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1 11: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的空格上)
1.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是(  )
A.(1,2) B.(﹣1,2) C.(1,﹣2) D.(2,0)
2.已知,则的值是(  )
A. B. C. D.﹣
3.为庆祝建党99周年,某校八年级(3)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中任选部分内容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北斗卫星”:B、“5G时代”;C、“智轨快运系统”;D、“东风快递”;E、“高铁”.统计同学们所选内容的频数,绘制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
A.0.25 B.0.3 C.25 D.30
4.在小孔成像问题中,如图所示,若点O到AB的距离是18cm,点O到CD的距离是6cm,则像CD的长与物体AB长的比是(  )
A.1:2 B.1:3 C.2:1 D.3:1
5.已知点A(﹣1,y1),B(﹣2,y2)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不能确定
6.近几年来,零陵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区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我区2017年财政总收入16.4亿元,2019年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已知两年财政总收入增长的百分率相同,若设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A.16.4(1﹣x)2=18.4 B.16.4(1﹣x2)=18.4
C.16.4(1﹣2x)=18.4 D.16.4(1+x)2=18.4
7.如图,某停车场入口的栏杆AB,从水平位置绕点O旋转到A′B′的位置,已知AO的长为4米.若栏杆的旋转角∠AOA′=α,则栏杆A端升高的高度为(  )
A.米 B.4sinα米 C.米 D.4cosα米
8.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ACD∽△ABC的是(  )
A.∠ACD=∠B B.∠ADC=∠ACB C.AC2=AD AB D.BC2=BD AB
9.已知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CD=1,连接AC,以对角线AC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矩形ABCD的相似矩形AB1C1C,再连接AC1,以对角线AC1为边作矩形AB1C1C的相似矩形AB2C2C1,…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矩形ABn nCn﹣1的周长为(  )
A.3×()n B.3×()n﹣1 C.6×()n D.6×()n﹣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答案栏内)
11.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13,=13,S甲2=4,S乙2=3.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
1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    .
13.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
14.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若△POM的面积等于2,则k的值等于    .
15.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纹AB的高度为6米,斜面的坡比为1:2,则斜坡AB的长为    米.(保留根号)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AB⊥x轴于点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则点A1的坐标为    .
17.如图所示,∠AOB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sin∠AOB的值是    .
18.阅读理解:对于x3﹣(n2+1)x+n这类特殊的代数式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分解因式:
x3﹣(n2+1)x+n=x3﹣n2x﹣x+n=x(x2﹣n2)﹣(x﹣n)=x(x﹣n)(x+n)﹣(x﹣n)=(x﹣n)(x2+nx﹣1).
理解运用:如果x3﹣(n2+1)x+n=0,那么(x﹣n)(x2+nx﹣1)=0,即有x﹣n=0或x2+nx﹣1=0,
因此,方程x﹣n=0和x2+nx﹣1=0的所有解就是方程x3﹣(n2+1)x+n=0的解.
解决问题:求方程x3﹣5x+2=0的解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证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计算:|﹣3|+(π+2020)0﹣2tan45°sin30°.
20.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n,﹣1)两点.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直线AB交x轴于点C,点P是x轴上的点,若△ACP的面积是4,求点P的坐标.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3=0有两个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且满足x12+x22=5,求m的值.
22.某校为研究学生的课余爱好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上网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若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估计全校爱好运动的学生共有    名.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阅读部分圆心角是    度.
(3)若该校九年级爱好阅读的学生有150人,估计九年级有多少学生?
23.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kg,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kg,针对这种水产品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关系式;
(3)商品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为多少?
24.如图,一艘渔船位于小岛B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小岛40海里的点A处,它沿着点A的南偏东15°的方向航行.
(1)渔船航行多远距离小岛B最近(结果保留根号)?
(2)渔船到达距离小岛B最近点后,按原航向继续航行20海里到点C处时突然发生事故,渔船马上向小岛B上的救援队求救,问救援队从B处立即出发以每小时30海里速度赶到C处进行救援,问救援队能否在2小时内到达C处进行救援?请说明理由.
