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1《赤壁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1《赤壁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07: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部编版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是古代散文的名篇。1079年,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获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2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游记,即《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作者触景生情,借景说理,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宇宙的感悟。余秋雨曾说苏轼在黄州完成一次文化突围,《赤壁赋》里,苏轼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突围。从高位上跌落下来的苏轼带着官坛上泼给他的一身脏水踉踉跄跄地来到黄州,初到黄州,苏轼仍未从惊吓惶恐中走出来,又陷入了深深的孤独。这时候的他参禅悟道,开始接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再加之他时常登山临水,寄情自然,种种因素的影响使他在黄州四年的时间实现了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终于成熟了。苏轼在赤壁水月中悟出的“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哲理,成就了他特有的旷达情怀,这正是他历经苦难而不是赤子之心的原因。
本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本单元所选几篇散文名篇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二是意蕴深厚,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对人生等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优美。当然《赤壁赋》也不例外。
根据新课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结合单元和单篇的教学提示,结合学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品味精彩语句,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重点)
2.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体悟作者情感变化和人生思考。(难点)
定下目标后,如何开展学生活动呢?新课标倡导教学时要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通读了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后,我决定开展一次“登山临水,心灵远游——名家经典散文导游”活动,我将这个语文实践活动置于本单元主题“自然情怀”下,试图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主题阅读、专题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他们登山临水,在自然中达到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精神境界,同时也留下无数美文佳篇。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品读名家经典写景散文,引发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我校文学社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登山临水,心灵远游——名家经典散文导游”活动。我们班承担的篇目是苏轼的《赤壁赋》。经过前期努力,我们班已经做足充分的准备,今天在这里,我们同学将化身为“导游”,向全校学生现场直播,交流展示我们的品读成果。
我看各组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今天我们交流要达到的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课堂活动
(一)解说“赤壁”,初感景之美
任务一:编制导游卡片。学生查阅苏轼的资料,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心境,然后追随苏轼笔下夜游赤壁所见的景色,绘制“赤壁”夜景,并以自己的理解写一段优美的导游词。
《赤壁赋》导游卡片
苏轼简介
写作背景
写作心境
赤壁景观 (阅读文本,借助意象,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适当想象,绘制夜游赤壁图)
导游词 (结合文本,加上自己的理解,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创作)
师生活动:
1.挑选三名同学代表交流“赤壁”画作,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巩固落实重点文言知识。
可能出现的文言词语有:
(1)七月既望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举酒属客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8)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2.挑选两组代表交流解说词,师生共同点评。
3.各小组根据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成果修改完善各自的导游卡片。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对赤壁的解说,我们领略了赤壁美景。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概括这个景观的特点吗?(教师板书)正如“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赤壁夜景寄寓着作者怎样的心情呢?作者夜游赤壁的心情是否始终如一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畅“游”赤壁,体悟情与理。
(二)畅“游”赤壁,体悟情与理
任务二:涵泳诵读,体悟情理。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结合重点语句交流分享对文本中的“情与理”的见解,修改完善“如是我读——《赤壁赋》中的情与理”写作提纲。
如是我读——《赤壁赋》中的情与理
情 (梳理文本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并结合文本分析变化的原因。)
理 (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阐述了什么哲理?结合文本语句分析))
你的思考或感悟(或人生启示,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或写景散文写法等)

师生活动:
1.学生分角色朗读《赤壁赋》,同学们跟随朗读畅“游”赤壁。朗读后,师生点评。
2.学生交流作者起伏变化的情感,教师引导结合文本语句、导游卡中的写作背景、适当拓展等方式深入挖掘情感变化的原因。
明确:乐——悲——喜
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重点语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悲:歌悲箫悲、英雄不在之悲、个体渺小、生命短暂之悲、理想难以实现之悲
(重点语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于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喜:哲理(见活动4)
3.情感分析与有感情朗读相结合,适时总结“赋”的特点。
4.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拓展,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明确:变与不变 万物等齐,人生永恒
取与不取 随遇而安,寄情自然
(重点语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随遇而安,寄情自然并不是归隐山林,消极避世,而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这是一种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的从容淡定。儒家的积极进取与道家的与世无争在这里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贯通到他的血液里,这就是苏轼特有的旷达的情怀,这种情怀正是苏东坡饱经忧患而不失赤子之心的原因。正如周国平所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旷达胸怀。”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人的自然情怀,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力争从“一篇”达“一类”。
同学们,我们一路游览了自然之赤壁,人事之赤壁,还有哲学之赤壁,那么这次赤壁之游,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或人生启示,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或写景散文写法等)(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同学们,“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挫折和失意,而大自然中的山水,往往成为文人治愈内心的良药,就像赤壁水月之于苏轼,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地坛风光之于史铁生……纵观这些自然中呈现的人生的情与理,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自然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在山水自然中可以安顿身心,获得情感的慰藉、心灵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脱。
三、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赤壁赋》导游活动圆满结束了,谢谢今天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希望所有同学走出文字之外的世界,也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然风景,找到与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山水,抒发你们的哲思,安顿你们的心灵!
四、布置作业:
【必做】
1.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完成“如是我读——《赤壁赋》中的情与理”的小论文写作。
2.选取你生活中常见的一处景物,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写景抒情片段,不少于300字。
【选做】
搜集其他写赤壁的诗文,探讨文人寄托在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学反思】
在平常教学中,说实话,并不能做到堂堂都有综合性学习情境。在本次备课中,“登山临水,心灵远游——名家经典散文导游”语文实践活动,我花费了很大气力去反复斟酌和修改,才最终定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其一,综合性学习情境的创设,虽然说打通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但立足点应该还是语文学科、语文学习。如果脱离这个立足点,算不得是语文课堂。
其二,综合性学习情境下的单篇教学,要处理好活动与文本的关系。如果脱离了文本,失去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鉴赏咀嚼,我认为这样的课堂也是缺乏语文味。
其三,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该是贯串整个语文课堂的,在这个大情境下,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要紧密相连,层层铺垫。
其四,在整个学习情境中,教师绝不是可有可无,教师要做好引导,适时纠偏,同时将学生的交流引向深入。
以上几点思考浅薄,是否正确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