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
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他(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
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摘编自鲁迅《故乡》)
材料二: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
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 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 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礼治文化非常注重人的自省和道德自觉。礼的这种特性,与其渊源有关,“礼”最初是指用于祭祀的器物,后来扩展至供神人享用的醴酒,最终泛指侍奉神人的行为,所谓“礼肇于俗,而生于祭”即指此意。从起源看,礼就存在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一代一代沿袭成俗,人们按照礼的要求行动,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并不会感到受到限制或束缚。乡村生活中,人们遵照礼的要求行事,已经内化于心,它有时基本不是依靠外在惩罚的威慑,甚至也不需要依赖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主要源自人们内心的自觉,如果失礼, 心里会觉得不安、惶恐。故礼在乡村的维系,依靠的是习以为常的文化习俗,即便在没有人监督的地方仍会如此。
今天的乡村发展和繁荣,需要安宁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更需要村民道德素养,乃至乡风文明的整体提升。传统的乡规民约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它毕竟立基于传统的礼治文化和农耕社会的家族结构,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落后于现代文明的成分。我们探索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一方面需要很好地挖掘传统乡规民约的有益因素,使其实现合理的现代性转化;另一方面更要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融入其中,以其先进性和合理性有效引导和影响村民,重塑乡风,更好地发挥乡村治理中的进步文化力量。
(摘编自韩伟《中国乡村治理中的礼治文化》)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无论哪一个社会,都有传统的存在。相较于现代社会,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效力更大, 其重要性更为突出。
礼作为行为规范,一代一代沿袭成俗,人们按照礼的要求做事,是源于内心的自觉,而非受到外在的权力的强制。
“礼”与“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从外限制人,人是被动的;礼依靠的是传统,人主动服礼。
礼治并非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实际上,它是具有社会性的,要求人们能够克己遵规。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材料一中,闰土的言行反映了传统的礼治文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老爷”一词可以窥见。
中国古代的礼治文化注重人的自省和道德自觉,这种自省与自觉,是从教化中养成的, 主动地服于成规的习惯。
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所以基于社会舆论的道德约束力比礼对人的约束力更为强大。
儒家所谓“慎独”,即在闲居独处时,更须谨慎行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这体现了“礼”的自我约束作用。
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与材料观点不符的一项是(3 分)
乘坐地铁时,不顾众人鄙夷的目光,大音量播放音乐,这是违礼的行为。B.乘坐地铁时,主动地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这是守礼的行为。
C.乘坐地铁时,要求别人给自己让座,且出言不逊,这是失德的行为。D.乘坐地铁时,与老人争抢座位并打伤老人,这是违法的行为。
闰土先前与“我”以“哥弟称呼”,久别重逢后,他的言谈举止却表现出巨大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闰土言行变化的原因。(4 分)
请结合材料,从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角度简要分析“礼”的演变和内涵。(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意 外
铁凝
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公社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才八岁。
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 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塑料凉鞋。妈说: “咱不,照相可不能露脚趾头。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 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 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 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 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
