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上物理 第4章 7 物体的浮沉条件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 和 的关系,有
A. 浮力增大, B. 浮力减小,
C. 浮力不变, D. 浮力不变,
2.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
B.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的大小
D.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一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 、 、 和 中保持静止,情况如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4. 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 、 两个实心小球置于水中,放手后 上浮, 下沉。静止时比较重力 、浮力和物体的密度,正确的是
A. B. C. D.
三、填空题(共3小题;共16分)
5. 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它会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其数学表达式是 ,这个定律适用于液体和 。
6. 如图,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 ,则气球受到的浮力 (填“”“”或“”);若水温升高,石块将 (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
7. 如图所示, 、 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 ;若 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 ,则 。(均选填“”“ 或“”)
四、实验题(共2小题;共12分)
8. 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猜想物块上浮与下沉可能与实心物块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有关。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煤油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已知 )
(1)分析比较图()和()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块,当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当 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2)分析比较图()和()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 。
9. 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和圆柱体 (已知 ,每格体积为 ),如图所示。利用上述实验器材,小芳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1)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 所受的重力 ,并把 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圆柱体 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和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记录在表格中。
③ 记录在表格中。
(2)④利用 ,计算出 ,并将 的值记录在表格中。
(3)⑤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10.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柱型容器,底面积为 ,重为 。用手通过细线提着实心正方体 (不吸水)在水中静止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已知正方体 的密度 ,体积 ,取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正方体 受到的浮力大小;
(3)剪断细线,待正方体 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轮船在水中漂浮,,因为轮船自身重力一定,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 北大西洋载重线更靠下,说明此时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北大西洋海水的密度 较大。
2. B
3. A
第二部分
4. A, D
第三部分
5. 向上;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气体
6. ;上浮
【解析】由题意可知,气球和石块作为一个整体悬浮在水中,则气球和石块受到的总浮力等于气球和石块的总重力 ,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 ;若水温升高,气球中空气的体积受热膨胀,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气球和石块受到的总浮力将变大,则气球和石块受到的总浮力将大于气球和石块的总重力 ,所以石块将上浮。
7. ;
【解析】由于 、 两物块两次静止时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 ;由图知, 、 两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 ,由 可知 , 物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 可知,。
第四部分
8. (1) 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2) 漂浮在水面上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实心物块的密度越小,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9. (1) 将圆柱体 下部的两格(三格)浸入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和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2)
(3) 实验数据表如下:
第五部分
10. (1)
【解析】。
(2)
【解析】。
(3)
【解析】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