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2 09: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21 陕西)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B.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H+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2021 青岛)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3.(2021 兰州)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等于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Se2﹣
4.(2021 呼伦贝尔)下列事实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2021 益阳)“桂花十里飘香”。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6.(2021 毕节市)化学既需要“见微知著”,又需要“见著知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辨识 微观原因探析
A 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很多果汁有酸味 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
C 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
D C60与C18的形状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A.A B.B C.C D.D
7.(2021 益阳)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1个电子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0
D.钠原子的核外有2层电子
8.(2021 娄底)“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不带电
9.(2021 兰州)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
10.(2021 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11.(2021 哈尔滨)下列原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的是(  )
A. B. C. D.
12.(2021 宿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Rb+核外电子数为36
C.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13.(2021 湘西州)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4.(2021 鄂州)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铈属于金属元素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15.(2021 广州)如图为锶(Sr)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B.B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7个电子
C.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Br 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2Br
16.(2021 烟台)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7.(2021 抚顺)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
18.(2021 台湾)如表为两种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已知此两种离子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2,学名是氯化钙,关于甲、乙、丙、丁的关系式,下列何者正确?(  )
质子数 电子数
X离子 甲 乙
Y离子 丙 丁
A.甲=乙﹣2 B.甲=乙+2 C.丙=丁﹣2 D.丙=丁+2
19.(2021 临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0.(2021 烟台)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C.②属于金属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21.(2021 临沂)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22.(2021 襄阳)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3.(2021 临沂)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2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4.(2021 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Ca(OH)2 B.H2CO3 C.H2O2 D.H2
25.(2021 黑龙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
C.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
26.(2021 桂林)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7.(2021 桂林)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碳 B.银 C.镁 D.钾
28.(2021 海南)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9.(2021 丹东)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2)B~F中共有    种元素。
(3)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4)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0.(2021 鞍山)图1是镁和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图1中两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用字母序号表示)。
(3)A、C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用字母序号表示)。
31.(2021 锦州)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3)属于离子的是    。
32.(2021 阜新)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图二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33.(2021 娄底)如图为氧、硫、硒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硒元素与氧、硫元素原子的    相同,这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
(3)硫与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34.(2021 湘西州)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子的元素在分类中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    离子(填“阳”或“阴”),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5.(2021 营口)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A、B、C、D中,表示钙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填字母,下同),与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图E中“20”表示    。
36.(2021 十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部分元素周期表信息回答问题:
(1)图1中A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值为    ;
(2)图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    (填序号);
(3)镓元素广泛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填序号)    位置的元素相似。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21 陕西)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B.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H+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的间隔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故选项解释正确。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21 青岛)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021 兰州)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等于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Se2﹣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34,该元素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形成Se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1 呼伦贝尔)下列事实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A正确;
B.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故B正确;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021 益阳)“桂花十里飘香”。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桂花十里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021 毕节市)化学既需要“见微知著”,又需要“见著知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辨识 微观原因探析
A 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很多果汁有酸味 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
C 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
D C60与C18的形状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桂花十里飘香,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A选项解释正确。
B、很多果汁有酸味,是因为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故B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与水混合后振荡,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选项解释正确。
D、C60与C18的形状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021 益阳)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1个电子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0
D.钠原子的核外有2层电子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B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无法确定中子数,故C错误;
D.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有3层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2021 娄底)“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不带电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021 兰州)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34,则x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e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1 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质子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能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错误;
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C、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选项正确;
D、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进一步熟悉了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原子的构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1.(2021 哈尔滨)下列原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错误。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周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1 宿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Rb+核外电子数为36
C.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Rb+是铷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则核外电子数为37﹣1=36,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Rb+是铷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内质子数不变,则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1 湘西州)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1 鄂州)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铈属于金属元素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解答】解:A、铈的原子序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5.(2021 广州)如图为锶(Sr)和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B.B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7个电子
C.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Br
D.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Sr2Br
【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原子的质子数和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时,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Sr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2,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化学式是SrBr2。
【解答】解:A.Sr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故A正确。
B.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故B错误。
C.Sr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2,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化学式是SrBr2,故C错误。D.Sr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2,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化学式是SrBr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6.(2021 烟台)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2021 抚顺)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
