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10 10: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1.造纸术(1)早期的书写材料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外传2.印刷术《金刚经》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1)雕版印刷术(2)活字印刷术3. 指南针4.火药古代炼丹引爆图5.四大发明的影响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总之,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巨大进步。(1)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2)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促使欧洲制造了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十进位值制2.算筹与珠算三、天文学成就1.赤道坐标 战国时期 石申2.《石氏星表》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3.浑仪与简仪 简仪 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仪器。 浑仪是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一种仪器,结构复杂。郭守敬富有创造性地制造了简仪,简仪从复杂的环圈交错中解放了出来,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四、农学成就1.元代《授时历》郭守敬2.四大农书五、古代医学成就1.《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3.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针灸铜人4.针灸疗法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古代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
前列。(2)政治因素:大多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的重视和组织。(3)文化政策: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4)交往政策:历代王朝大多实行开明开放政策,民族的
融合与交流,中外的交流,兼收并蓄。(5)人的因素:科学家的努力、刻苦钻研、聪明才智和创
新精神。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3)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4)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
的动力。 (1)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适合封建政治观念需要的科学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得以延续; (1)科技的发展是由政治、经济、教育、学术思想、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3)科学理论的研究是科学深入发展的基础。
(4)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5)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6)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8)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
(9)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和局限给了我们
哪些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