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18:2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围绕课程标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设计了选必中册第二单元,以“苦难和新生”为主题。本单元以文学作品为主,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选取鲁迅、夏衍、孙犁、赵树理、王愿坚等左翼、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其立足点在于文学的“红色”创作。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为悼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遭段祺瑞执政府卫队杀害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写,《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白莽、柔石等五位左翼作家而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这两篇文章主题相近,情感相通,写法相似,合编为一课,有利于进行整合、比较阅读。
但鲁迅的文章相比之下较难读懂,学生间戏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所以我认为对这两篇文章比较阅读之前,先要对这两篇文章各拿出一节课来有针对性地梳理一下,这样才能使比较阅读更有效。结合文末学习提示中“注意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迹,梳理本文的情感发展脉络”的要求,对《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我设定学习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迹,品析刘和珍的形象。(重点)
3、划出文中表情感的语句,梳理本文的情感发展脉络。(难点)
学习过程
导入文本
在旧中国救亡图存斗争中,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不畏强权和牺牲,以鲜血铺就了新中国的明天。今天,让我们走入鲁迅先生这篇祭奠青春消逝,以血泪写成的不朽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01
活动一
观看微视频《民国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始末》,并结合课下注释①以简洁语言概述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视频调动学生兴趣,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惨案始末。然后阅读注释文字,训练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文章背景距离现在的学生过于遥远,要快速打通文本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走进那段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感情脉络。
02
活动二
学生速读全文,概括七小节内容,并划分为三大层简述层意。
设计意图: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写了什么,故而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是关键,尤其是鲁迅的文章。文章自然标好七小节,首次要概括每小节内容,抓住每节关键词句和内容的进行概括,同时按照为什么纪念,怎样纪念,纪念的意义将全文分为三层。
明确: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03
活动三
请七位同学诵读全文,听读中请同学们勾划出文中关于刘和珍的语句。
将学生划出的信息梳理,换一种形式组合,并PPT展示: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毅然
预定了《莽原》全年

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在教职员陆续隐退时
虑及母校前途
黯然
至于泣下
三月十八日

欣然
前往执政府
子弹
从背部入,斜穿心肺
头部 胸部
被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确实死掉了
有自己的尸骸为证
学生诵读,并完成表格
事迹 品格
预定《莽原》(毅然) 追求真理
“风潮”领袖 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黯然) 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
始终微笑 善良和蔼
府门前喋血(欣然) 勇敢坚强、不畏生死
设计意图:
将刘和珍信息梳理整合重新排列,以一种叙事诗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诵读,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刘和珍的画像快速展现在眼前。这样一位女学生被虐杀了,可见“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04活动四
这样一位始终微笑着,和蔼善良的女学生被虐杀并被污蔑。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发展脉络?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设计意图:鲁迅对刘和珍的死是很悲愤的,但文章开头却避免把自己的满腔悲愤倾泻出来,而是抑制,体现了杂文式的情感抑制之美,因抑制而深沉之美。作者在多重曲折中,说与不说中,把复杂的情感写得荡气回肠、沉郁顿挫。并且在情感脉络的转折上把情感和理性结合了起来。理清本文的抒情脉络,是读懂本文的重中之重。
明确: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才是真。
05作业布置
1、划出本文中难理解的议论抒情语句,揣摩其含义,体会其语言风格。
2、按照本课的学习思路,自学《为了忘却的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