【分析】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宏观的颗粒和微观的粒子的不同的概念。
【解答】解:A、品红扩散是由于品红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柳絮是宏观物质,它们的运动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美酒飘香,是由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食醋挥发,是因为醋酸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分子是微观概念,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但宏观颗粒造成的现象就不能用微观粒子的性质来解释。
18.(2021 台湾)如表为两种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已知此两种离子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2,学名是氯化钙,关于甲、乙、丙、丁的关系式,下列何者正确?(  )
质子数 电子数
X离子 甲 乙
Y离子 丙 丁
A.甲=乙﹣2 B.甲=乙+2 C.丙=丁﹣2 D.丙=丁+2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通过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来分析。
【解答】解:已知此两种离子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2,学名是氯化钙,则X是钙离子,Y是氯离子。钙离子的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18;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即甲=20,乙=18,丙=17,丁=18。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2,选项A说法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2,选项B说法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丙=丁﹣1,选项C说法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丙=丁﹣1,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离子形成的过程等知识。
19.(2021 临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内没有中子,选项A说法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C—12和C—13,选项B说法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选项C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原子的结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1 烟台)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
C.②属于金属元素
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分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C.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与种类;
D.根据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解答】解:A.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属于不同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表示一种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C.②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D.④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2021 临沂)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粽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2021 襄阳)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鲜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2021 临沂)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2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2021 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Ca(OH)2 B.H2CO3 C.H2O2 D.H2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可知,含有氢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氢气单质,注意含氢元素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氢分子。
【解答】解:A.氢氧化钙是由离子构成的,含有氢元素,但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H2CO3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B错误;
C.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25.(2021 黑龙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
C.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镉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镉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镉原子核内有48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1 桂林)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分析】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家庭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7.(2021 桂林)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碳 B.银 C.镁 D.钾
【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钾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2021 海南)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是85.47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Rb,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9.(2021 丹东)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3 。
(2)B~F中共有  4 种元素。
(3)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D (填字母序号)。
(4)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3。
故填:23。
(2)B~F中共有4种元素,即氟元素、镁元素、氦元素、氯元素。
故填:4。
(3)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故填:D。
(4)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30.(2021 鞍山)图1是镁和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图1中两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31 。
(2)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B (用字母序号表示)。
(3)A、C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C (用字母序号表示)。
【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故填:24.31。
(2)图2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
故填:AB。
(3)A、C两种粒子形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故填:MgCl2。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C,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
故填:A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31.(2021 锦州)如图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CE (填字母,下同);
(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BF ;
(3)属于离子的是  CE 。
【分析】(1)根据粒子的结构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3)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1)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所以ACE属于稳定结构;故填:ACE;
(2)B微粒最外层电子数是6,F微粒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BF;
(3)在A﹣F中,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在C中,由于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在E中,由于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填:CE。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32.(2021 阜新)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  离子、原子、分子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原子核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2)图二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3 周期。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分析图一可以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离子、原子、分子构成的;④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是 原子核;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氯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故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3周期。
故答案为:(1)离子、原子、分子;原子核;核电荷数;
(2)得到;
(3)3。
【点评】加强对物质的构成粒子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2021 娄底)如图为氧、硫、硒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2)硒元素与氧、硫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这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
(3)硫与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Na2S 。
【分析】(1)根据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因此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填:8;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硫、硒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所以硫与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填:Na2S。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4.(2021 湘西州)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子的元素在分类中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  阴 离子(填“阳”或“阴”),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1)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与种类;
(2)根据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得失电子的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2)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有18个电子,分成三层排布,依次为2、8、8,即;故填: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35.(2021 营口)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A、B、C、D中,表示钙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D (填字母,下同),与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 ,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BC ;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A (填字母);图E中“20”表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
【分析】(1)根据离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有8个(氦为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0,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的钙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因此D表示钙离子;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与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D;B;BC;
(2)A是一种原子,且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图E中“20”表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填:A;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6.(2021 十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部分元素周期表信息回答问题:
(1)图1中A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值为  31 ;
(2)图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 ②  (填序号);
(3)镓元素广泛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填序号)  ① 位置的元素相似。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4,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8+3=31。
(2)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4,则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则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是②。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硼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硼与①位于同一族,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
(1)31;
(2)②;
(3)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