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2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2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12: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语文
部编版 三年级下
第1单元 1.2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课堂集中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诗人简介
惠崇 河豚
huì chóng tún
左右/左中右
结构


上下/上中下
结构

字词乐园
我 会 认
huì chóng lú yá




我 会 写
字词乐园
正(zhèng)是河豚欲上时。
正(zhēng)月里正(zhèng)是人们阖家团圆的时候。

正好
正月
zhēng
zhèng
多 音 字
字词乐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释义】绿色的竹子,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课堂集中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子之所以能感受到江水变暖,是因为它们常年生活在水中。这句话揭示了只有置身于事物之中,才会有深切感受的道理。
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课堂集中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
芦芽:
河豚:
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释义】岸边上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芦苇的嫩芽。
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课堂集中营
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江边以及江面上景物引发的联想。它们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的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课堂集中营
这首诗从哪些景物可以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这首诗从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满地芦苇发芽这些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时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景图。
学习思考
课堂集中营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又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自然。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生机勃勃的春景
惠崇春江晚景
竹 桃花 春江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诗歌梳理
课堂集中营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1.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宋代诗人________根据名僧惠崇
的画作《____________》而写。
2.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等。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刻画,再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江图。
3.这首诗中,有一句是诗人由时节所联想到的。请你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江晚景
竹子
桃花
蒌蒿
芦芽
鸭子
河豚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实战练习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