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基础训练(2)2021-2022学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
B.使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
C.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能看见甲同学的脚
D.人直立于平面镜前较近处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全身像
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将蜡烛从光具座4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C.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4.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如图),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 )
A.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B.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C.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D.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
A.人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
B.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
C.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
D.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所成的几种“倒像”中,其属于虚像的是( )
A. 烛焰通过小孔形成“倒像” B. 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倒像”
C. 景物通过水晶球形成“倒像” D. 字母通过晶状体形成“倒像”
8.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如图所示。向碗内慢慢加水,直到刚好再次看到整个硬币,此时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EF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AOF=35°。图中入射光线是___________,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___°,折射光线在___________(水/空气)中。
1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某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_图,矫正近视限的做法是_______图。
11.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看到的鱼比实际的鱼要______(选填“浅”或“深”),所以渔夫叉鱼应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选填“方向”、“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若渔夫想要用手电筒将水中鱼照亮,他将用手电筒照向看到的鱼的______(选填“方向”、“上方”或“下方”)。
12.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_______(选填“B1”或“B2”)。
(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如果水面上升,则B点会移至_______(选填“B1”或“B2”)。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使弟弟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当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4.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入射光从介质A射向介质B,得到如下表格;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
(1)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入射角i=42°时,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从介质B中传播出来;
(3)当入射角i≥______°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中的图线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______。
15.张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当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7.5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小明把一枚硬币固定在不透明空杯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向杯中逐渐加水,硬币上的B、C两点先后被看到,如图所示。其实小明看到水中的“硬币”是硬币变___________(浅/深)了的___________(实像/虚像)。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___(>/=/<)αC。
三、试验题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星现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①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_;
② 调节好之后,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_______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 C
4.C
5.B
6 D
7.B
8.B
9.【答案】AO 55 水
10.【答案】乙 丁
11.【答案】反射 折射 虚像 浅 下方 方向
12.【答案】顺时针 B1 B2 不变
13 【答案】折射 虚
14 【答案】减小 不能 41.8 a 不能 要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15 【答案】8 变大
16 【答案】浅 虚像
17 【答案】10.0 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放大 40 缩小 B 上
18 【答案】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