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7 超声波及其应用 全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7 超声波及其应用 全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1 08: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1章 7 超声波及其应用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 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C.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 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3. 下表中列出了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可以发出或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
A. 人 B. 狗 C. 海豚 D. 大象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B. 在公园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直接减小噪声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D. 人凭听觉不能发觉身边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
四、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5.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10分)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理论硏究表明,超声波的能量很大,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使罐中的水飞溅成许多的小雾珠,再用小风扇把雾珠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例如超声波遇到鱼群时,不会绕过鱼群继续向前传播,而是被鱼群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知道鱼群的位置了。
材料二: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格林尼治时间 年 月 日发生里氏 级地震,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因为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易被水或空气吸收,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很远,而且无空不入。此外,次声波能将桥梁、高大的楼群弄裂,而且 的次声波对人体伤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四肢麻木、甚至死亡。
(1)问题一:超声波具有两个特征: ; 。
(2)问题二:次声波和超声波相比较,在传播方面有何不同: 。
(3)问题三: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传递方面具有相同的规律,都能 ;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解析】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故A错误;
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故C正确;
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故D错误。
第二部分
3. B, D
【解析】已知小于 的频率为次声波。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都不能低于 。狗的发声频率不能低于 但听觉频率可以听到低于 的次声波。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都不能低于 ,大象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都低于 。故选BD。
第三部分
4. A, B, C
【解析】A、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A错误;
B、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但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介质的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不同,故C错误;
D、人凭听觉不能发觉身边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声音的频率太低),发出的是次声波,故D正确。
第四部分
5. 固体;空气
【解析】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第五部分
6. (1) 能量很大;可以定向发射
(2) 遇到障碍物时,超声波容易被反射,次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
(3) 将振动的能量向外传递;都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