25.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3,12)和(﹣2,﹣3),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C,它的对称轴为直线l.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P是该抛物线上的点,过点P作l的垂线,垂足为D,E是l上的点.要使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全等,求满足条件的点P,点E的坐标.
26.如图1,在△ABC中,AB=AC,BC=24cm,tan∠ABC=.
(1)求AB的长;
(2)如图2,点P沿线段BC从B点向C点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CA向A点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且当P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若P点运动时间为t秒.
①若∠APQ=∠B时,求证:△ABP∽△PCQ;并求此时t的值;
②点P沿线段BC从B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PQ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的空格上)
1.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是(  )
A.(1,2) B.(﹣1,2) C.(1,﹣2) D.(2,0)
【分析】根据y=得k=xy=2,所以只要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积等于2,就在函数图象上.
解:k=xy=2,
A.xy=1×2=k,符合题意;
B.xy=﹣1×2=﹣2≠k,不合题意;
C.xy=1×(﹣2)=﹣2≠k,不合题意;
D.xy=2×0=0≠k,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
2.已知,则的值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求出b=2a,然后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
∴b=2a,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式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需熟记.
3.为庆祝建党99周年,某校八年级(3)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中任选部分内容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北斗卫星”:B、“5G时代”;C、“智轨快运系统”;D、“东风快递”;E、“高铁”.统计同学们所选内容的频数,绘制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
A.0.25 B.0.3 C.25 D.30
【分析】先计算出八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然后用选择“5G时代”的人数除以八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即可.
解:由图知,八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为:25+30+10+20+15=100(人),
选择“5G时代”的人数为:30人,
∴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折线图,及相应频率的计算,熟知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在小孔成像问题中,如图所示,若点O到AB的距离是18cm,点O到CD的距离是6cm,则像CD的长与物体AB长的比是(  )
A.1:2 B.1:3 C.2:1 D.3:1
【分析】如图,作OE⊥AB于E,EO的延长线交CD于F.由△AOB∽△DOC,推出CD:AB=OF:OE=6:18=1: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作OE⊥AB于E,EO的延长线交CD于F.
∵AB∥CD,
∴FO⊥CD,△AOB∽△DOC,
∴CD:AB=OF:OE=6:18=1: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记住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已知点A(﹣1,y1),B(﹣2,y2)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分别计算出y1,y2的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解:∵点A(﹣1,y1),B(﹣2,y2)在函数y=﹣的图象上,
∴y1=﹣=6,y2=﹣=3,
∴y1>y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
6.近几年来,零陵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区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我区2017年财政总收入16.4亿元,2019年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已知两年财政总收入增长的百分率相同,若设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A.16.4(1﹣x)2=18.4 B.16.4(1﹣x2)=18.4
C.16.4(1﹣2x)=18.4 D.16.4(1+x)2=18.4
【分析】如果设财政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2017年投入16.4亿元,得出2018年财政总收入16.4(1+x)亿元,2019年财政总收入16.4(1+x)2亿元,从而可得出方程.
解:根据题意得16.4(1+x)2=18.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中求平均变化率的方法.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变化后的量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1±x)2=b.
7.如图,某停车场入口的栏杆AB,从水平位置绕点O旋转到A′B′的位置,已知AO的长为4米.若栏杆的旋转角∠AOA′=α,则栏杆A端升高的高度为(  )
A.米 B.4sinα米 C.米 D.4cosα米
【分析】过点A′作A′C⊥AB于点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解:过点A′作A′C⊥AB于点C,
由题意可知:A′O=AO=4,
∴sinα=,
∴A′C=4sinα,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8.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ACD∽△ABC的是(  )
A.∠ACD=∠B B.∠ADC=∠ACB C.AC2=AD AB D.BC2=BD AB
【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依次判断可求解.
