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6000多年前,“文字图画”
(2)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烦到简
(4)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隶楷阶段:隶书、楷书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 动力;
③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神会土壤。
(3) 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
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
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4) 三大书法艺术
起源 特点 书法家
楷
书 东
汉
草
书 汉
初
行
书 东
汉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放纵,艺术性强
兼具楷书规模和草书的放纵,即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享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夫妇饮宴图》
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黄甲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三、京剧的出现
1.清以前戏曲的发展
战国的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春秋时期出现了优伶,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2.京剧的出现和发展
(1) 京剧的形成。
元代的杂剧和宋元南戏的产生为地方戏曲树立了楷模,大大推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从明中叶到清初,昆腔由于唱腔的优美和剧目的丰富,在剧坛上几乎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但从清初到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有的唱腔更加丰富了,有的剧目更加多样了,并且有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北京自金元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北方的戏曲中心。清初北京已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争胜的场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由于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自从占据北京舞台后,很多演员又走出京城,到全国各地演出,使京剧风靡全国,首先是天津,然后是上海、武汉、济南等地,都成了京剧的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京剧观众。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
(3)京剧走向世界。
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3.其他剧种
川剧
黄梅戏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书法绘画艺术和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并知道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优秀作品和名家。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是不断创新的、发展的,我们也希望在现代化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更加地被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人物龙凤图》
《鹳鱼石斧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游春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彩塑
敦煌壁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郑板桥 《墨竹图》
钟繇楷书书法
王羲之楷书书书法
柳公权书法
欧阳询书法
王羲之行书书法
苏轼书法作品
赵孟頫书法作品
张旭草书
怀素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