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锦瑟 书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锦瑟 书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17: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 李凭箜篌引 锦瑟 书愤
(时间:45分钟 分值:65分)
一、积累运用(3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商隐写过很多无题诗。为什么叫“无题”?因为他根本不是在叙事,题目就成了一种象征。他似乎有意要把自己与社会的世俗(    )开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情感经历了一个(    )的转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世俗道德不能够了解,最后他决定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就像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一样,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所以他的孤独、苍凉与美丽都是他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中国正统文学是以儒家为尊崇,所以李商隐这样的诗人不会受到很大的重视,因为他私情太多,甚至会因此而受到批评。
我相信很多人私下里那么爱李商隐,就因为其实借着李商隐,我们的私情可以得到部分的满足与(    )。我们读到他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么(    )的句子,就会觉得他说出了几千年来人类最难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这么纠结的感受,李商隐用七个字就讲完了。
在正统文学的框架中,人们通常不太敢表达私情。这样来看,就会珍惜李商隐。因为他在讲究“文以载道”的时代,平衡了“文以载道”忽略的另外一个空间。
1.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隔离   不可言喻   疏解   通俗
B.隔阂   不可言喻   化解   平常
C.隔离   不可理喻   疏解   平常
D.隔阂   不可理喻   化解   通俗
2.根据文意,在文中画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纠结”的内容,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3分)
答: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答:                                    
                                    
                                    
4.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请参考下面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4分)
5.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4分)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的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小张同学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0字。(4分)
陆游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一生留下数则家训。陆游一生写诗词无数,其中写给儿子的诗词也特别多。除了人人皆知的《示儿》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五更读书示子》。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念念不忘守国、爱国、护国,时时不忘爱民、惜民、济民。在陆游的影响与教育下,陆游的两个儿子均是有名的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闻兵败后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
答:                                    
                                    
                                    
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仿写三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6分)
阅读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燕歌行并序》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并序》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7)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2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7分)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①(其三)
高 适
登顿②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注】 ①此诗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晋身之路,但未成功。青夷军,唐驻军名称。②登顿:上上下下,翻山越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此次远行徒劳无功,未得到预期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内心极度失望。
B.颈联描写边塞独特的景象,水从极陡的山坡上流下,山峰皆直入云霄,险峻而迷蒙。
C.诗歌第七句,“自堪”实为“哪堪自己”,表现出诗人对老之将至的无尽感慨。
D.诗歌第八句,“青袍”代指低级官吏,“何事”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简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7分)
调 笑 令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B.“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之壮观,令人遐想。
C.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
D.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了马受重用,也体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
(2)韦诗与李诗都借“马”抒情,请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4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7分)
哭李商隐(其二)
崔 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 踠:屈曲、弯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凌云万丈”“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一生。
B.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则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
(2)诗的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浣溪沙·和无咎[注]韵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任镇江通判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2)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绪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隔离”,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隔阂”是名词,而第一处括号应该填动词“隔离”。“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可言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指事或理;“不可理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是人。句子要修饰的是“转变”,所以应选“不可言喻”。“疏解”,①疏通调解;②疏通使缓解。“化解”,解除;消除。“疏解”侧重于缓解疏通,并没有消失;“化解”侧重于消失,或使明白。从括号所在句子提供的语境来看,人们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到“疏解”。“平常”指普通,不特别。“通俗”意思是浅显易懂,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从“相见时难别亦难”句子本身的特点和下文对句子的评论来看,句子并不平常,只是浅显易懂。
2.答案: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会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很想见面
3.解析:首先,由句中“像……一样”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的李商隐”,指李商隐用诗歌创作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喻体是“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说明了诗歌创作过程的孤独、痛苦,“唱歌的夜莺”说明了诗歌的美丽、动听。因此,该句形象地说明了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也是美丽的。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也是美丽的。
4.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答:                                    
                                    
                                    
答案: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出旷世奇音。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
5.答案: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吗?
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6.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前面讲陆游重视家风教育,并且举了一些例子;后面重点讲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儿孙们清廉爱国者居多。把这两层意思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陆游重视家风教育,他的爱国情怀对子孙后代影响极大。
7.答案:(示例)读李商隐,我懂得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读李商隐,我懂得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8.答案:
(1)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2)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3)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4)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露脚斜飞湿寒兔 
(5)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6)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7)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8)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9)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0)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9.(1)解析:选D。D项,“‘何事’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述错误,“何事”流露出诗人在奔波劳碌后想要弃官的想法。
(2)解析:本题中,首联“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的意思是:来来回回我骑着马奔忙,失意漂泊令我愧对佩带着的宝刀。其中,“登顿”指行路艰难;“栖迟”引申为失意漂泊;“愧”流露出对自己才不当用的失望、无奈情绪;“宝刀”象征着武艺、才华。从结构上讲,此联既照应题目又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抒情做铺垫。
答案:首联大意为:来来回回我骑着马奔忙,失意漂泊令我愧对佩带着的宝刀。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忙碌而无所作为的生活的厌倦,流露出对才高位卑的无奈。既照应了题目,又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和抒情做铺垫。
10.(1)解析:选B。B项,“野马奔腾”错误,“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是胡马非野马,“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所以“野马”“奔腾”都错误。
(2)解析:先看韦诗。这首诗歌先写“马”的放牧地点,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次写“马”的迷路神态,第四、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彷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这两句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躁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由此可知,这首诗名义上是写马,实际是写人,骏马迷路时焦躁不安的情形反映了征戍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以及思念亲人盼望回去的心绪。再看李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画面对志在报国之士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了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答案:同:都体现了内心的苦闷之情。异:苦闷原因不同。韦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贺诗: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
11.(1)解析:选D。D项,“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分析错误,全诗按誉才、惜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先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
(2)答案:第一句为暗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的悲剧是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所致;第二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12.(1)解析:选C。C项,“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分析错误。从“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看出作者此词表达的是对友人韩无咎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而不是“感激”之情。
(2)解析: 从文中 “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景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它让作者生发思乡愁情;“忙日苦多闲日少”一句说明作者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很少,作者因此生发忙忙碌碌、岁月蹉跎却无突出建树的愁情;“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直言不讳、真情流露,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盘托出,表达出了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而生的羁旅愁情,同时也把和朋友的离别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①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会生愁情;②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很少,会生愁情;③夕阳西下,听到凄凉的角声,会生愁情;④朋友将别,客中送客,会让作者更生愁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