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6-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选修6-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10 09: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化学》1、铝与稀酸的离子方程式
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铝热反应
4、氧化铝与强酸的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与强碱的离子方程式
6、实验室用氨水与铝盐制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与强酸的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与强碱的离子方程式
9、碘离子与双氧水的反应
10、草酸铵检验钙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11、硫氰化钾检验铁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12、铁离子与氨水的显色反应
13、铜离子与氨水的显色反应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1、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l 结论:铝有较强的还原性。Al3+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⑴、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2、Cl2、S等4Al + 3O2 = 2Al2O3⑵、与酸的反应② 钝化:2、铝的化学性质(3)与强碱溶液的反应2Al+6H2O= 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4)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5)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l2O3+2NaOH+3H2O=2NaAl(OH)4Al2O3+2OH--+3H2O = 2Al(OH)4--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两性氢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
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3NaAlO2 +AlCl3 +6H2O=4Al(OH)3↓+3NaCl(2)受热分解3AlO2-- +Al3+ +6H2O=4Al(OH)3↓4、可溶性铝盐的性质AlCl3、KAl(SO4)2·12H2O实验1、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耀眼的白光。第二: 氧气的浓度偏低或氧气的量不足而导致燃烧现象不明显。第三: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第一: 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发生反应,实验2、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研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书P21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方法1、用砂纸除去氧化膜
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 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产生气泡,溶液温度升高2Al+3CuSO4=Al2(SO4)3+3Cu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铝片,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 3、铝配合物的生成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原因之一: 中学阶段的铵盐均易溶于水,故(NH4)3AlF6也易溶于水.AlCl3+6NH4F=(NH4)3AlF6+3NH4Cl原因之二: 课本第21页的”信息提示”中有离子方程式:Al3++6F-=AlF63- 溶液中铝离子浓度很小,不会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实验4: 培养明矾晶体  实验四的注意事项:   ①、配制的明矾溶液一定要饱和,每次把母液配成30~40℃的溶液,有利于晶核的快速长大,不至于晶体在室温升高时溶解。否则晶核会被溶解。   ②、选取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③、溶液饱和度太大产生不规则小晶体附在原晶核之上,晶体不透明;饱和度太低,成长缓慢或溶解。拓展课题2-1       铝热反应1.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在其中一只纸漏斗的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再与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有孔纸漏斗置于内层(使纸漏斗每边都有4层),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其下方放置盛有细沙的蒸发皿或铁盘。
2.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的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再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观察实验现象。
3.设计实验,检验从纸漏斗下端落下的金属是否为铁。助燃用镁燃烧放出的热量引发铝热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