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
知道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水平一: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是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水平二: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介绍战国名称的由来导入本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二、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1.展示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图片,提问:能得到哪些信息?
(1)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有军队六七万人,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成倍增加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2)春秋时期的战争,多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战争,特别是后期具有统一的性质,如长平之战。
(3)战国时期,秦国实力越来越强
2.以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为题,来介绍各国变法的目的,由此开始下一个子目的学习
(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的作用:《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提示:①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②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地点:四川成都附近江堰市的岷江
2.都江堰的修建时间、修建者:秦昭王于公元前256年,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依靠当地群众,兴建了都江堰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3.都江堰的结构: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泯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工程。
4.都江堰的影响:①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②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③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课堂总结
四、当堂检测(完成学案上面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1.形成 2.战争特点 3.著名战役
(二)商鞅变法:1.背景 2.时间 3.人物 4.同内容 5.影响 6.启示
(三)都江堰: 1.修建时间 2.修建人物 3.功能 4.影响
六、教学反思
第1页(共50页)