB' FC'。
(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pB' pC'。
【答案】(1)<,<。(2)<,<。(3)<,<。(4)<,<。
【答案】(1)由p=ρgh,深度相同,由于ρ酒精<ρ水<ρ盐水,所以pA
(2)由(1)分析可知,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强:pA(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器,因为G液=m液g=ρ液V液g,由图可知,V酒精(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因为底面积相等,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17. 如图17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两种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A pB,两液体密度ρA 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 F乙。(均选填“>”、“=”或“<”)
【答案】>; >; >。
【解析】①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根据P=F/S,因为SA< SB,所以PA>PB。
②根据P=ρgh ,因为h甲=h乙,PA>PB,所以ρ甲>ρ乙。
③因为A容器口大底小,液体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B容器口小底大,液体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所以GA>GB。
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容器的重力之和,所以F甲大于F乙。
18. 如图18所示,底面积为S容的薄壁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体积为V液、深度为h,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则容器的质量为 。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ρ(hS容 -V液);变大;变小。
【解析】(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液=ρgh,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容= F/S容=(m容+m液)g/S容=(m容+ρV液)g /S容
根据P液=P容 得出:m容=ρ(hS容 -V液)
(2)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根据P容= F/S容可知,压强将变大;此时,容器变为口大底小,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变小。
19.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19所示。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
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盛有深度相同的水,根据P=ρgh,压强Pa=P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因为Sa<Sb,所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水+G容器,因为Ga水<Gb水,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③对于容器,二者的质量相等,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F/S:
p==+,a、b两种情况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对于a,G水/Sa大于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
对于b,G水/Sb小于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又因为容器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Sa小于Sb,
所以桌面受到的压强pa>pb。
故选D.
20. 如图20所示,容器E、F内盛有水,水面相平,一段带有阀门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管中央的阀门打开时,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水由E流向F,因为斜管左端比右端高
B. 水由F流向E,因为F中的水比E中多
C. 水不流动,因为两容器中水面相平
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当阀门打开后,E、F两个容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属于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中的液面相平。由于现在E、F两容器内水面相平,所以水不再流动。
21. 如图21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高度是 ( )
A. h B. h C. h D. h
【答案】C
【解析】当打开阀门K时,左右容器构成一个连通器,由于连通器内水面静止时,水面相平,因此右侧水面将下降,左侧水面将升高。由于水的总体积不变,设左管横截面积为S,则右管横截面积为2S,竖管中水的总体积V=Sh+2S×2h=5Sh,因为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则液面相平时,右管中水的体积是左管中水的体积的2倍,即左管中水的体积为V左=×5Sh=,右管中水的体积为V右=×5Sh=,左管中水的体积的增加量为-Sh=Sh,即左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是h。
22.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1)求玻璃杯的重力。
(2)在玻璃杯中装入1.5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80 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22中(a) 、(b)、(c)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答案】(1)2N;(2)0.1m,大致形状是图a。
【解析】(1)由p=F/S 得:玻璃杯的重力:G=F=PS=200 Pa×0.01m2=2N
(2)由P=ρgh得水的深度为:
h水=p水/(ρ水g)=p水 /(ρ水g)=980 Pa /(1.0×103kg/m3×9.8N/kg)=0.1m
质量1.5kg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1.5kg/1.0×103kg/m3= 1.5×10-3m3
假设杯壁是竖直的,装入1.5kg的水后杯中水的深度为:
h 水=V水 /S=1.5×10-3m3/10-2m2=0.15m
因为h 水>h水,所以水杯是底小,口大,大致形状是图a。
23. 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且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薄橡皮膜、刻度尺、烧杯和水(已知ρ水=1.0×103 kg/m3)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
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如图所示);测出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
④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向上凸起的程度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kg/m3。
【答案】(1)越大;(2)1.2×103。
【解析】(1)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说明水的内部有向上的压强;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受到水的压强越大,因此其向上凸起的程度越大。
(2)由图可知,薄膜到水面的距离h1=6.0 cm=0.06 m,薄膜到液面的距离h2=5.0 cm=0.05 m,由薄膜变平可知,薄膜内外两侧压强相等,则ρ液gh2=ρ水gh1,所以ρ液===1.2×103 kg/m3。
24.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一个盛有水的柱状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柱体A逐步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如图24所示。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7、8、9数据中的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或9、10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7或4、9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
p相等。
【答案】①当h【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7、8、9、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或9与10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当h≥H时,P不随h的改变而改变;
(3)由实验序号3与7或4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h不同而p相同,
序号3中,SA=0.03m2,A的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A=0.20m,圆柱体A浸入水中的体积:
VA浸=SAhA=0.03m2×0.20m=0.006m3;
序号7中,SB=0.05m2,B的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B=0.12m,圆柱体B浸入水中的体积:
VB浸=SBhB=0.05m2×0.12m=0.006m3;
比较可知,VA浸=VB浸,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等;
同理,计算实验序号4与10中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可以得到:当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等。所以结论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不同柱体,S和h的乘积相等(浸入的体积相等),p相等。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 如图1所示,上端_______、下端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______液体,当液体_____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___的。