解:由题意可得:△ACD和△ABC中,∠CAD=∠BAC,
若∠ACD=∠B,由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ACD∽△ABC,故选项A不合题意;
若∠ADC=∠ACB,由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ACD∽△ABC,故选项B不合题意;
若AC2=AD AB,由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ACD∽△ABC,故选项C不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已知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和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即可得出a<0、b>0、c>0,由此即可得出<0,﹣b<0,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再对照四个选项中的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解:∵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a<0;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左同右异,
∴b符号与a相异,b>0;
∵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c>0,
∴<0,﹣b<0,
∴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和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找出a<0、b>0、c>0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CD=1,连接AC,以对角线AC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矩形ABCD的相似矩形AB1C1C,再连接AC1,以对角线AC1为边作矩形AB1C1C的相似矩形AB2C2C1,…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矩形ABn nCn﹣1的周长为(  )
A.3×()n B.3×()n﹣1 C.6×()n D.6×()n﹣1
【分析】根据已知和矩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AC,AC1,AC2的长,从而可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即可求得第n个矩形的面积.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DC,
∴AC===,
∵按逆时针方向作矩形ABCD的相似矩形AB1C1C,
∴矩形AB1C1C的边长和矩形ABCD的边长的比为:2,
∴矩形AB1C1C的周长和矩形ABCD的周长的比:2,
∵矩形ABCD的周长=2×(2+1)=6,
∴矩形AB1C1C的周长=6×,
依此类推,矩形AB2C2C1的周长和矩形AB1C1C的周长的比,
∴矩形AB2C2C1的周长6×()2,
∴矩形AB3C3C2的周长=6×()3
按此规律第n个矩形的周长为:6×()n,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求出的结果得出规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答案栏内)
11.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13,=13,S甲2=4,S乙2=3.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乙 .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判断即可.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解:由方差的意义,观察数据可知乙块试验田的方差小,故乙试验田小麦长势比较整齐.
故答案为:乙.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的一个根为0,则m值是  ﹣2 .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将x=0代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然后解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x=0满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
∴m2﹣4=0,
解得,m=±2;
又∵二次项系数m﹣2≠0,即m≠2,
∴m=﹣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答该题时,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13.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2,﹣3) .
【分析】根据抛物线y=(x﹣2)2﹣3,可以看出该函数解析式就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从而可以直接得到该函数的顶点坐标,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抛物线y=(x﹣2)2﹣3
∴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3),
故答案为:(2,﹣3).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函数的顶点式,由顶点式可以直接得到顶点坐标.
14.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若△POM的面积等于2,则k的值等于  ﹣4 .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2,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意义确定k的值.
解:∵△POM的面积等于2,
∴|k|=2,
而k<0,
∴k=﹣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5.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纹AB的高度为6米,斜面的坡比为1:2,则斜坡AB的长为  6 米.(保留根号)
【分析】根据斜面坡度为1:2,斜坡AB的水平宽度为12米,可得AC=12m,BC=6m,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
解:∵斜面坡度为1:2,AC=12m,
∴BC=6m,
则AB===6(m).
故答案为:6m.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坡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AB⊥x轴于点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则点A1的坐标为  (﹣2,4) .
【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以及结合A点坐标直接得出点A1的坐标.
解:∵点A的坐标为(﹣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OA1B1,且点A1在第二象限,
∴点A1的坐标为(﹣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7.如图所示,∠AOB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sin∠AOB的值是   .
【分析】如图,连接AB.证明△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连接AB.
∵OA=AB=,OB=2,
∴OB2=OA2+AB2,
∴∠OAB=90°,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45°,
∴sin∠AOB=,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8.阅读理解:对于x3﹣(n2+1)x+n这类特殊的代数式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分解因式:
x3﹣(n2+1)x+n=x3﹣n2x﹣x+n=x(x2﹣n2)﹣(x﹣n)=x(x﹣n)(x+n)﹣(x﹣n)=(x﹣n)(x2+nx﹣1).
理解运用:如果x3﹣(n2+1)x+n=0,那么(x﹣n)(x2+nx﹣1)=0,即有x﹣n=0或x2+nx﹣1=0,
因此,方程x﹣n=0和x2+nx﹣1=0的所有解就是方程x3﹣(n2+1)x+n=0的解.
解决问题:求方程x3﹣5x+2=0的解为  x=2或x=﹣1+或x=﹣1﹣ .
【分析】将原方程左边变形为x3﹣4x﹣x+2=0,再进一步因式分解得(x﹣2)[x(x+2)﹣1]=0,据此得到两个关于x的方程求解可得.
