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 第1-9单元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 第1-9单元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2 09:3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发生的反应为:
2KClO3 2KCl+3O2↑。现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是( )
A.生成O2的体积
B.生成KCl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2.常温下,往盛放一定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1)。如图2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2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B 稀硫酸 锌粒 硫酸锌的质量
C 稀盐酸 镁条 氢气的质量
D 石灰水 二氧化碳 沉淀的质量
图1 图2
3. 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未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60℃降温到20℃,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B.C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
D.60℃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C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SSO2
B.KMnO4MnO2
C.H2O2H2
D.CaCO3CO2
6.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 溶液
B 用最好的方法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 加食盐
C 除去二氧化锰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区分黄金和黄铜片 灼烧
8.X、Y、Z是三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Y为O2,则X和Z可分别为CO和CO2
B.若Y为C,则X和Z可分别为CO2和CO
C.若Y为H2O2,则X和Z可分别为H2O和O2
D.若Y为Fe,则X和Z可分别为Ag和Cu
9.“低碳”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水转变成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0.已知:2Na+2H2O=2NaOH+H2↑;
Cu(OH) 2 CuO+H2O。为了探究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Na表面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是SO2
B. 长颈漏斗的作用是便于添加CuSO4溶液
C. 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说明上述发生了放热反应
D. 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Na的性质非常活泼,先与水反应
11.4月中旬,某工业园区内一竹业厂房突发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消防人员迅速到场,用了500余吨水才能将大火扑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条、竹片是可燃物
B.燃烧过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C.水因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而灭火
D.浓烟主要由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12.某同学利用蒸馏的原理设计野外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如下图),对非饮用水经阳光曝晒后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净水过程中水蒸气发生化学变化
B. 水蒸气在上层的塑料膜冷凝成液态水
C. 一次性水杯中收集到的液态水是混合物
D. 该净化过程与自来水生产过程原理相同
13.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14.下图为利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物质丙(乙烯)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①的反应原理为CO2+C=CO
C.该转化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15.将两份m1 g的镁条和足量氧气分别置于密闭装置和开放装置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固体的质量(m)随加热时间(t)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0 < t < t1时,有氧化镁生成
B.m1与m2质量之差等于反应被消耗的氧气质量
C.m3<m1是因为散逸的白烟中含氧化镁小颗粒
D.m1与m3质量之差等于散逸走的氧化镁的质量
16.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
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
1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含氧化合物 高锰酸钾 氧化物 干冰
B 单质 C60 化合物 氯化钠
C 化合反应 石蜡燃烧 分解反应 微热碳酸溶液
D 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 碳酸钙
18.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
1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20.下列有关高锰酸钾(KMnO4)与锰酸钾(K2MnO4)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不是氧化物
B.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都是55:64
C.所含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反应前锰元素的质量不等于反应后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1-10 DADDC CADDA 11-20 CBDCD DB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