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齐读。
这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章:
新授:
一、未雨绸缪——土地改革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生: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师:为什么要调整土地政策呢?
(教师展示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思考: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是怎样的?
生:土地占有不均衡。
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生: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发展农业生产
师: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教师展示材料:到1948年夏,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财产。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使广大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在淮海战役中,山东莒南民工在雨雪交加中,每天在15公里的运输线上来回5次,为第一线部队供应粮食。 ——《中国土地改革》
师: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师: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
第二篇章:风雨欲来——决战背景
师:出示材料并提问: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解放军人数不断增加,国民党军人数不断减少。
教师总结: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教师引导: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同时,分析中共中央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目标?(出示材料)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大别山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威胁重要城市南京和武汉。
第三篇章: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教师出示材料:1948年敌我双方各方面力量比较表、1948年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前五大集团公布图、国民党兵力收缩图,分析人民解放军具备了战略决战条件了吗
材料 一:1948年敌我双方各方面力量比较表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总兵力 1946.6-1948.8 280万 130万 430万 174万
装备 大为改善 略占优势
后方 巩固 危机四伏
士气 高涨 低落
材料二:1948年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前五大集团公布图
材料三:国民党兵力收缩图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总结: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师:自主学习,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粟裕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教师出示三大战示意图,分析三大战役具体情况:
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生: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师: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生: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四篇章: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播放视频:
师: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师: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①人民的拥挤和支持;②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③国民党毫无斗志。
课堂小结:
1947年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基本胜利。
课堂练习:小试牛刀
板书设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板书设计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