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8 静夜思
第一阶:我爱识字
学习内容
1.了解字谜。
2.认偏旁、识生字。
3.写字。
静夜思
皎皎明月夜,缕缕思乡情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的思乡诗,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生平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文学成就: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有“诗仙”的美名,与杜甫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古朗月行》《赠汪伦》《静夜思》《望庐山瀑
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李白25岁离开家乡,向东远游。这一年,他来到江苏扬州,当时他生活困难,又生了一场大病,身体虚弱。在农历九月十五,一个月圆之夜,他独自一人在扬州一家客店里,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静夜思》。
写作背景
会认字
夜
思
床
光
举
望
低
疑
故
yè
sī
chuánɡ
ɡuānɡ
yí
jǔ
wànɡ
dī
ɡù
摘星星
思
故
夜
举
光
疑
望
低
床
字理识字
我会认读
字理:光,会意字。甲骨文的“光”字,下面是一个面朝左跪坐着的人,上面是一团大火,会意为光明。金文把人头上的火简化了。小篆下面的“人”变成了“儿”。本义是光明、光亮。引申为照耀;发扬光大;光彩、光荣。
字理识字
我会认读
字理:举,形声字。甲骨文上边是子,下边是一个大人双手举起孩子之意。金文成为四手对举之形。小篆改为从手从 (与,四手共举)会意,表示对举, 也兼表声。本义为双手向上托物。
我会认读
熟字加偏旁识字
形近字比较识字
古
甘
故
木
甘
床
田
甘
思
攵
广
心
低——底
忘——望
凝——疑
我会认读
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
光
夜
月光
灯光
月夜
黑夜
我会认读
归类识字
带有心字底的字
想 念 忘
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
我会认读
做动作识字
举
望
夜 晚
yè wǎn
思 念
sī niàn
床 前
chuáng
月 光
guāng
举 头
jǔ
仰 望
yǎng wàng
低 头
dī
故 乡
gù
怀 疑
huái yí
我会认读
易读错
“床”是翘舌音;
“思”是平舌音;
“床、光、望、乡”是后鼻音。
半包围:床
会写字
思
床
前
光
低
故
乡
上下结构:思 前 光
左右结构:低 故
独体字:乡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
心
上收下放,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
写字指导
sī
思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
亻
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写字指导
dī
低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
攵
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注意反文和折文的区别,最后一捺要舒展。
写字指导
gù
故
结构:
部首:
书写:
独体字
乛
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
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
写字指导
xiāng
乡
两个撇折的两个撇和两个折分别相互平行。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光”上面是“ ”,不要把前两笔都写成“、”;“低”右面是“氐”,不要写成“氏”。
你发现了吗?上部“田”
稍窄,下部“心”略宽。
易写错
学习内容
1.学习词语。
2.理解古诗内容,理解
重点诗句。
第二阶:我会阅读
思乡 床单 前后
月光 低头 故乡
词语听写
近义词
举—( ) 望—( ) 思—( ) 故乡—( )
反义词
前—( ) 明—( ) 举头—( ) 故乡—( )
抬
看
想
家乡
后
暗
低头
他乡
词语解释
疑:
举头:
望:
故乡:
不信,因不信而猜度。在本诗中指好像、似的。
抬头。
看,往远处看。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我会扩词
举
举手 高举
举国 举世
推举 选举
举止 举动
举义 举办
举证 举例
静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明 月,
低 头 思 。
[唐] 李 白
jìng
yè
sī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夜
思
床 前 明 月 光,
望
故 乡
táng
lǐ
bái
课文解读
/
/
/
/
/
/
/
/
朗读时注意节奏和停顿哟!
课文解读
怀疑,本诗中指好像、犹如。
抬头。
想念,挂念。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井栏。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文解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井栏前的地面上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好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
课文解读
诗人有没有看见“霜”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没有。
诗人看到了什么?
月光
这里是把月光比作霜。
课文解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突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说明天气寒冷。
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单、寂寞之情。
把“月光”比作“霜”有什么作用?
课文解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起头看着明亮的圆月,低下头思念故乡。
课文解读
由此想到什么?
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
低头思故乡
圆月
团圆
出游在外
思念家乡
想一想:李白会思念些什么呢?
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课文解读
说一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寂静的夜晚,清冷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床前。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课文解读
举头望
低头思
明月
故乡
结构图示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课外拓展。
课后习题
老师来指导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首先要读正确,做到一字不差,诗句中的ang韵要读饱满。同时注意诗句间的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次要读出诗的节奏。我们可以借助图画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如,前两句写了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这引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我们就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后两句诗人借明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朗读时就要放慢节奏 。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
答案供参考
老师来指导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古诗读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床前、地上、举、低”,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最后进行背诵。
(2)背诵课文。
课外拓展
与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课外拓展
月下独酌(节选)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