2. 连通器原理:如果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对于该原理,小华的解释如下,请你帮助完成空格内容。
以连通器底部的液面CD(可设想成一个硬纸片)为研究对象(如图2):当液体静止不动时,根据_____可知,液面CD受到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左=F右,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压强p左___p右;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______,因为密度ρ相同,所以左、右两边的液体的深度h左_____h右。
3. 如图3所示,是三峡船闸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它是利用______原理来工作的,当阀门A打开,阀门B关闭,水从________流向下游,当它的水面与下游相平时,闸门A打开,船驶出闸室。
4. 如图4所示,是乳牛自动喂水器,其中容器A和B由中间的细管C连接,组成一个 ,容器A和B的水面在水不流动时总保持 。乳牛饮水后使得B的水面下降,A中的水会由C流向 ,此时A中的水面会 ,从而将阀门D向上顶开,就自动补水。
5. 小璐同学发现洗手盆下方有如图5所示的下水管道,该管道属于连通器部分的是 ,若管中有水时,______液面总相平(以上两空均选填“A与B”、“B与C”或“A与B与C”),从而阻止下面的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 管液体产生的压强比 B管液体产生的压强 ,从而使水开始流下。
6. 小明家新购置的房间要装修,从地板到墙上1m处要贴不同颜色的瓷砖,为此要在墙的四周画一水平线。装修师傅用如图6所示的一根长胶管里装适量的水,先在某一标准1m处定一个点A,然后将管的一端放在A点,另一端分别放在墙面不同位置,在水面处定出B、C、D等点,用直线将A、B、C、D连起来,便画出了水平线。
(1)这是运用了_______原理。
(2)如果胶管的粗细不均匀,将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水平线的准确程度。
(3)若把胶管的一端提高0.1米,待水静止后,管内水面的高度差为 米。
7.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7所示的事例中,与连通器原理无关的是( )
8. 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道流到污水处理池,但我们却闻不到池中的臭味,这是因为下水道采用了如图8所示的哪种结构( )
9. 如图9所示,能够正确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盛水容器的图是( )
10.如图10所示为一个连通器,在里面灌入某种液体,静止后最右面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其它管内大致画出液面位置。
11.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塑料软管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情况,他在塑料软管内装入同种液体,观察到液体静止后液面情况如图11(a)所示;接着,他将塑料软管弯成不同形状,液体静止后液面情况分别如图11(b)和(c)所示。
(1)分析比较图11(a)或(b)或(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11(a)和(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图12(a)为始于宋、辽时期的倒装壶,它没有壶盖。某小组同学对它的仿制品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向壶内注水时,需将它倒置过来,将水从图12(b)所示的壶底小孔处灌入到壶腹内,此时尽管注入较多的水,水也不会从壶嘴漏出。将水倒出时,与平时的茶壶一样,此时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
根据倒装壶的使用特点,他们绘制了倒装壶的结构图,如图12(c)(d)所示,请判断,倒装壶的结构图应该为 图(选填 “c”或“d”)。若倒装壶中盛有大约半壶的水量,请在你选定的结构图中,用虚线示意出水在壶中的情况 (包括正放时和倒放时)。
倒装壶正放时,由于注水管高于壶底,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又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了 ,所以水可以从壶嘴倒出。
二、巩固与提高
13. 如图13所示,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__p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______(选填“流动”或“不流动”)。
14. 如图14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面积为3.14×10-4m2。则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水产生的压力为____N。(g=10N/kg)
15. 如图15所示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A、B两底面积相等,A中的液面比B高,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强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强;当把中间的开关打开后,等液面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A的压力 液体对容器底部B的压力(均选填:“>”、“=”或“<”)。
16. 如图16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等深度的酒精、水和盐水,三个容器的底面积及容器的质量均相同。则(均选填“>”“<”或“=”):
(1)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A FB FC。
(2)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 pB pC。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 FB' FC'。
(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pB' pC'。
17. 如图17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两种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A pB,两液体密度ρA 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 F乙。(均选填“>”、“=”或“<”)
18. 如图18所示,底面积为S容的薄壁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体积为V液、深度为h,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则容器的质量为 。若将该容器倒置,则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将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19所示。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
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
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0. 如图20所示,容器E、F内盛有水,水面相平,一段带有阀门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管中央的阀门打开时,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水由E流向F,因为斜管左端比右端高
B. 水由F流向E,因为F中的水比E中多
C. 水不流动,因为两容器中水面相平
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21. 如图21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高度是 ( )
A. h B. h C. h D. h
22.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1)求玻璃杯的重力。
(2)在玻璃杯中装入1.5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80 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22中(a) 、(b)、(c)的哪一种?(水的密度ρ=1.0×103kg/m3,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23. 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且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薄橡皮膜、刻度尺、烧杯和水(已知ρ水=1.0×103 kg/m3)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
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如图所示);测出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
④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向上凸起的程度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kg/m3。
24.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一个盛有水的柱状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柱体A逐步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如图24所示。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7、8、9数据中的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或9、10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7或4、9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 p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