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政治:工商业主掌权;(2)政策:各个城市工商业发达;
鼓励发展工商业的重商政策; (3)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繁荣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中心。14世纪,佛罗伦萨的手工业生产就开始与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生产不同。当时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还受到行会制度的桎梏,而在佛罗伦萨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有钱的企业家设立了工场。在工场做工的工人有几十到几百人,他们按各自的专长,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生产,还有些工作由工人在自己的家里完成。这样就产生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3.影响(1)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家)(2)在思想上,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二、文艺复兴1.萌芽于意大利的原因:(2)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3)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积淀,人才辈出;(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4)意大利经济的繁荣。2.文艺复兴的实质:3.文艺复兴的核心: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1)文学(2)艺术薄伽丘但 丁彼特拉克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文学三杰美术三杰5、文艺复兴的扩展莎士比亚
拉伯雷伊拉斯谟塞万提斯《奥赛罗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巨人传》《愚人颂》《堂吉诃德》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提倡个性解放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贵族的贪婪讽刺骑士制度,揭示教会专横、社会黑暗6.文艺复兴的意义(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4)促进了文艺的发展;(5)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1.背景:(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1)文艺复兴的影响;(3)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导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2.过程(1)“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2)观点: “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3)扩展:形成新教
——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实质:4.影响(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对后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何异同点?相同点:
(1)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经典例题: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请回答:(1)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Giovanni Boccàccio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薄伽丘 《十日谈》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欢宴歌舞和讲故事消遣时光,10天里每人讲一个故事,共得 100 个故事。人文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串这部故事集。作者把抨击的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教会,揭露教规是僧侣们奸诈伪善的恶因,毫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辛辣地嘲讽教廷的驻地罗马是“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爱情故事在《十日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认为,禁欲主义是违背自然规律和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幸福,他在许多故事里以巨大的热情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等级观念,蔑视金钱和权势,争取幸福的斗争。《十日谈》还批评封建特权,维护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不少故事叙述了卑贱者以智慧和毅力战胜高贵者。作者还宣扬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强调人应当既健康、俊美,又聪明、勇敢,多才多艺,全面和谐地发展。 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但丁但丁·亚利基利(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彼特拉克特拉克(1304~1374)Petrarca,Francesco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代表作《大卫》(局部)《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 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是多才多艺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