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政治 文化 经济1.兴起(1)背 景(2)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3)代表人物(4)活动基地和阵地活动基地活动阵地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思考: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3.新文化运动影响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性 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2.没有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1.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概况 (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3) 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 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宣传马克思主义。
(5) 1921年,中共诞生。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马克思主义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1)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2)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4) 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5) 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克思主义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册。课堂小结1.(2000全国1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 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 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C巩固练习2.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
A. 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 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 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C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
A.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 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 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 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D4.“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胡适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