解:∵x3﹣5x+2=0,
∴x3﹣4x﹣x+2=0,
∴x(x2﹣4)﹣(x﹣2)=0,
∴x(x+2)(x﹣2)﹣(x﹣2)=0,
则(x﹣2)[x(x+2)﹣1]=0,即(x﹣2)(x2+2x﹣1)=0,
∴x﹣2=0或x2+2x﹣1=0,
解得x=2或x=﹣1,
故答案为:x=2或x=﹣1+或x=﹣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因式分解是研究代数式的基础,通过因式分解将多项式合理变形,是求代数式值的常用解题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题目的特点,先通过因式分解将式子变形,然后再进行整体代入.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证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计算:|﹣3|+(π+2020)0﹣2tan45°sin30°.
【分析】先算绝对值,零指数和三角函数,再加减.
解:原式=3+1﹣2×1×=3.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混合计算,确定计算顺序,正确化简绝对值,零指数和三角函数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20.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n,﹣1)两点.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直线AB交x轴于点C,点P是x轴上的点,若△ACP的面积是4,求点P的坐标.
【分析】(1)先根据点A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求出点B的坐标,继而根据点A、B坐标可得直线解析式;
(2)先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再设P(m,0),知PC=|﹣1﹣m|,根据S△ACP= PC yA=4求出m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解:(1)将点A(1,2)代入y=,得:m=2,
∴y=,
当y=﹣1时,x=﹣2,
∴B(﹣2,﹣1),
将A(1,2)、B(﹣2,﹣1)代入y=kx+b,
得:,
解得,
∴y=x+1;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在y=x+1中,当y=0时,x+1=0,
解得x=﹣1,
∴C(﹣1,0),
设P(m,0),
则PC=|﹣1﹣m|,
∵S△ACP= PC yA=4,
∴×|﹣1﹣m|×2=4,
解得m=3或m=﹣5,
∴点P的坐标为(3,0)或(﹣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3=0有两个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且满足x12+x22=5,求m的值.
【分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Δ=b2﹣4ac≥0,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结合m≥0,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为0≤m≤3;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1+x2=﹣,x1 x2=m﹣3,结合x12+x22=5,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m的值.
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3=0有两个实数根,
∴Δ=b2﹣4ac=()2﹣4×1×(m﹣3)≥0,
解得:m≤3,
又∵m≥0,
∴0≤m≤3,
∴m的取值范围为0≤m≤3.
(2)∵x1,x2为一元二次方程x2+x+m﹣3=0的两个实数根,
∴x1+x2=﹣,x1 x2=m﹣3.
又∵x12+x22=5,即(x1+x2)2﹣2x1 x2=5,
∴(﹣)2﹣2(m﹣3)=5,
解得:m=1,
∴m的值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Δ≥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x12+x22=5,找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
22.某校为研究学生的课余爱好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上网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  100 名学生;若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估计全校爱好运动的学生共有  600 名.
(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阅读部分圆心角是  108 度.
(3)若该校九年级爱好阅读的学生有150人,估计九年级有多少学生?
【分析】(1)根据娱乐的人数以及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即可.
(2)求出阅读的人数,画出条形图即可,利用360°×百分比取圆心角.
(3)根据总人数,个体,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即可.
解:(1)总人数=20÷20%=100(名),
若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估计全校爱好运动的学生有1500×=600(名).
故答案为100,600.
(2)圆心角=360°×108°,
条形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08.
(3)150÷30%=500(名),
答:估计九年级有500名学生.
【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3.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kg,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kg,针对这种水产品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
(1)当销售单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
(2)设销售单价为每千克x元,月销售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关系式;
(3)商品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为多少?
【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即可;
(2)利润=销售量×单位利润.单位利润为x﹣40,销售量为500﹣10(x﹣50),据此表示利润得关系式;
(3)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即进货不超过10000÷40=250kg.根据利润表达式求出当利润是8000时的售价,从而计算销售量,与进货量比较得结论.