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 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嫂子。
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比美了。
文本二:
我的写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我对短篇小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短篇小说锻炼了我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短篇小说使我的精神沉着,也留给我的心灵更多的畅想余地。我从不认为写作短篇是营造长篇的过渡和准备,我甚至老是妄想以我的实践来证明短篇小说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加鲜明的关头,即使在短篇小说常常作为陪衬和偿还“感情文债”的今天,我仍然愿意“奋不顾身”地以短篇小说的方式磨砺自己的心灵和笔。短篇小说有点像体操项目中的吊环和平衡木,吊环和平衡木给运动员提供的条件较之其他项目更为苛刻,但那些不凡的健将却能在极为有限的场地翻跃、腾飞,创造出观众意想不到的潇洒和美。短篇小说是一种挑战,它就像吊环和平衡木对于运动员那样,不给你犯错误的机会,也让你没有改正错误的可能。因此短篇小说也是一种诱惑。我甚至不断以一位美国作家的话给短篇小说助威,他说他终生喜欢短篇小说,因为“人生本不是一部长篇, 而是一连串的短篇”。我亦在一些文字里表述过我对于短篇小说的看重,我说:“我看重的是好的短篇给予人的那种猝不及防之感;在滞缓、恒久的巨大背景前后,正是不同的人在上演着同一剧目的不同片断,走马灯似的。好的短篇正在于它能够把这些片断弄得叫人无言以对, 精彩得叫你猝不及防。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断。或许再精彩的小说,你读过之后愣愣神儿,也会说一句:不过如此。” 的确不过如此,人生本来如此。重要的在于你毕竟被那猝不及防的精彩迷惑过,不过如此的人生,是不可以没有片刻的迷惑,片刻的忘情的,甚至于片刻的受骗。
当我写作长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命运”;当我写作中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故事”;当我写作短篇小说时,我想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景象”。
我并不想强迫读者一定接受我以短篇的形式表述出的那些人生景象,我只愿意琢磨,我该以何样的本领把我心中的一万种景象呈现给我的读者。
(铁凝《我看短篇小说》)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小说以“照相”为线索,围绕山杏一家人照“全家福”这一核心事件展开情节,叙述集中,脉络清晰,尺幅微澜,引人入胜。
作者抓住小镜子“落满灰尘”的细节来描写,足见山杏家的生活还停留在为生计而奔忙的状态,较少关照精神层面的需求。
照片中的姑娘神情柔美自然,这与山杏一家人照相时瞪圆双眼、紧张局促的表情形成反差,“美丽”的错递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小说描写普通的人和平常的事,从中反映了乡村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以及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铁凝的短篇小说创作注重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作者不仅要表述人生景象,还需要思考如何来呈现这万千景象。
作者把短篇小说创作比作完成吊环与平衡木项目,意在突出它对创作水准的高要求,这种挑战性适合作家以它来偿还“感情文债”。
人生无法一气呵成,山杏、香雪等人物的人生片段,带给读者片刻的迷惑、忘情,正是人生中的经典片段成就了短篇小说的精彩。
铁凝的“景象说”见解独到,她认为短篇小说是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景象的呈现,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构建含蓄蕴藉的艺术世界。
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 分)
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2 分)
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2 分)
文本二中,铁凝认为“好的短篇给予人”“猝不及防之感”,请谈谈《意外》在情节处理上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郭英,巩昌侯兴弟也。年十八,与兴同事太祖。亲信,令值宿帐中,呼为“郭四”。从克滁、和、采石、太平,征陈友谅,战鄱阳湖,皆与有功。从征武.昌.,陈氏骁将陈同佥持槊突
入,太祖呼英杀之,衣以战袍。攻岳州,败其援兵,还克庐州、襄阳。授骁骑卫千户。克淮安、濠州、安丰,进指挥佥事。从常遇春攻太原,走扩廓,下兴州、大同。追败贺宗哲于乱山,迁本卫指挥副使。进克定西,讨察罕脑儿,克登宁州,斩首二千级,进河南都指挥使。时英女弟为宁妃,英将赴镇,命妃饯英于第,赐白金二十罂,厩马二十匹。在镇绥辑流亡, 申明约束,境内大治。九年,移镇北平。十三年,召还,进前军都督府佥事。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路。久雨,河水暴涨。英斩木为筏,乘夜 济。比晓,抵贼营。贼大惊溃。擒乌撒并阿容等。十六年,复从友德平蒙化、邓川,济金沙, 取北胜、丽江。前后斩首一万三千余级,生擒二千余人,收精甲数万,船千余艘。十七年, 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十八年,加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
年,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降,进征虏右副将军。从蓝玉至捕鱼儿海。师还,赏赉甚
厚,遣还乡。明年,召入京,命典禁兵。三十年,副征西将军耿炳文备边陕西,平沔县贼高福兴。及还,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靖难后,罢归第。