解:
(1)销售量:500﹣5×10=450(kg);
销售利润:450×(55﹣40)=450×15=6750(元)
(2)y=(x﹣40)[500﹣10(x﹣50)]=﹣10x2+1400x﹣40000
(3)由于水产品不超过10000÷40=250kg,定价为x元,
则(x﹣40)[500﹣10(x﹣50)]=8000
解得:x1=80,x2=60
当x1=80时,进货500﹣10(80﹣50)=200kg<250kg,符合题意,
当x2=60时,进货500﹣10(60﹣50)=400kg>250kg,舍去.
所以销售单价应为80元.
【点评】此题的创意在第三问,同时考虑进出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后得结论.
24.如图,一艘渔船位于小岛B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小岛40海里的点A处,它沿着点A的南偏东15°的方向航行.
(1)渔船航行多远距离小岛B最近(结果保留根号)?
(2)渔船到达距离小岛B最近点后,按原航向继续航行20海里到点C处时突然发生事故,渔船马上向小岛B上的救援队求救,问救援队从B处立即出发以每小时30海里速度赶到C处进行救援,问救援队能否在2小时内到达C处进行救援?请说明理由.
【分析】(1)过B作BM⊥AC于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在Rt△BCM中,解直角三角形求得∠MBC=60°,再求得∠CBG=45°,BC=80nmile,即可得到结论.
解:(1)过点B作BM⊥AC于点M,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BAM=45°,则∠ABM=45°.
在Rt△ABM中,∠BAM=45°,AB=40海里,
∴△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AM=AB=×40=20(海里).
答:渔船航行20海里与小岛B的距离最近.
(2)救援队能在2小时内到达C处进行救援,理由如下:
∵BM=20海里,MC=20海里,
∴tan∠MBC===,
∴∠MBC=60°,
∴∠CBG=180°﹣60°﹣45°﹣30°=45°,
在Rt△BCM中,∠MBC=60°,
∴∠BCM=30°,
∴BC=2BM=40(海里),
∴40÷30=<2.
即:救援队能在2小时内到达C处进行救援.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3,12)和(﹣2,﹣3),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C,它的对称轴为直线l.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P是该抛物线上的点,过点P作l的垂线,垂足为D,E是l上的点.要使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全等,求满足条件的点P,点E的坐标.
【分析】(1)将点(3,12)和(﹣2,﹣3)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即可求解;
(2)由题意得:PD=DE=3时,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全等,分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解:(1)将点(3,12)和(﹣2,﹣3)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解得,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令y=0,则x=﹣3或1,令x=0,则y=﹣3,
故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1,0);点C(0,﹣3),
故OA=OC=3,
∵∠PDE=∠AOC=90°,
∴当PD=DE=3时,以P、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全等,
设点P(m,n),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时,m﹣(﹣1)=3,解得:m=2,
故n=22+2×2﹣3=5,故点P(2,5),
故点E(﹣1,2)或(﹣1,8);
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时,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P(﹣4,5),此时点E坐标同上,
综上,点P的坐标为(2,5)或(﹣4,5);点E的坐标为(﹣1,2)或(﹣1,8).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三角形全等等,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其中(2)需要分类求解,避免遗漏.
26.如图1,在△ABC中,AB=AC,BC=24cm,tan∠ABC=.
(1)求AB的长;
(2)如图2,点P沿线段BC从B点向C点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CA向A点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且当P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若P点运动时间为t秒.
①若∠APQ=∠B时,求证:△ABP∽△PCQ;并求此时t的值;
②点P沿线段BC从B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PQ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如图1中,过点A作AH⊥BC于点H.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H,AH,可得结论;
(2)①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即可;
②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解:(1)如图1中,过点A作AH⊥BC于点H.
∵AB=AC,AH⊥BC,
∴BH=CH=AB=12(cm),
∵tan∠ABC=,
∴AH=5(cm),
∴AB===13(cm);
(2)①如图2中,
∵AB=AC,
∴∠B=∠C,
∵∠APC=∠APQ+∠CPQ=∠B+∠BAP,∠APQ=∠B,
∴∠CPQ=∠BAP,
∴△ABP∽△PCQ,
∴=,
∴=,
解得t=;
②过点Q作QJ⊥BC于点J.则QJ=CQ sinC=t,
∴S△PQC= CP QJ=(24﹣2t)×t=﹣(t﹣6)2+,
∵﹣<0,
∴t=6时,△PQ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点评】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