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英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以忠谨见亲于 太祖。又以宁妃故,恩宠尤渥,诸功臣莫敢望焉。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武昌,位于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鄱阳湖大战后,太祖乘胜攻取武昌。
B.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后世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C.永乐,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其间的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D.威襄,谥号,属美谥,如文、庄、幽等,还有平谥、恶谥之分,哀、厉、纣是恶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年轻时的郭英在太祖帐中值宿,被亲昵地称为“郭四”。在太祖遇险时,他挺身而出杀死敌人,太祖脱下自己的战袍赏赐给他。
郭英晋升河南都指挥使,赴任前皇帝赏赐他白银和马匹。到任后,他安抚召集流民,阐明法令加以约束,境内治理得很好。
郭英作为一员武将,常年征战。他曾跟随常遇春攻下大同, 在乱山追赶击败贺宗哲,镇守辽东建立功绩,因此被加官封侯。
郭英随蓝玉参与捕鱼儿海之战,班师回朝后得到皇帝丰厚的奖赏。位高权重的他恃宠而骄,私养家奴,草菅人命,受到御史弹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英斩木为筏,乘夜济。比晓,抵贼营。
英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以忠谨见亲于太祖。14.请简要分析郭英颇得太祖恩宠的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
底处凭阑思 然, 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 零落棋枰葑上田②。秋景有时飞独鸟, 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 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登临胜地,来到孤山塔后一座寺阁西边的幽僻的僧房凭阑远眺,纵目四望,饱览风景,思绪渺远。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用棋盘方格来比水田,贴切新巧,后世诗人多有效仿,如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的诗句。
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诗人久久流连,迟迟不愿归去,希望雪花纷扬、银装素裹之时故地重游。
林逋素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勿趋荣利,喜恬淡,只觉青山绿水与情相宜,这首诗恰是这种心性与情致的体现。
这首诗以写景驰名,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有画”是如何体现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在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
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琵琶女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调弦试音的准备过程。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的“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国际空间站是现阶段唯一真正具备长期居住功能的太空场所。( )。空间站中有一个常常被忽视却 的“豪华配置”:厕所。它更像吸尘器,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力,将排泄物迅速吸走。
如果你想要减肥,太空环境绝对是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使得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为了抵抗身体机能的衰退,宇航员必须每天进行多达两个钟头的锻炼。可见在
的宇宙空间中,修建几个健身房是十分必要的。
居住在太空中的人有机会出去看看吗?现阶段的太空出行主要依靠航天飞机和载人飞 行器,至于去太空里散散步,仍是 的。出舱行走是需要提前数日准备的重大行动, 即使是装备齐全的宇航员,在宇宙环境中依然面临着相当程度的风险。除非必要,宇航员们一般不会走出舱门。
经过数十年的太空探索,我们已经能够部分实现在太空生活。辉煌广阔的星空已经并不那样遥远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必不可少 板上钉钉 寸土尺金 望尘莫及
B.必不可少 不二之选 寸土寸金 可望而不可即
C.举足轻重 板上钉钉 寸土寸金 望尘莫及
D.举足轻重 不二之选 寸土尺金 可望而不可即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
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
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
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时间都是要被绑着的,以防在无重力环境下飘荡出去。睡觉、运动和洗澡都要被绑住,甚至上厕所也要将自己卡在厕所上。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太空环境会招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然而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招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使得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进食量减少,食欲不振。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无重力环境会扰乱人体的肠胃功能,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
太空环境会导致人体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产生复杂变化。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丑”“胖”“矮”……有些标签,是别人给我们的; 而有些, ① 。陷在这些标签里,我们不仅会产生焦虑、痛苦的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 因为短视,我们会忽略自己其他的优势,无限放大自己的痛苦。
这就是容貌焦虑。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脸和身体。很多时候,周围环境的影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自我评价,会带来抑郁、焦虑、自卑和不同程度的社交退缩。“等我怎么怎么样,就都好了”,这是个很耳熟的句式。 ② ,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变好。因为那个“怎么怎么样”会无限添加,我们永远都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③ ,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存在长相这一种评价标准。如果你试着接纳自我,用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不用等到“怎么怎么样”,你就可以变好。人生最重要的是,别被理想自我困住,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实现自我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阅读上面材料,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5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白岩松:我三十岁的时候没觉得自己挺帅的,觉得自己毛病很多,当隔了二十年回头看的时候,原来自己也年轻过,自己的头发原来那么多。
史铁生:当我刚不能走路的时候,坐在轮椅上,天天怀念能打篮球的时光,每天的怀念非常痛苦。过几年,在轮椅上生了褥疮,浑身难受,我天天怀念不痒不疼、安安静静坐在轮椅上的时候。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我总去透析,这时候,我总是怀念当初仅仅是有褥疮的轮椅时光……
西方谚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上述材料给处在高一阶段的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和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语 文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B(由材料三原文“主要源自人们内心的自觉”可知,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程度有差别。)
2.C(“基于社会舆论的道德约束力比礼对人的约束力更为强大”于文无据。)
3.A(根据材料二中“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的论述,这种行为属于违背道德范畴。)
4.少年闰土与我“哥弟称呼”,是因为年少时两人的交往是以纯洁友谊为基础,没有过多地受到成年人的礼俗规矩的约束;(2分)成年后的闰土以“老爷”称呼昔日的朋友、让水生“给老爷磕头”“打拱”……处处谨小慎微的遵守“礼” ,说明乡土社会中的教化和传统使成年闰土熟知了礼,主动地服从成法、成规。(2分)
5.历史性:“礼”从祭祀器物扩展至醴酒,最终发展到行为、习俗,是依靠传统维持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4分)
时代性:“礼”是对传统的乡规民约中有益因素的沿袭与转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新风俗。(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理解有误,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反映出的向往之情也更多的是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7.B (以短篇小说来偿还感情文债,并不是因为它具有挑战性。)
8.(1)运用了反复(排比)的手法,(1分)写出山杏因兴奋而辗转反侧、睡不踏实的状态,写母亲为出行而辛苦准备;体现了山杏一家对照相的重视,为下文三天的辛苦旅程作铺垫。(1分)
(2)运用夸张的手法,(1分)表明一家人对照相这件事的重视与期待,生怕出一点差错,表现人们对新鲜事物的陌生、好奇与向往。(1分)(答出“‘听人说’从侧面反映了山村的闭塞与贫困”亦可。)
细则:每句2分,手法1分,分析1分,分析答出任一角度均可。
9.情节:①一家人为了进城照相,精心准备,跋山涉水,出乎意料的是照相馆粗心大意,竟然寄错了照片,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②山杏一家居然把一个陌生人的照片挂在了墙上,表现了他们的质朴与无奈。③面对参观者的询问,山杏将错就错,谎称照片上的姑娘是自己未来的嫂子,化解了尴尬。(4分,答出两处情节即可)
效果:情节的突转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山村人对美和新生活的追求。(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A(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议上,竟宥之。建文时,从李景隆伐燕,无功。)
11.D(幽属恶谥,含批评;哀属平谥,含同情。)
12.C(原文有“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郭英封侯是因为征讨云南有功。)
13.(1)郭英伐木造筏,趁黑夜渡河。等到早晨,抵达敌营。
(2)郭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通晓经书史籍,统率军队纪律严明,因为忠诚谨慎被太祖亲近。
关键词:(1)济、比、晓,(2)友、行师、见……于,每处1分,句意各1分。
14.①郭英十八岁时就侍奉太祖,后又对太祖有救命之恩。②他屡立战功。③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他的妹妹是宁妃。
细则:答出“孝友”“通书史”“行师有纪律”“忠谨”的归为一个原因,给1分。
附:【译文】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十八岁时,与郭兴一起侍奉太祖。他被亲近信任,命他在帐中住宿值夜,称呼他“郭四”。郭英跟从太祖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征讨陈友谅,征战鄱阳湖,都参战有功。郭英随大军征讨武昌,陈氏猛将陈同佥手拿长矛突然闯入,太祖喊郭英杀了他,(郭英救主后,太祖)解下自己的战袍给郭英穿上。攻打岳州,击败敌人的援兵,返回攻克庐州、襄阳。郭英被授予骁骑卫千户。攻克淮安、濠州、安丰,晋升为指挥佥事。郭英跟从常遇春进攻太原,扩廓败逃,他们挥师攻下兴州、大同。在乱山追赶击败贺宗哲,被晋升为本卫指挥副使。攻克定西,讨伐察罕脑儿,攻克登宁州,杀敌两千,被晋升为河南都指挥使。当时郭英的妹妹入宫做了宁妃,郭英即将赴镇守地,皇帝命宁妃在府第举行宴会为他饯行,并赏赐白银二十罂,马二十匹。郭英在任时,安抚召集流亡的人,阐明法令加以约束,境内治理得很好。洪武九年,郭英调往北平镇守。十三年被召回,晋升为前军都督府佥事。十四年,郭英跟从颍川侯傅友德征讨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攻打赤水河路。当时,连雨天气,河水猛涨,郭英伐木造筏,趁黑夜渡河。等到早晨,抵达敌营。敌人大惊溃逃,乌撒和阿容等人被擒。洪武十六年,郭英再次随傅友德平定蒙华、邓川,渡过金沙江,攻取北胜、丽江。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二千余人,收缴精良的盔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十七年,朝廷评定征讨云南的战功,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享俸禄二千五百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十八年,郭英被加封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郭英跟从大将军冯胜出金山,纳哈出投降,郭英被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跟从蓝玉到达捕鱼儿海。军队回朝后,赏赐财物非常丰厚,送还乡里。第二年,郭英被召入京城,受命掌管宫禁士兵。三十年,辅佐征西将军耿炳文到陕西守备边境,平定了沔县的贼寇高福兴。等到军队还朝,御史裴承祖弹劾郭英私养家奴一百五十多人,又擅自杀死男女五人。但是皇上没有问罪。佥都御史张春等人坚持劾奏不停,皇上只好命众外戚大臣商议他的罪行。议定上报后,皇帝最终宽恕了郭英。建文时期,他跟随李景隆讨伐燕国,未立战功。平定变乱后,郭英罢官回归故里。永乐元年郭英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赠封营国公,谥号威襄。郭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通晓经书史籍,统率军队用兵纪律严明,因为忠诚谨慎被太祖亲近。又因为宁妃的缘故,他得到的恩宠尤其优厚,众功臣没有人敢和他相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借景抒情错误,尾联直接写出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16.(1)画面感:①诗人凭阑远望,在颔联和颈联中将四幅风景图依次展开,分别是:林间寺、葑上田、空中鸟和墟里烟。②画面幽深清寂的意境与作者恬淡闲逸的心境相符,景情相融,诗‘画’合一。(4分,每点2分)
(2)层次感:①空间层次:将远眺、近观、俯仰所见的景色相结合。隐约的寺庙,飘荡的水田,高飞的独鸟,萦绕的炊烟,将天、地、方外与人间勾连起来,给人生动真实的感觉。
②色彩层次:前三联,诗人用素淡的笔触,描绘出苍茫、幽邃的景色。画面色调暗沉。最后一联,作者运用联想,待到雪花飞扬,再来观赏银装素裹的世界。画面色调转亮。(2分,答出一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3)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B(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板上钉钉:比喻事情已定,不能变更。不二之选:唯一的选择。寸土寸金:土地等资源十分昂贵。寸土尺金: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可望而不可即: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
19.C(先总后分,分中有递进,最后阐明原因。)
20.D(①搭配不当,“扰乱……肠胃”,应为扰乱肠胃功能;②关联词语误用,原句不是转折关系,应为因果关系;③语序不当,应为“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④用词不当,招致,多指由于主观原因引起不良后果。)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①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②如果这么想问题 ③长相只是一个方面(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22.标签、容貌焦虑、评价标准、(自我)价值
四、写作(60分)
23.参考立意:“彼”时即“当”时 活在当下 珍惜今天 把握现在,赢在未来 坦然面对生命的“馈赠”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
高一语文
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